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炫耀性消费
炫耀,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熟人圈炫耀,二是同量级炫耀,三是权力炫耀。
先说熟人圈炫耀。这方面最典型的,当然是楚霸王项羽了,他有句名言:“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这句话的背景是:鸿门宴上,刘邦逃过一劫,赶紧率部跑路,把关中给让了出来。项羽引兵进了咸阳,大肆屠戮,放了把大火,掳掠了秦朝的财宝美女,往东走了。有人赶紧劝他:“别走啊,关中是个好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业。”
但项羽想的不是成就霸业,或者他以为已经大功告成了,赶紧要回老家炫耀一把,“富贵了,不回老家,跟穿着一身漂亮衣服却在晚上走有啥区别?”必须要显摆,必须要让老家那些人看到,必须要让他们羡慕嫉妒恨!
假如定都关中,项羽不是照样可以在关中人面前显摆吗?不行,因为关中人以前不认识项羽,必须在熟人面前才有感觉。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一个人,多多少少都得在乎他人的感受。“他人”,不是陌生人,而是熟人。
项羽的社会关系,是在老家建立的。有人曾轻视他,有人瞧不起他,也有人赏识他,帮助过他。现在,他要衣锦还乡了。他要让曾经赏识他的人欣慰,让曾经鄙视他的人羞愧,让家乡那些没有出过远门、没有经历大事的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
这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只能在熟人间完成。
很遗憾啊,如果项羽生在当代,完全可以定都关中,然后在朋友圈里文图视频地发布自己暴虐咸阳的内容,点赞者奉承者绝对成瀑布流了。
网络技术的发展,造就了一个虚拟空间,现代人借助虚拟空间,极大拓宽了自己的社会交往。炫耀在现代也可概括为“群圈化传播”,即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中炫耀。新冠疫情暴发之后,那些在朋友圈、微博曾经晒过吃油炸蝙蝠的,顿时成了过街老鼠,忙着删删删,出来道歉。
项羽是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他放弃了建都关中的最佳选项,喜滋滋回到老家,定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历史证明这是项羽的战略失误。
史载:项羽还把建议他定都关中的聪明人给扔进锅里煮死了,因为后者见项羽没采纳其意见,说了句牢骚话:“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听了,大怒:怎么能把我这样功勋盖世的霸王,比喻成戴了帽子的猴子?
后来,项羽兵败,宁可乌江自刎,也没听乌江亭长的建议,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
咂摸项羽热衷炫耀的一生,才能理解他的悲壮结局。
再说同层级炫耀——炫耀之发生,除了熟人社会,还多是同一个阶层。比如,在西晋那个三观混乱的时代,有个以“斗富”著称的炫耀狂石崇。
石崇斗富,只跟与自己差不多量级的王恺斗,他不敢跟皇帝斗富,也不会找陶渊明这样的斗,更不会在大街上随便拉一个老百姓来斗。
鲁迅先生笔下,写过阿Q与王胡比赛捉虱子,阿Q一向瞧不起王胡,不料王胡捉虱子比他稳准狠,更忍受不了王胡身上的虱子居然比他身上的大。他认为这是王胡的一种无耻炫耀,于是大战一场。阿Q不会跟太爷和假洋鬼子比赛捉虱子,他的对手只有王胡、小D一类。不是同一量级,或者同一阶层的炫耀,容易翻车。
秦末农民起义,陈胜称王后,昔日发小寻来,陈胜带他游宫殿,自然也有些炫耀的意思。但这发小不识趣,羡慕之余,滔滔不绝讲陈胜往年糗事,陈胜很郁闷:本来是让你开开眼,谁让你瞎扯这些?
在身边小人唆使下,他居然把发小杀了,从此失了人心。想想也是,“鸿鹄”与“燕雀”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谁找谁炫耀,都是自讨无趣。
最后再讲讲权力炫耀,这是诸般炫耀中最常见、最“情不自禁”,但也最危险、最容易翻车的一种。权力是把“双刃剑”,需要正确使用,需要监督制约。比如这次抗击疫情的“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举全国之力,堪称万众一心的铿锵之曲,却也不时有刺耳的音符跳出——或炫耀“我老公派出所牛”,往家里一箱箱搬水果蔬菜,或炫耀当官老爸本事大,能够在封路之际安排车辆把自己从天门接回荆州……
非常时期还如此不经大脑地“炫耀”,“坑爹”“坑夫”没商量,可见权力炫耀的快感之炽烈。不受监督约束的权力,是毒药;炫耀,就是毒药上裹着的一层诱人糖衣。
二炫耀的心理,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炫耀的本质就是自卑,因此喜欢过分炫耀的人,通常自卑感强烈。这话很精辟,《红楼梦》男主角贾宝玉就不会去炫耀身边有多少美女,家里有多少珠宝。
因为自卑感强烈而热衷过分炫耀的人,都有些啥人?
