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会有这样的格局?

纵观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可以发现每个朝代都有自己流行的文学样式,如先秦的《诗经》楚辞,汉代的骈文,乃至明清的唐诗宋词、小说的元曲,都与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密不可分。我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时代的不同需求,发展方向发生了变化,使得诗词歌赋越来越通俗易懂。

唐诗格律严谨,用词典雅,或用于答谢宾客,或在诗词聚会上对唱,或抒发个人豪情壮志。总之是学者专属的游戏。早期的诗歌是实用的。毕竟时代要求文人要有很好的文学造诣。其中之一取决于他的诗写得有多好。唐诗曾被文人登门求官。敲砖?许多伟大的诗人都写过类似的诗,其中最著名的是孟浩然的《洞庭湖给张总理的信》。当我坐在这里看一个渔夫抛鱼的时候,你觉得自己像一条鱼吗?委婉的表示希望张丞相能给他一个报效国家的机会。

随着宋词的出现,诗词歌赋开始贴近人们的生活。有人说中国文化在宋代达到顶峰,宋词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流行于勾栏瓦寺,后被众多词人创新改良,使宋词兼容并蓄、接地气、雅俗共赏。不同于唐诗普遍的高格调,宋词种类繁多,可以婉约,可以奔放,可以谈感情,谈国事,也可以抒发日常生活的情趣。到了元代,文字更加通俗易懂,逐渐趋向世俗化。元杂剧可以上台表演,接近平常说的白话文。

明清通俗小说发展很快,在民间也很受欢迎,故事性很强,满足了普通市民的乐趣。这一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比以前更接近大众化,同时文人也逐渐从高雅的诗词转向关心普通市民的生活。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模式发展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