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围城》主要内容概述:

小说《围城》共分九章,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章至第四章为第一单元,描写方鸿渐在上海及家乡(江南某县)的生活场景,以上海为中心。在这个单元里,方鸿渐和苏之间的“爱情”纠葛占了重要的一部分。苏迷恋方鸿渐的风流韵事,引他们演了许多半真半假的闹剧。

第五章可以算作第二单元,是“过渡”或“衔接”。在这一单元中,方鸿渐和赵这两个在个人生活中遭受挫败的人冲出了“爱情”的牢笼。他们从想象中的对手变成了真正的朋友,一起去湖南平城的三闾大学找工作。

第六章和第七章是第三单元,主要描述了三闾大学的内斗。从校长、院长、系主任,到教职工、学生甚至家属,都卷入了一场令人目不暇接的人事纠纷。专业排斥,爱情竞争,明目张胆的套路,诽谤性的谣言,尔虞我诈,等等,三闾大学成了一个比拼的舞台。

第八章和第九章是第四单元。方鸿渐和孙柔嘉在回上海的路上结了婚。这对双方来说都不能算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组合,失业带来的对未来的焦虑让他们婚后争吵不断。这种争吵在回上海的路上比较简单。定居上海后,由于双方家庭和亲戚的介入,矛盾变得更加复杂。

扩展数据:

《围城》是钱钟书的一部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称为“新学者”。第一版由上海陈光出版公司于1947出版。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抗日战争初期的一群知识分子。

《围城》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意蕴。首先是社会批判的层面。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批判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统区国家政治和众生相的弊端,包括上海西化商埠的腐败堕落,大陆农村的落后闭塞,教育界和知识界的腐败堕落。

第二是文化批判的层面。这主要是通过对“新儒林”的描写和对一批留学生或高级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围城》中的人物大多饱受外来崇拜之苦,但传统文化在他们骨子里起着主导作用。

方鸿渐是“新儒家林”中有正义感的人物。他出国留学的目的是“亮门楣”,以便花钱捐官,与前朝相比。他懦弱的性格和悲剧的结局是传统文化造成的。

作品通过对这些人物病态人格的分析,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第三个层面是对生命和现代人命运的哲学思考,深入到人文主义的形而上层面,如对人的基本生存状况和生命根本意义的探讨,对人的基本根源和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的探讨。

钱钟书的妻子江洋在电视剧《围城》的开头写道:“《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城内的人想逃跑,城外的人想冲进去。无论是婚姻还是事业,人生的愿望大都是一样的。”小说也多次指出“围城”的含义。

它告诉人们,生活是一座无处不在的“围城”,离开又离开,离开又结束,没有了游戏,就有了永恒的困惑和困境。作家在《围城》中提出的问题涉及整个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现代生活的困境,具有普遍意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