明朝初年的大太监王振,可对号入座。王振原本是蔚州(今河北蔚县)一个落魄乡村教师,被人瞧不起,他也自认为靠走科举这条独木桥出人头地,实在道阻且长,于是毅然自宫,进了皇宫。
明初太监有文化的很罕见(源于朱元璋的规定,防止太监干政),王振在读书人中不算什么,但在一群文盲太监中,就堪称大有学问了。加上王振“狡黠”,善于伺察人意,入宫后颇得明宣宗喜爱,被安排服侍皇太子朱祁镇,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后,王振成了他最信任的人,称他为“先生”,悲剧的种子也因此埋下了。
导致明朝国运转折的“土木堡之变”,其实完全可以避免。即使在悲剧即将发生时,也有机会可以避免。毁在王振,死要面子,死爱炫耀,结果成了死太监。他怂恿皇帝亲征瓦剌,带着明朝精锐,浩浩荡荡出了京城,到了大同,感觉不妙,准备退兵。
生死存亡时刻,王振还一心要炫耀,想从紫荆关(今河北易县西北)退兵,以便途经他的家乡蔚州,让英宗驾幸他的府第,向家乡父老显示自己的威风,一扫当年自卑——“瞧瞧,当今天子都是我学生”。
结果走了40里,王振又忽然想起,大队人马经过蔚州,一定会损坏他家乡的田园庄稼,于是又火速传令改道东行,向宣府(今河北宣化)方向行进,结果被瓦剌军队追上。
即使如此,还未到不可挽救之时。明英宗有机会退入居庸关(那就意味着平安),但王振考虑到有几辆大车未跟上,那可满载着他一路搜刮和地方孝敬的财宝,于是让大家停下等候,夜宿土木堡,结果陷入重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无疑,太监王振是个很自卑的人,他有着不堪的过去,只能依靠炫耀权势、皇帝和金银财宝这些身外之物来证明自己今天的优越感。
追求他人面前的优越感,是炫耀行为的本质。细究之下,炫耀心理有这么一个逻辑:与众不同→高人一等→我比你牛→你服不服。前三者是层层递进的自我心理推论,“你服不服”是终极目标。
比如,分析“野味”嗜食者的心理,无外乎“物以稀以贵”,野味很难吃得到,价格昂贵,有时吃起来还有点法律“小风险”。所以,“一般人都吃不到”,咱能吃到,咱就不是“一般人”。
这样的场景很多:几个人闲聊,有人不经意间说起自己曾吃过种种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其他没吃过的人,听其描述,垂涎欲滴,满眼羡慕。在朋友圈里晒穿山甲血炒饭、油炸蝙蝠的,也往往能收获一长串艳羡:“我什么时候才能吃到?”吃野味,俨然成了一种炫富、甚至暗示权力的行为。
当然,嗜吃野味者,除了不是“一般人”的感觉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外,更重要的是自以为的身体收获——“野味”功效独特,“大补”或者“壮阳”,炫耀行为由此有了清晰的逻辑,这也是炫耀者动物性本能的显现:我吃了,我补了,我壮了,我身体比你好,我更能吸引异性。
什么叫“炫耀者的动物性本能”?美国学者纳塔莉·安吉尔在《野兽之美》一书中,列举了繁殖季节大量雄性禽类动物通过炫耀羽毛或啼声来吸引雌性的案例,羽毛越绚烂,啼声越响亮,对雌性的吸引力就越大,一起生下第二代的可能性也越大。
英国动物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在《裸猿》一书中则做了更有趣的探讨,他写道:人类虽是一种高级动物,但也是从低等进化而来,今天的很多习惯做法,可能有着古老的基因背景。说来说去,都是自私的基因在作祟: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身体好的另一半,才能把自己的基因传续下去。
炫耀,是人的一种本能,由来已久,遗憾的是,变异了。相比洪荒年代没有污染的蓝天下站在异性面前骄傲又质朴地炫耀着健硕身体的原始人,当前靠吃“野味”来“壮阳”的人们,多么猥琐啊!
三
“野味”很美味吗?否,野生动物生长的环境和饲养的动物完全不一样,饲养的动物,就是为了给人类提供食物,而野生动物是为了活着,一身肌肉,没有什么脂肪,肉质柴而紧;“野味”很有营养吗?否,所谓通过“野味”来“进补”,堪称最荒谬的养生方法。
相反,食用野生动物,由此一方面导致某个种类的动物濒临灭绝,另一方面引发的恐怖传染病,触目惊心。恩格斯说得太对了:“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由此来看人类炫耀种种,多数是自我欺骗,格外荒谬,完全经不起时间考验。一个昨天的炫耀狂,到今天或许就会捂脸长叹:我咋这么愚蠢呢!
