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写作:我们的端午(一)

张老师语:

语文与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也是语文永远的教材。

“五月初五,节分端午”。日常生活,因为节日的到来,而有了不一样的味道:小长假可以用来休整,端午日可以用来参与。放假前的最后一节语文课,“芒种恰逢端午”,我们聊芒种、话端午,也各自计划着自己的端午活动。

正所谓万事“预则立”,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日,因为参与而有了不一样的记忆。那么,孩子们有哪些别样的经历和体验?在生活这本教科书里,他们又有怎样的成长?还是在孩子们的文字里走一遭吧!本期请跟随蔡听宇去感受中药足浴,随徐珞佳去欣赏民间的赛龙舟展演,随谢欣妤去回忆当年的艾草香。

蔡听宇

又到端午节。今年我们一家吃了粽子、咸鸭蛋,还做了炸糖糕。为了更深入地体会古人的智慧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今年选择再加一个项目——用草药洗脚。听妈妈说我小时候就洗过,但因为我们家觉得中药缺少科学验证,所以之后就没再这样做过了。

昨天爸爸妈妈去菜市场买草药,他们并不认识这些植物,反正街坊邻居都在买,他们也就跟着买回来了。

我放学回家一进门,艾草的芳香就扑鼻而来。那是一种淡淡的清香,混杂着茶的幽香,又有些薄荷的冰凉,还隐约有一点点苦涩味---我简直对这种香味无法抗拒,第一次对极度陌生的中药材产生了兴趣!

今天一大早,我们迫不及待就要熬汤。我用植物辨识软件查了这些草药,主要有地榆、艾草和菖蒲。

先洗药。我和爸爸一起把药草全部放到一个大盆子里,用水冲,用手揉,枝枝杈杈磨得我的手指好痛。水柱落在叶子上,枝干上,溅起横冲直撞的水花,弄湿了我的衣服。爸爸赶紧关掉水龙头,自我安慰说不用洗太干净,反正又不是口服。

妈妈负责选煮药的容器。这时我们出了点分歧,妈妈要用家里炖汤用的不锈钢大锅,外公不同意,要求我们用给猫咪洗澡的不锈钢大盆。我认为锅有盖,煮起来快一些,便站在妈妈这边,坚持用了锅。

我们整齐地把药草塞进锅里压实,大概到锅的三分之二高度;接着加入冷水,水面刚好没过药草;最后打开火,开始熬药。先开大火,把水煮沸,药的味道开始弥漫。厨房里顿时被那清香淡苦的湿润蒸汽笼罩了。

我使劲吸着那气味,感觉到一种放松的愉悦。水沸腾一会儿后,关小火煮了十分钟,泡脚神汤就煮好了。

爸爸当小白鼠第一个洗脚,洗完后连连夸赞,说他的脚下就如同踏了祥云一样,每一步都轻飘飘的。我也赶紧接了一盆,把脚迫不及待放进去,脚一下子舒坦得像融化了一般,有点温热,还有点酥麻。洗完脚,浑身包裹在药香味中,心情也欢畅起来。

泡着药汤,闻着药香,我上网查了一下效用:艾草散寒止痛,菖蒲防疫杀菌,地榆解毒敛疮。看来,草药洗脚让人感觉舒服也是有科学道理的。感慨之余,偷偷为我和妈妈没有先研究就贸然用了吃饭的锅熬药而懊悔,资料表明,菖蒲如农药般毒性很大。

古代的劳动人民没有小白鼠、显微镜和化学试剂,这些知识一定是通过长期观察、总结、积累而来。要在端午这天泡草药,想必是因为这一天起,天气开始暖和,蚊虫多起来,同时,这时候的药草茂盛,刚好是药效最好的时候。

我深深理解了,端午的习俗,草药的价值,来源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啊!

? 徐珞佳

在日日夜夜之思念中,我终于可以回老家看一看了,那些熟悉的东西,不远处的沱江河,门前的黄果树,屋后的鸡舍……在期待中,与家乡的距离随着动车越来越近,周围的景物一闪而过。

来到充满乡村气息的家,一股童年的味道迎面而来。

“咚咚,咚咚”,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敲开了铁门,“吱嘎”一声,门开了,一个笑容慈祥的老人出现在眼前,没错,我的外公!您啊,还是带着那招牌微笑,给我温暖,只不过这一次,皱纹好像深了几分。

“嘿,珞佳!”一阵柔弱亲切的声音传来,抬头便看见慈爱的外婆。她依然马不停蹄地操劳着这个家。

“走走走!孙子,还记得沱江河吗?今天端午赛龙舟!”外公急切地说道。“记得,当然记得……”

