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爱情的结局那么悲惨?
爱情是双向的,不是一个人的坚持。
人生八难:生、老、病、死、爱离别、怨恨许久、渴望、放下。前四条都是不由自主的,后四条都是基于个人实践。
爱情的形式有千百种,但爱情的结局很简单,要么互相关心,要么互相忘记。
自然而然的在一起是每个人的期待和向往,但擦肩而过和分道扬镳总会不期而至。
很多人就像扑火的飞蛾,陷入了感情的漩涡:有遇到美女的才子,有爱大叔的萝莉,有琴瑟和歌声,也有聚不到一起的朋友。
只是因为他们相遇得如此美好,在目光相对的一瞬间,他们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对方,不顾年龄、地位、身份的巨大差异。爱就是爱,哪怕和亲人朋友决裂,哪怕全世界都不容忍。
当维系爱情的激情没有了,当最初的誓言变成了笑话,当那个口口声声说要爱自己一辈子的人转而去爱别人的时候,他发现爱情是双向的,他的如意算盘是徒劳的。
最长的爱情是两个有趣的灵魂互相吸引很久。不管过了多少年,还是像第一次见面一样,充满了喜悦和幸福,充满了确定和自然。
失败的感情经历和随后的尝试也以失败告终,很多女性开始不再憧憬爱情,更别说婚姻了。他们的余生都将随缘,不期待爱情,不期待婚姻。过好每一天是一种稳定的幸福。
02
找到了你真正想要的。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是与莎士比亚齐名的作家。她的小说以农村生活为背景,显示了一个时代的风格。奥斯汀终身未婚,但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女主角们都有美满的结局,这似乎弥补了她自己在现实中爱情的遗憾。
电影《成为简·奥斯汀》讲述了她不结婚的原因:热爱写作的简·奥斯汀遇到了一个来自城市却在乡下度假的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两人被对方的才华所吸引,坠入爱河。但是青年才俊要靠叔叔的资助才能继续学业。如果他们和奥斯汀在一起,他们会失去一切。
面对生活与理想的激烈博弈,奥斯汀动摇了:她不想让男友因为爱情毁掉她当法官的前途,也不想因为结婚后成为家庭主妇而放弃写作的爱好。
她告别了和她私奔的男友,后来又拒绝了一个乡绅子女的求婚。她把全部的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写作中,在家人的陪伴下,写出了丰富而精彩的人生。
不想走进婚姻的女人,不是不愿意尝试爱情,而是明白自己的内心,有一个远比追求爱情重要的梦想。所以,他们会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放在梦想上,持之以恒。
03
生活不会,爱情也不会。
生活中,有光鲜的温暖,也有鸡毛的琐碎。
有了爱情的支撑,一地鸡毛的琐碎也是示爱的好机会。如果你哭的又苦又累,他会陪你收拾。更多的现实是,生活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你喊苦喊累他也只会充耳不闻。
理想的爱情,不仅在于当下,更在于诗和远方。如果只是你,那就算了。
就像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罗子君遇到了老金,一个很照顾她的人:他主动提出送子君上班;被邀请到家里做客,我就大包小包的做饭,把家里的电器都修好了。他让子君和孩子先吃饭,自己却继续修电器。
在老金这样的男人眼里,丈夫和丈夫的义务就是赚钱和工作。至于精神层面,* * *与语言、三观一致,根本不是考虑的重点。
但是生活不仅仅是生活在一起。你买米,我买油,你做饭,我洗碗。人生更多的是两个人有说不完的话,无数的相互认可,和彼此认识的惊喜。
精神层面的差异不仅无法凑合,更是一种持久的伤害,最后的结局是无法接受的。就像电影《无所求》中的徐伯昌老师和他的妻子刘淑芬一样,善良永远无法转化为爱。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两个人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