李大钊的资料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编印《国耻纪念录》,撰写《国民之薪胆》,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散发《警告全国父老书》,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回国,任北京《晨钟报》编辑、《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新青年》编辑,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办《国民》和《新潮》杂志,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走十月革命的道路。1919年支持和领导五四运动。7月参加创建少年中国学会,任《少年中国》月刊编辑主任。9、11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最早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3个组成部分的文章。与提倡实用主义的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论战。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4月与***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商谈建立中国***产党问题。10月成立北京***产党小组。11月建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8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主任,领导北方工人运动。次年8月中***中央西湖会议后,受党的委托到上海与孙中山商谈“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不久,在孙主盟下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来宋庆龄回忆说:“孙中山特别钦佩和尊敬李大钊,我们总是欢迎他到我们家来”。“当李大钊、林伯渠等人来商谈国民党和中国***产党合作的问题时,孙中山立即看到把力量联合起来的价值”。“他认为这些人是他的真正的革命同志”。1923年6月出席中国***产党“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0月任国民党临时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参与筹备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被孙指定为国民党“一大”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4月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组织部长。6月率中***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产国际“五大”。11月返回北京,发动群众准备召开国民会议,揭露和抵制段祺瑞的“善后会议”。1925年1月26日被孙委派为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该委员会议决请孙立遗嘱。五卅惨案发生后与赵世炎等在北京组织“沪案雪耻会”,支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二大”中央执行委员。3月领导北京群众反对日、英、美等8国要求拆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的“最后通牒”,18日因组织请愿示威游行被段祺瑞政府通缉。北伐战争期间协助冯玉祥制订军事行动方针。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被捕前,宋曾致函李大钊,“请他寄一本他认为较好的版本布哈林的《历史唯物主义》英文版。李选寄了一本”。著作编为《李大钊文集》。

中国***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同志永垂不朽!

中国***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河北乐亭大黑坨村人。字守常,笔名孤松、猎夫。1907年考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在校期间受同盟会会员影响,参加进步活动。1912年冬加入中国社会党,任天津支部干事,撰写文章,揭露军阀窃权卖国罪行。1913年冬去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参加留学生反袁斗争和反对二十一条卖国条约。先后写《国情》、《警告全国父老书》等文,为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先声。1916年5月,为推动反袁斗争,弃学回国,在上海、北京创办刊物,发表文章抨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及封建文化思想。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他受到极大鼓舞和启发,逐渐站到马克思主义立场上。1918年1月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任经济学教授,并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积极传播新文化。1918年7月~1919年1月,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成为中国接受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1918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1919年,积极领导五四运动。7月,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创办《少年中国月刊》。8月,与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其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3月,在北京会见***产国际代表G.N.维辛斯基对筹备中国***产党取得一致意见。同月,他发起和组织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中国***产党成立后,负责中***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工作,兼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先后发动开滦五矿大罢工、京绥铁路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总同盟罢工。在党的三大、四大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1922年8月受党的委托在上海与孙中山会见,讨论国***合作,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9月,经孙中山主盟,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参与审定大会宣言和国民党章程草案,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4月,国民党北京执行部成立,任组织部长。5月,遭北洋政府通缉,避居昌黎五峰山。6月,任中***代表团首席代表,赴莫斯科参加***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是年底,任中***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领导冀、鲁、豫、晋、陕、内蒙古和东北等地区的革命斗争;发动北方地区五卅、三一八等群众运动。1924~1925年,李大钊相继与国民军第一军、第二军司令会谈,使他们接受苏联援助,从军事上策应了南方国民革命军的北伐。1926年初多次发表演说,反对日本侵略。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4月28日就义。著作编为《李大钊选集》、《李大钊文集》、《李大钊遗文补编》、《李大钊诗文选集》出版。

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对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19年参加创建少年中国学会,任《少年中国》月刊编辑主任。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最早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的文章。与提倡实用主义的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论战。1920年3月与前来北京的***产国际远东局局长魏金斯基和马迈耶夫等商谈建立中国***产党问题。10月成立北京***产党小组。11月建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8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主任,在京奉、京汉、京海等铁路开展工人运动。次年8月中***中央西湖会议后,受党的委托到上海与孙中山商谈“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不久,在孙主盟下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3年6月出席中***“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0月任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和改组委员。参与筹备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被孙指定为国民党“一大”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后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组织部长。6月率中***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产国际“五大”。11月返回北京,发动群众准备召开国民会议,揭露和抵制段祺瑞的“善后会议”。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与赵世炎等在京组织“沪案雪耻会”,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1926年3月领导北京群众反对日英美等国要求拆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的“最后通牒”,18日因组织请愿示威游行被段祺瑞政府通缉。北伐战争期间协助冯玉祥制订军事行动方针。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著作编为《李大钊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