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门作品赏析

《三重门》写的内容以一个中学生的视角反映了当前学校教育的一些方面,比如班级、学校、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学校与社会关系等等。书中没有曲折,也没有现在一些成人小说追求商业价值的倾向。作者写的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面,而且也只是生活的一面。可以说是平淡如水,仿佛是人生的一个过程。但整个故事还是有一条主线,那就是作者对现行教育制度的不满和批判,对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考试形式和制度以及相关社会现象的讥讽和嘲讽。

小说的主人公林雨翔是一名应届初中毕业生,然后通过父母的“努力”,升入了市重点高中。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故事围绕着学习、补课、补课、中考、录取等一系列环节展开。由于作者本人是中学生,对这些学习环节有切身感受,所以写得很自由,写得很自然。在小说后记中,作者声称“韩寒是一个完全彻底反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朋克”,因此对中国现行教育制度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比如中考的时候,林雨翔听同学说4班一个女同学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自杀了。小说中写道:“翔宇茫然地挂了电话,心想当今中国的教育真了不起,不仅读书,还会读书。难怪这几年中国因失恋自杀的人数下降了很多。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几乎死在了中考和高考这两个门槛上。这次演习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全世界都会为此感到骄傲!”书中的学生、老师、家长,没有一个可以算是正面人物。校园生活,课余生活,人们的心态等等。书里写的都没有亮点。可以说,整部作品都笼罩在考试和分数的无形弯道中,灰暗而令人窒息。但人们没有也不可能做出真正的努力去创造、改变现实或寻求真正的知识,而只能应付、逃避、走形式。学生和老师打交道,老师和家长打交道,家长和学校打交道。你对付我,我对付你。每个人看似对考试和分数都很虔诚,却用尽一切能想到的办法,利用“金钱”和“人际关系”,试图突破考试和分数的藩篱。整个教育圈的现状就像韩寒作品里的一幅漫画,让人看了很不舒服。韩寒在《三重门》中把文字游戏玩到了极致,而且不仅限于中文。比如“女朋友,取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快速念成G和F(姐夫)”,或者“单词杯,各取一个字母,就是W和C(厕所)!”这种畸形的解读虽然看起来有些牵强,但却很幽默,让人忍俊不禁。韩寒在《三重门》中的文字游戏别有一番风味。《三重门》中的语言如利刃般犀利,这在一般传统小说中并不多见。比如他看到药丸,居然说“那药跟人在一起久了,也沾染了人的习惯。颗粒极其光滑。”看到烈日暴晒后的肤色,他居然说:“全身都黑了,晚上皮肤还能反射月光,照明省了不少电。”韩寒对语言的掌握堪称完美,语言犀利无处不在,智慧闪耀无处不在。讽刺在传统小说中并不鲜见,但如此辛辣、穿透人心,恐怕只有在韩寒的《三重门》中才能见到。比如“林父爱书如命,可惜只爱书,不爱读书。家里藏着几千本书,只为炫耀,平日里很少看。”“如果一个人长期站在粪坑边上,就会染上粪臭。如果把这个原理引申开来,一个人长期呆在一堆书里,当然会被书感染。福临不学无术,却成了这个地区的著名作家。家里的书只能起到对外炫耀的作用,家里没有力量。”林父亲爱书不爱读书的讽刺相当辛辣,可谓登峰造极。

凡事有利有弊,三重门也不例外。《三重门》中有大量夸张的讽刺,贯穿全书。虽然没有一针见血,但也有不足之处。给读者的视角是灰色的,或者黑色的。那么你看到的世界和事物也是灰色或黑色的。似乎这个世界没有闪光的地方,也没有积极的地方,这对于涉世未深的年轻读者来说无疑是消极的,让他们的世界观产生偏差,看到的世界也是消极的。青少年的世界观和体质一样,还没有定型。如果他们遇到积极健康的书,他们的世界观一定是积极健康的。如果你遇到消极厌世的书,你的世界观一定是消极厌世的。三重门更倾向于后者。它所传递的信息,所表达的思想,所体现的色彩,或多或少都会让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的青少年更加叛逆和叛逆,这显然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传统小说总有一波三折,或悲或喜的情节,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果读者期望从《三重门》中获得独一无二的剧情,肯定会失望。《三重门》基本没有什么剧情,有些是生活中的琐事,而文中的男女主角林雨翔和苏珊基本都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都是生活中的琐事。后来根据《三重门》改编的八集电视剧就像一杯白开水,一点味道都没有。很显然,三重门的剧情是平淡琐碎的,源于生命并不高于生命。《三重门》只能算是优秀的小说,而不是优秀的剧本,八集电视剧《三重门》就证明了这一点。韩寒在小说中平淡的情节,显然是作者的对立面。平淡的剧情并没有让三重门逊色,反而成为了它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