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小说要把握最基本的几个方面?

文学作品的四大文体是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在四大文体中,小说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文体。但是如何阅读和欣赏小说,大部分同学还是无所适从。很多同学看小说只是为了看一个故事,老师安排写鉴赏文章,却不知道从何下手。因此,如何使学生掌握阅读和欣赏小说的方法,提高阅读和欣赏水平,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课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说鉴赏的方法。

一、明确特征,确定方法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要根据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小说教学也是如此。那么应该用什么方法教小说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小说的概念和特征。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主,通过完整的故事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和环境构成了小说的三大要素。在三要素中,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中心,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根据小说的特点,我确定了小说欣赏的三个阶段:从分析情节入手,然后分析人物,再欣赏小说的艺术手法(重点是环境描写)。

第二,梳理线索,把握情节

虽然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中心,但它是建立在一定的故事情节之上的。因此,阅读和欣赏小说必须从《情书》这个故事开始。只有熟悉故事情节,才能把握人物,分析人物形象。

众所周知,散文的特点是“散形式而不散精神”,散文必须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也是如此,贯穿小说故事的都是线索,所以阅读和欣赏小说的第一步应该是梳理线索。比如莫泊桑的《项链》,以“项链”为线索,全文由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组成;又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以“林黛玉在贾府的去向”为线索展开故事。全文依次介绍林黛玉去贾府→初见王熙凤→见二叔→见宝钗的情节。再如《守财奴》一文,以“葛朗台对家庭财产的态度”为线索组织,写了三个故事,分别是抢梳妆盒、骗继承权、守密室。

大多数小说只有一条线索,而有些小说由两条线索组成。比如鲁迅的小说《药》,有明、暗两条线索,以华家的故事为明线,以夏家的故事为暗线来组织材料,展开故事。明线按照故事的发展,依次写了四个部分:华老栓买药→华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华大妈上坟;暗线依次写了四个部分:于霞死了→于霞的血被吃了→喝茶的人说起了于霞→司夏奶奶上坟了。

一部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开头、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组成,但也有一些小说前面有一个序言,或者后面有一个结局。比如《项链》开头写的玛蒂尔德的《痛苦》和《梦》,就属于序章。有些小说的主题并不完全由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局组成。比如《项链》这篇文章,结论是项链是假的,这既是高潮,也是结局。《守财奴》中的三个故事属于发展的高潮。

其他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故事由几个高潮组成。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与亲人的相会,就属于发展的高潮。全文有两个高潮,王熙凤出场是第一个高潮,宝黛相见是第二个也是最高的高潮。在林的《雪山神庙》一文中,“鲁密谋害林冲”和“雪夜神庙复仇”是两个高潮,其间有一个过渡(低潮)——林接管草料场。所以,本文的情节结构是开头→发展→转折→高潮结尾。

所以小说鉴赏首先要理清线索,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把握故事。但是,一部小说的故事并不是统一由开头、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而是具有多种结构,这是学生在欣赏小说时必须明确的问题。

第三,掌握技巧,分析人物

如果说小说教学的第一步是要求学生梳理线索,把握情节,那么掌握小说人物塑造和人物分析的方法就是小说教学的中心环节,那么小说人物塑造的方法有哪些呢?t小说刻画人物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情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等。所以在分析人物时,首先要求学生明确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的。t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作者描写了三个人物,分别是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这三个人物主要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来描述自己的角色。林黛玉的容貌被《大家眼中的林黛玉》、《王熙凤眼中的林黛玉》、《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三次描写,既描写了林黛玉柔弱脆弱的一面,又揭示了她五官端正、美丽多情的一面。林黛玉对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既表现了她注重礼仪、顾全大局、谨小慎微的性格,也表现了她复杂多疑的心态。

有些小说除了对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更多的是对心理活动的描写。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项链。文章开头的序言用了很长的心理描写,描写了玛蒂尔德的“痛苦”和“梦”,7次使用“梦”这个词,多次用“痛苦”、“苦恼”、“悲伤”来描述玛蒂尔德的心理,透露出她的虚荣心。

总的来说,外国小说擅长刻画人物心理,而中国小说,尤其是中国古代小说,擅长描写人物行动,但中国小说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比比皆是。比如鲁迅的小说《药》,也用了较多的心理描写来描述华老栓的性格。老栓对买药途中和返回途中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了花老栓“坦白”、“自信”、“深喜”的心理,从而表现出其懵懂麻木的人格特征。

小说人物描写有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细节描写。比如《守财奴》中,葛朗台临终时紧握乐器,叫女儿“在那里替我付账”这两个细节,生动刻画了葛朗台至死不渝的守财奴性格。《陈寿胜上城》中陈寿胜三次坐弹簧太师椅的细节;用提花枕巾擦汗、不脱衣服、蒙着头睡觉等细节也让人印象深刻,既展现了他节俭的一面,也暴露了他“自私狭隘”的一面。

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大多采用正面描写,但有时作者也采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来描写人物性格。比如《药》中,中华老栓和康叔叔两个人物是正面刻画的,而是侧面刻画的。文中关于刑场和监狱的描述都是侧面描述。通过人物形象描写,表现了夏的大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第四,欣赏环境,总结角色

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鉴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的描写主要包括人们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景物。比如鲁迅小说《药》的开头,“秋天的月儿下半夜,太阳还没出来,只有天是蓝的……”这种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不仅勾勒出了黎明前黑暗时刻的特征,也渲染出了于霞死时那种阴冷悲伤的气氛。“太阳出来了,一条路出现在他面前,直到他的家……”这个环境描写刻画了老栓买药后的兴奋,从而揭示了人物的愚昧、麻木和落后。小说第四部分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墓地的环境和层层坟墓,表现了清政府对革命者的残酷镇压和对劳动人民的阶级压迫,揭示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除了描写自然环境,小说还描写了社会环境。比如《医学》里刑场上的围观群众,士兵制服上的大白圈,还有于霞说的“这大清天下是我们大家的。”如渲染时代特征,说明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在林《风雪寺》的雪描写中,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雪: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还有通过人物的动作和感情来描写雪,既写出了大雪的气势,又烘托了英雄林冲倒下的情景。同时,作者也随着雪和雪的变化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正是因为风雪大,林冲想喝酒,才会在卖酒的路上看到山寺。正是因为风雪,草堂才会被撼动,被淹没;正是因为草堂不堪重负,林冲才去山神庙定居;正是因为山神庙,林冲才会偷偷听到陆谦三个字,促使林冲杀敌报仇,使林冲走上了反抗之路。

可见,小说的环境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心理、揭示主题、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

综上所述,小说鉴赏要注重三个方面:人物、情节、环境。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或预习课文时,一定要遵循这三个环节;指导学生写鉴赏作文时,要求学生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小说的某一方面,写一篇评论或评论文章。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