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战场表现最出色的开国上将是谁?
1985年百万大裁军时,沈阳军区39军整编为39集团军,与38、54两个集团军成为人民解放军三个甲类重装集团军之一。39集团军的前身是红军时期徐海东、吴焕先率领的诞生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25军。他们是最早到达陕北的主力红军,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合编为红15军团。抗战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是徐海东,不久,黄克诚任政委。抗战中期,黄克诚率344旅一部南下华中地区加入新四军序列。皖南事变后,成立新四军第3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抗战胜利后,黄克诚率3师主力3万余人挺进东北。
新四军3师开赴东北后,改编为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由副师长刘震担任纵队司令员。黄克诚认为自己年龄偏大,视力不好,军事指挥不是他的强项,刘震有勇有谋,指挥打仗很在行,因此,他推荐刘震任司令员。 从此以后,刘震指挥东野2纵全程参加了东北战场的战役战斗。从三下江南战役、1947年东北夏季秋季冬季攻势作战、辽沈战役、天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一系列战役,从东北的白山黑水一路打到广西的镇南关,2纵是东北野战军歼敌数量最多、战功最大的部队,被誉为东北猛虎军。1948年11月改为第39军。在朝鲜战场上,39军也是打得最为出色的部队。
刘震1915年出生,是湖北孝感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担任过战士、连指导员、营、团和师的政委。1934年,红25军取得罗田战斗胜利后,利用战斗间隙进行总结。刘震当时是手枪团代理党支部书记。 他认为这次战斗虽然胜利了,但美中不足,主要是战术运用的问题。一是火力没有组织好,二是撤出战斗时没有周密部署,三是手枪团进城背银元的时间晚了些。 针对存在的问题,他建议加强战术训练,重视火炮兵器的配合使用。红25军军长徐海东听后颇为赞赏。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与刘志丹领导的红26军等部合编为红15军团。抗战时期,红15军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的两个主力旅之一,即344旅,刘震任该旅688团政委,接着率部参加了平型关大捷。后来刘震跟随黄克诚南下加入新四军行列,担任新四军三师副师长,是师长兼政委黄克诚指挥作战的得力助手。抗战胜利后,新四军3师奉中央命令进军东北。1946年,新四军3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刘震任司令员。从此开始,他执掌这支猛虎军纵横驰骋于东北的白山黑水间,建立了卓著功勋。
林彪统帅的东北野战军有12个步兵纵队,其中,李天佑的1纵、刘震的2纵、韩先楚的3纵、洪学智的6纵是王牌部队。需要说明的是在这几个主力纵队的军事主官中,只有刘震自始至终一直是司令员,这说明东野首长非常信任和器重刘震。东北猛虎军遵循毛泽东军事思想,本着打什么仗学什么,打一仗进一步的要求,不断提高战术技术水平,部队从分散作战到大兵团攻坚战和大规模运动战,学会了昼夜间在平原、起伏地、河川、山地及大、中、小城市等各种不同情况下的作战本领,取得了诸兵种协同作战的经验。 刘震本人在总结军事指挥经验时说,在战术思想上,坚决贯彻十大军事原则,适时抓住战机,集中兵力消灭敌人;在战场指挥上,重视实地侦查,亲自看地形,周密布置,充分准备;在战斗过程中,注意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汲取失利教训。此外,他还认为要发扬军事民主,把政治工作贯穿到作战指挥中,培养过硬的战斗作风,等等。
虽然萧华是最年轻的开国上将,但萧华大部分时间做从事部队政治工作,是个政工干部,直接指挥作战少,而且萧华并不是从战士逐级成长起来的将领,也就是说没有当过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等,他从地方到部队。如果从军事主官的角度看,刘震是最年轻的上将,他是从战士逐步成为军长 。刘震在红军时期,与上将韩先楚、中将陈先瑞在一个班,一个班出三个将军,一时传为佳话。刘震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担任志愿军空军司令员,率领年轻的志愿军空军与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空军进行了较量,取得了辉煌战果。特别是打掉了被美国称为“成绩最高的喷气机王牌驾驶员”的戴维斯。美国远东空军司令称美国空军是在和一个厉害而熟练的敌人作战。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惊呼“***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刘震建国后担任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学院院长时,还为毛主席的儿媳刘思齐牵线搭桥,使刘思齐与空军学院的教员杨茂之成就了美好姻缘。
刘震虽然战功赫赫,但在空军十几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副职。空军司令刘亚楼和他是上将,而政委吴法宪却是中将。刘亚楼病逝前,向中央建议吴法宪由空军政委改任空军司令。实际上,论资历、战功和能力,刘震远在吴法宪之上。吴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战功不如刘,所以一直处心积虑地想整到刘震。因为刘震长期是黄克诚的部下,所以就把他打成“彭黄反党集团”漏网分子。当然,刘震不能当空军司令员与他不是红一方面军出身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