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的暴涨,涨价背后原因及影响有哪些?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变化认为,多个品类轮动上涨是主要特点。继钢材等?黑色系?大宗原材料价格从去年12月率先启动涨势后,包括饲料类原材料、石油化工类以及有色金属等类原材料价格轮番上行。

国内市场投资者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一旦某类资产价格受到高度关注,投资者就习惯涌入这一市场,从而进一步放大短期的涨跌幅。经过监管部门的?降温?措施,钢材、铁矿石及焦煤、焦炭等品种随后一度连续大跌,螺纹钢期货价格一周内最大下跌近9%,钢铁产业链跌幅最大的焦煤品种同期则大跌11%。不过,随着投资者的担忧情绪逐渐释放,后续主要品种依旧回升。价格纷纷收在6%跌停板上;焦炭跌5.27%,焦煤跌3.77%。

市场预期房地产指标下半年可能继续回落,加上七、八月本是楼市淡季,以及连日来长江流域多轮暴雨及洪灾导致基建施工放缓,导致钢材市场供大于求,造成市场供给过剩担忧情绪明显。

此外,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加之人民币汇率走低,也使市场出现不确定性,这对大宗商品价格走势预期造成利空影响。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季度大宗商品市场展望中判断,今年大宗商品的价格下跌幅度比早先预期幅度小,且因需求上升推动,价格将在2017年温和上涨。

也有业内人士判断,后期不排除大宗商品会继续强势,导致市场预期经济下滑、大宗商品却持续强势的分裂格局。我国是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消费国,在目前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面对当前大宗商品市场的大涨大跌,专家认为,采取必要措施的必要性凸显。?从市场的普遍预期来看,短期内大宗商品的强势很可能难以避免。?

对于大涨大跌中最受影响的下游企业,当前亟须利用多种有效工具对冲市场的风险,尤其是补齐期权等简便工具的短。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要借助?一带一路?加强布局,对冲大宗商品价格低位反弹的影响。此外,专家认为还需合理引导行业企业,贯彻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改革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避免过剩产能死灰复燃,从而刺激大宗商品价格涨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