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能像恐龙那样,给未来留下类似化石的东西吗?
英国的科学家理查德·欧文,他在研究几块就像是蜥蜴骨头那样的化石时,认定这是史前动物留下来的。他把这种史前动物称之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恐龙时代
科学家们认为,恐龙大约出现在三叠纪的中晚期,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遍布全球。这个时候的地球,被叫做“中生代”,因为恐龙是这个时期的地球霸主,所以说“中生代”又常常被人们称为“恐龙时代”,或者是“爬行动物时代”。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恐龙是始盗龙。始盗龙是小型肉食动物,长约1.5米,能够两足行走。1993年,始盗龙的化石在南美洲阿根廷西北的一个地区被发现,该地区属于三叠纪晚期地层。
按照科学家们的算法,地球上的生命进程大概始于36亿年前。
36亿年前,原始无真核细胞开始进化了。大约又过了几亿年,有细胞核、以及细胞器分化的真核生物出现了,从此,地球就进入到了一个生命大发展的阶段。
后来,起源于原始大海的早期脊椎动物,从海里爬上了岸,它们生活在距今2.7亿年前的二叠纪。
但是到了三叠纪的末期,地球环境开始恶化,这就造成了大量的物种消亡。于是,那些为了躲避劫难的生物,又开始了它们的重新进化,恐龙便慢慢地产生了。
此后,在长达1.6亿年的时间里,良好的生存环境,让恐龙们发展成为各种各样的种族,并构成了一个极其庞大的恐龙家族。
大多数恐龙的体型都是非常巨大的,重量可以达到几十吨。而也有小型的恐龙,大概只有一只鸡那么大。
恐龙都是卵生的,皮肤上都有鳞甲。
恐龙是怎样灭亡的美国电影《未来水世界》
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
小行星撞击地球所产生的碎片是高温的,它们飞起又落下,如同一场又一场的“火雨”。“火雨”下了四天四夜,地球上到处都是熊熊烈火。如此剧烈和持久的大火,即使潮湿的雨林也被烤干并点燃,当然恐龙也在所难免了。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恐龙灭绝就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所导致的。但是最近,加拿大的科学家们却有了最新的发现,他们认为,在那颗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前,恐龙早已经因为地球上的严寒而奄奄一息了。
在加拿大的阿尔贝塔地区,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组大型的恐龙化石,而正是这些化石,说明了恐龙死亡年代气温的急剧变化。可是经过研究,这个年代距离那颗小行星撞击地球还有一段时间。
这些恐龙化石大约是在白垩纪的最后1000万年前形成的。白垩纪从1亿4600万年前一直到6500万年前。而6500万年前恰好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时间,也就是说,化石的形成距离地球遭到撞击,大约有1000万年的时间。
科学家们重点考察了发现化石的周围环境:泥土和石头,泥土中的煤炭形成,以及当时植物的生长……
一切的证据都在表明,那个时候的地球,正在经历着温度急剧下降这样的劫难,温度应该从华氏77度,下降到了59度,减少了20多度。
由此科学家们给出了结论:因为温度的急剧下降,所以动物、植物的食物以及养料越来越少,最终导致了恐龙的消失。也就是说,恐龙是被严寒赶出地球的。
人类未来将可能遇到的灾难地球的灾难
我们不知道远古时候的地球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温度会急剧的下降,从而导致它的霸主恐龙彻底地消亡,我们更担忧的是我们人类自己。
美国电影《未来水世界》就曾经用科幻的手法,为我们展示出了因为温室效应所造成的地球冰川消融的情景:水位不停地上升,陆地逐渐被淹没,地球成了一片汪洋。
这部科幻电影绝对不是耸人听闻,这其实是一次对人类的警告,地球的确面临着种种挑战。
“世界地球日”就是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呼吁所有的人们都行动起来,来保护和拯救我们的地球。1970年4月22日,在美国,举行了首次声势浩大的“地球日”活动。
有资料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环境状况持续恶化。自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摄氏度,最暖的13个年份,均出现在1983年以后。
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害影响的人数平均为1.47亿。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数字上升到了2.11亿。
目前,世界上约有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在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
自然环境的恶化也严重威胁着地球上的野生物种。如今,全球12%的鸟类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而过度捕捞已导致三分之一的鱼类资源枯竭。
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们再不去善待地球,恐怕人类离从地球出局的日子已经不太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