蒋雯丽主演过一部电影《立春》,讲上世纪80年代小县城文艺青年们在梦想与现实之中的挣扎。
片中有个县城群众艺术馆的舞蹈老师,老是穿着一条紧身的白色芭蕾舞蹈裤,处处遭受县城人的嘲笑。事实上,即使在个性彰显的今天,一个男人,穿这么条裤子,也难免让人瞠目结舌。但是在许多年前,比如18世纪前后的法国,贵族男人流行穿一条绷得纤毫毕现的白色紧身裤,想想那画面,也是醉了。今天看来,男人穿白色紧身裤,不仅是邪恶的审美,而且给健康带来很大隐患。
拿破仑输掉滑铁卢战役,公认原因是他麾下能力平庸的右翼司令格鲁希未能及时增援战场,但也有另一说,据说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拿破仑因为痔疮发作,无法骑马亲临战场指挥,只能躺在帐篷里休息。拿破仑为什么会患上痔疮?罪魁祸首就是紧身裤。
流行,永远是炫耀的主题,以前有句俏皮话:“流行都是好的,除了流行性感冒。”其实,除了流感,很多流行又被用来炫耀的,也不是好的,而是无意义甚至是有害的。
比如,古罗马贵族女人们,流行美白。但她们居然用铅来美白,铅是有毒的,日积月累几代人,恶果终于爆发,很多女性失去生育能力,仍保持生育能力的,生出了很多低能儿。
可以说,炫耀行为虽然跟人类文明如影随形、源远流长,但有时也是一种时代病。比如二战时的日本军人,大凡有点级别的,都喜欢随身挎一把军刀,盟军就很纳闷:一些飞行员,为什么也要挎把长长的军刀?结果该跳伞时跳不出来,被军刀卡在窄小的机舱,活活烧死。
当年盟军有个笑话:日本军刀,除了用来切腹自杀,就是在投降时交给我们回炉炼铁。日本军人为什么这么痴迷在热兵器时代实用性并不高的军刀?名著《菊与刀》说得很清楚,“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对于日本军人来说,挎一把长刀,远远超过了武器的意义,更多是身份的炫耀。
石原莞尔,号称“日本第一兵家”,很狂妄,也是“九一八”事变的罪魁祸首之一。此人无疑是个理论高手,但身体协调性一般,结果被自己佩带的军刀戳中裆部,导致尿道口撕裂,长期尿血引发膀胱癌。
此人虽逃过了东京大审判的绞刑架,但没过多久就因膀胱癌死了,时为1949年8月15日,正值日本投降4周年。石原莞尔是怎么自个儿用军刀把关键部位戳了,各种文章语焉不详。
有一说是“九一八”事变当夜,始作俑者石原莞尔兴奋异常,在沈阳城墙上拔刀,双手举起,一声大喝,向下斜劈,是那种很经典的炫耀造型,结果因为身体协调性不好,把自己裆部给切了。这种说法很解气,但戏剧性太强,可信度不高。据分析,他应该是下马时操作不当。
这就是炫耀的代价。
炫耀无意义,又有代价,为什么人们还不能免俗?说来说去,还是追求虚幻的优越感。法国文豪莫泊桑写过一个短篇《项链》,讲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来炫耀自己的美丽。不料,项链在回家途中不慎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美貌不再。最后,得知所借的项链,原来只是一串假钻石项链。
还有比这个更能精辟说明炫耀行为的荒谬吗?
四如何控制炫耀的冲动?不是件容易事,毕竟,炫耀是人的本能之一。
经济学家完全可以开发一个公式,让炫耀者炫耀之前,套用这个公式,来计算一下“炫耀成本”,大抵是炫耀行为带来的优越感减去可能带来的麻烦,如果是负数,那就不要炫耀了。
已故作家王小波写过一个关于他弟弟的故事:“困难时期,有一天开饭时,每人碗里有一小片腊肉。我弟弟见了以后,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冲上阳台,朝全世界放声高呼:我们家吃大鱼大肉了!结果是被我爸爸拖回来臭揍了一顿。”
可以想象,王弟弟以后会长记性,毕竟精神上的片刻愉悦,换来的是肉体上的痛苦,当天连一小块腊肉都可能遭罚没了,还是埋头吃肉最安全。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一直推崇“闷声发大财”,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是,有的时候,相比于一个城府极深的“闷头发大财”者,人们更觉得一个快快活活的炫耀者更安全,这就是人性的复杂——既反感动不动就炫耀的人,对沉默而不可捉摸之人又会心生恐惧。后者,往往不是大德大善,就是大奸大恶。
这个问题,还是得靠法律来解决,惩戒那些通过不法手段“闷声发大财”的人,也给热衷炫耀者,划下一条红线。
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以来,如何有效保护野生动物的呼声,空前高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24日下午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这是很重要的信息,没有嗜食“野味”的老饕,就没有买卖,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用法律管住这些食客炫耀性消费的嘴,让他们吃得爽、罚得惨,从此不敢以身试法。“不能吃,不敢吃,不愿吃”,通过法律约束,逐步形成习惯,从文化上来改变这一陋习,才是保护野生动物的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