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台湾历届巡抚分别是?政绩分别是?
清代褔建台湾巡抚***有四任,依序为刘铭传、沈应奎、邵友濂、唐景崧。?
1、刘铭传
刘铭传(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字省三,自号大潜山人,因排行第六、脸上有麻点,人称刘六麻子,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潜山麓)人。清朝名臣,系台湾省首任巡抚,洋务派骨干之一。
1885年,任台湾巡抚。在台任职期间,进行了编练新军,修建铁路等一系列洋务改革;开煤矿,创办电讯,改革邮政,发展航运事业,促进台湾贸易,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了台湾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台湾防务亦日益巩固。
为台湾的现代化奠定了深远的基础。后加兵部尚书衔,帮办海军军务,1891年辞职。其治台策略与理念,后来由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承续,是推动台湾现代化建设的先驱者,有台湾洋务运动之父和台湾近代化之父之誉。
2、沈应奎
沈应奎(1821-1895),字小筠,号吉田,本籍浙江。1891年刘铭传去职后,布政使沈应奎短暂护理(代理)4个月。继续在台湾推行新政,筑铁路,办工厂。
3、邵友濂
邵友濂(1841-1901年),字筱春(字小村,一字攸枝),初名维埏。浙江余姚人。清代政治家、外交家。
邵友濂原为刘铭传巡抚任内的 布政使,知台甚深,由于刘铭传大举新政,财务透支,遂只能选择重点完成,予人「尽废」洋务之感。然在其任内仍扩建台北机器局,铺设铁路到新竹。
4、唐景崧
唐景崧(1841—1903),字维卿,广西灌阳人。在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临危受命护理,面对日军的军事压力,虽仍尽力布防,仍不能免于割台的命运。
扩展资料:
台北建城之时,刘铭传正率领台湾军民浴血抗敌。因为法国侵略军已打到基隆和淡水,台北城于是日夜赶工筑城,提前完工。
此时,刘铭传也取得基隆、沪尾大捷,抗法保台功成,为接下来的台湾近代化争取了建设时间。1884年,对于台北城和整个台湾来说,都是值得纪念的。
台北筑城,始于1875年沈葆桢向清廷建议设台北府,现在的台北市政府饮水思源仍设有沈葆桢厅。台北城1882年动工,在战争的紧迫气氛里于1884年落成。
1889年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将办公地点设在台北,使台北成为全台中心的地位一直延续至今。
作为台湾“近代化之父”,刘铭传在台湾行政、交通、教育、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建设成果有不少建树,他当政时铺设的台湾第一条铁路,从基隆过台北到新竹。
台湾的第一个电报局、第一个邮政局都设在台北;“外开航运”的码头也在台北淡水。刘铭传运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观念和方法,比如招商、集资等,将台湾带入近代化时代,令台北成为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城市之一。
百度百科——唐景崧
百度百科——邵友濂
百度百科——沈应奎
百度百科——刘铭传
百度百科——福建台湾巡抚
人民网——台湾不能忘却刘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