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头号”收藏家:自建博物馆放置藏品。你知道是谁吗?
唐太宗是一位书画收藏家。据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他带进陵墓的。在当代,中国还有一位知名的收藏家。他住在北京二环,在北京建了一个私人博物馆。里面收藏无数,他的价值无法估量。他是马未都。
出生在高倩的我突然辍学,仍然不忘学习。
马未都,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他来自高倩的一个家庭,小时候住在空军大院里。作为一个孩子,马未都和那个年龄的任何男孩一样淘气,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他多次和朋友在院子里聚会捅马蜂窝,爬古城墙看老北京全貌。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开始搞体育,同学们都要下乡。作为一个干部家庭的孩子,马未都也不例外。因此,只读了四年的马未都离开了他心爱的学校,再也没有回到学校,因此,他一生都没有拿到任何文凭。
从十六岁到十八岁的两年间,他在家无所事事。他不必去上学或工作。他在家做什么?他想到了读书。据他自己回忆,当时他的一个邻居家里有本《红楼梦》,当时是禁止阅读的,但正是因为是禁书,才激起了马未都更大的阅读欲望。当时他很享受在红楼梦的世界里游泳,个人感情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与他后来成为收藏家密切相关。
开始工作,靠副业赚很多钱。
1980年,读过大量中外名著的马未都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早期的知识积累让他在这个行业如鱼得水。1981年,当他露出锋芒的时候,《中国青年报》用一整版的篇幅发表了他的小说《今夜月圆》。小说出版后,他的才华得到了伯乐的认可。
很快,这个连小学都没毕业的作家就被调到《青春文学》做编辑了。要知道,剪辑在当时可是令人羡慕的好工作。
当时国家刚刚开始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越来越有活力。出现了许多“航海”商人,马未都也不例外。他选择了当时最赚钱的中药材生意。
在当时,中药材的买卖是一个可以赚取暴利的行业。在许多情况下,他一个月可以赚7万到8万元。但是,那时候在人们眼里就是无所事事,所以他从来不跟别人说这个副业,别人也不知道他每个月哪来的那么多钱。
买卖中药材赚得盆满钵满,为他收藏古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他把做生意赚的大部分钱都用来卖古董了。古董,这个东西,不仅要看收藏者的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还要有物质基础才能玩这种东西。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马未都与文坛上结识的作家王朔、刘震云等人合作成立了“海马影视工作室”,并在当时创作了《编辑室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
爱上古董,成为国内知名收藏家。
据马未都自己透露,他非常幸运地成为一名收藏家,并且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在他收藏生涯的初期,文物根本不值钱,人们把古董当白菜卖。他写一篇小说稿的费用可以买很多古董。现在恐怕很难用一百本小说买到真正的古董了。
从农村回到北京,他开始加速收藏。当时他上班的路上有一个买卖古董的跳蚤市场。马未都每次路过这里,都会和这里的文物贩子聊上几句。一段时间后,他和那些文物贩子成了好朋友,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充分提高了自己的鉴宝能力。
1992年,马未都将自己的收藏经验和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鉴宝方法写了出来,出版了多本关于收藏的书籍。那段时间,他萌生了建一座私人博物馆的想法。1996年,在马未都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正式成立了北京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1997年,关府古典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他的博物馆不仅受到许多普通观众的称赞,也受到一些政治领导人的称赞。1999年,世界建筑大会召开之际,关府古典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关于中国古建筑的展览,向世界各地的观众展示了中国的建筑之美。
不仅如此,他还去法国展示中国传统艺术,引来外界好评。2002年,观复博物馆杭州分馆正式成立,2005年,厦门分馆成立。可想而知其价值之高。
价格诱人,连平时的零花钱都超过百万。
一直以来,人们都很好奇这位能在北京二环买得起房的藏家到底值多少钱。先对他的藏品做一些分析:他收藏了顶级文物,有紫檀画桌、锦面画桌、磁州窑梅瓶、景泰蓝龙壶等藏品。2015年估计他的藏品总价值超过75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700亿!商界大佬在他面前都得低头!
除了可以交易的文物,马未都手里还保留着一只汉代的镀金蚕。要知道汉代的镀金蚕全国只发现两只,其中一只放在陕西省博物馆。一经发现,就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另一件在他手里。
2008年,马未都做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向全国观众讲解收藏界的知识和趣闻。他在专栏里讲了52次课,深受全国藏家的喜爱。他还利用这股热潮出版了一系列关于马未都收藏的书籍,为他带来了数百万的收入。
至于他到底有多有钱,这个问题一直是个谜,但我们可以从一次采访中看出一些端倪。有一次他参加一个节目,主持人问他身价多少。他回答说,他挣得没她多,钱都在他老婆那里,但他身上随时都有一百多万的零花钱。故宫的专家估计他的身价不会低于1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