就这样,跟随外公急促的脚步,我们出门了。

江边的亸柳枝万条垂下,迎风飘扬,如烟如画。我费尽移山心力,才终于挤到了前排,江的对岸也是人头攒动,座无虚席。而桥洞下,有几只船队,看不清划桨人的表情,却俨然给人一种紧迫感,其中一个鼓手一脸立在“龙头”上,似乎与船员商议着什么。

忽然,大风起,船不禁摇晃了起来,江上“哗啦!哗啦”的声音让人的心也不住紧张起来,像极了电影里的大场面,人人都全神贯注。在这节日里,观众也好,选手也罢,甚至那亸柳也拼命挤出个头来看热闹,在微风的吹拂中。

只听一声枪响,赛龙舟开始了!

“嘿哟,嘿哟!”人人都喊着号子,手上不停地划着桨,几只船如虫子,一拱一拱的往前冲,却又像装了高速引擎,速度极快,一个个龙头争先恐后,很快便只留下了一条条水上的波痕,扩散开,又逐渐消失。

“嘿哟,嘿哟”,“咚咚咚咚”之声交织于一处,震人心魄,又不得不使人投入其中。声音来得也快,去得也快,不一会儿,就只看见几条船冲进迷雾中,真的像几条龙在争先恐后的奔向天宫……

接着,就只有远方的人与江水静静地向东流了……

我不得不脱掉外套向前跑去,又追随着龙尾向下游奔去。有些船员已经力不从心了,脸上有了疲惫的神态,动作上也慢慢缓了下来---他们累了,我似乎能感觉到他们身体的困乏。但很快又看到他们重新焕发精神,努力向前的拼劲儿了。

我便不再追赶了,只在风中闭上了眼睛冥想着:

“哗啦!”“哗啦!”

好一派端午风情画!

? 谢欣妤

又是一年端午到,一家老小乐陶陶。

吃粽子、挂艾蒿,各种习俗少不了。

大街小巷走一遭,满嘴都是艾草糕。

惜已晚,无药草,正欲过桥回家了。

谁叫今日运气好,遇见一位白发姥。

问草种,闻艾蒿,忆起那年端午澡。

端午日,随妈妈赶集。我正觅不得艾蒿,忽地碰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见我们朝她走去,便慢慢地站了起来。她的额头上被岁月无情地刻下了一道又一道的印记,一双不大的眼睛陷在她那深深的眼窝里。嘴角微微上扬着,像是在向我们微笑。她的背已有些驼了,一个大背篓放在她身边,已经旧得裂了些缝。在她面前,十多捆草堆在一起,在骄阳下,它们也如晒蔫了一般,无精打采地低下了头。

妈妈拿起了一捆,用手拨弄着,却久久叫不出它们中的一个名字,便轻声地问老奶奶这些都叫些什么名字。那老奶奶熟练地拨弄着一捆草,为我们介绍了起来“那种叶面儿大,茎儿粗的叫作八角叶,瞧,这些叶子薄薄的叫作艾蒿;还有这儿,像刀剑一样尖尖的叫作菖蒲;看,还有这儿,这些都是艾草。”说罢,她又指了指另外一堆如树枝一样的东西,走近了一看,才发现那树枝上结着许多青色的小颗粒。“这些都是花椒!”我拿起一株艾蒿闻了闻,熟悉的味道一下子笼罩了我,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回忆。

小时候,每年端午节,婆婆都会用艾蒿水给我洗澡。早晨一醒来,满屋子都是艾蒿的味道。婆婆正在厨房里忙着干活儿哩!她先烧开一壶水,倒入盆中,再加入不少的一截一截的艾蒿。热水在盆中冒着热气,艾蒿虽说是泡在水中,但味道仍没有变.这时,婆婆就会呼唤着我小名“欣欣,来洗澡了!”

她把水端进了浴室,不断地用手试着水温,怕烫着我了,或是水凉了。我快乐地洗起了澡,那时调皮的我老爱把浸了水的艾蒿往身上粘。哈哈!活脱脱一小野人!婆婆的手抚摸在我身上,虽说不很光滑,但其中包含了她对我的爱。一边为我洗澡,婆婆还一边念叨着:“多洗洗,洗干净!把身上的‘邪’都去掉,才不会生病!......”

现在我已经长大了,婆婆也不用再帮我洗澡了。但当我每每想起那些年的端午,我都不禁感慨万千。爱与关怀,从不随岁月的流逝而减少。

感谢这个端午,这堆飘香的艾草,让我忆起,曾经,我的端午印记也如此值得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