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戚继光一起杀倭寇的名将俞大猷为何不为人知?
一说到抗倭名将,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抗倭英雄戚继光。那作为同一时期的名将俞大猷为何更少人所知道呢?
首先我们介绍下名将俞大猷,俞大猷在世七十多六岁,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了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乱的伪倭寇。有《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续武经总要》等军事著作。
那为何俞帅少为认知呢?七哥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戚继光的戚家军风头盖过了俞家军。名将谭纶曾这样评价俞大猷“节制精明,公不如纶。信赏必罚,公不如戚”,所以就带兵治军而言,戚继光的戚家军纪律更加严明,赏罚更加严厉。并且戚家军有专治倭寇“鸯鸳阵”,在抗倭战斗中效果明显,戚继光带兵打仗更具有代表性。
第二、俞大猷是一名廉洁自律的将领。不管是正史还是非正史,戚继光作为一名高级将领抗倭名将,却并非一位廉洁的将领。据记载他曾经多次送礼与上司当时的首辅张居正,跟张居正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戚继光曾派遣自己的鸟铳连队保护首辅回乡葬父,也有野史说戚继光曾买称为“千金姬”的美女送给张居正,这些足以说明戚继光与当朝首辅的关系非常好。话说“朝中有人好办事”,自然戚继光会得到更多的重用,史官记载的时候自然也是有所偏重。
第三、不懂政治。俞大猷曾经提出过让战术全面现代化的建议,他指出倭寇特长是熟悉陆战,水战的技术反而低劣,他主张以有效的战船和火炮歼灭倭寇于海上,让他们不可能有登陆的机会。并且提出请求把陆军的军费拿出一半来给配备水师,但是最后没有被采纳。另外他的建议也要求把原来两个士兵的军饷供应给一个士兵,要求兵精械利。而戚继光则不同看法,认为当时社会大体稳定,部队是作为一支全能性军队,也是一支长久性军队。它经常会执行的任务并非对抗外部侵略,更多时候是对内镇压暴动以及保证社会的任务。并非一支高效率的机动部队所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从这些事情可以反映出俞大猷不是很懂政治,这也自然会当朝对他的看法。
第四、战功不如戚继光。俞帅除了抗倭战争之前,还参与了很多对内战役。这些都是民族内部矛盾,而戚帅则主要贡献就是在抗倭战争中,虽然后面参与了北御鞑靼的战役但是基本上没什么打仗。所以在民族大义上来说,戚继光更利于宣扬我们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