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幻想的科幻风格

根据Bendford的说法,科幻小说是一种可控制的思考和梦想未来的方式。根据布拉德伯里的说法,科幻小说是对未来的真正社会学研究。泰瑞卡尔认为,科幻小说是关于未来的文学,讲述的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奇迹的故事——或者我们的后代将会看到的——明天,可能是下一个世纪,也可能是无限的时间延伸。

是的,他们都讲得很好。但他们只提到了一种科幻——预言科幻。大部分科幻作品与预言完全无关。

基于一些真实的科技前沿话题的科幻小说,属于预言性科幻小说。这类小说的主要事件完全基于科技前沿话题。在所有科幻作品中,它们只是数量最少的。

抓住了这个概念的关键点,就是一门“真正的前沿学科”。凡尔纳常被外行人称为伟大的先知。但按照预言性科幻小说的严格定义,只有《海底万里》和《征服者罗伯特》两部可以算是预言性科幻小说。我不知道有多少文章在说凡尔纳在这部小说里发明了潜水艇。其实潜艇早就存在了。凡尔纳只是考察了当时的潜艇技术和海洋学研究的现状,并根据这些知识写了自己的小说。

在《征服者罗比尔》中,凡尔纳专门考察了当时的一个前沿课题——比重大于空气的人造物体能否飞行。作品一开始就记录了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个认为人造飞行器的未来是飞艇,一个认为会是比重大于空气的飞行器。只有后者才能克服气流的阻力。

威尔斯早期的作品与预言无关,而是他自己的想法。后期开始写现实中存在的科研课题。在《自由的日子》中,威尔斯描述了一场核战争。当时,核物理学家发现了“半衰期”现象。所以在这部作品中,核弹被想象成一种可以不断爆炸的武器。和后来真正的核弹有本质区别。

《夜邮船》也是一部预言性的科幻小说。吉卜林写这部作品的时候,飞艇已经在天上邀翔了。他综合了实际的科技知识,描绘了飞艇的前景。

一些自然科学家和工程专家也偶尔创作个人作品,为自己的研究扩大影响。例如,齐奥尔科夫斯基把他的分级火箭原理写进了科幻小说。后来在科幻领域,出现了描述某项特定技术发展前景的作品,如太阳帆、天堂喷泉等。另外还有一些例子,比如行为科学的先驱心理学家、斯金纳创作的行为科学奇幻小说《瓦尔登湖II》,以此来说明他的学术观点。

冷战时期,西方学者写了一些准确描述“核冬天”等灾难的预言性著作。这些作品一次次提醒人们的理性,在普通人的头脑中牢固树立核战争等于人类集体毁灭的观念,为人类最终告别核战争威胁建立起一种舆论上的“防火墙”。如今,关于人口危机和环境危机的科幻作品也不时为人们敲响新的警钟。这些都体现了先知书的社会价值。

在中国,预言类的科幻小说很少有人接触。《古峡之雾》被视为新中国第一部科幻小说,是一部预言性科幻小说。作者童是一位专业考古学家。《古峡迷雾》取材于一个真实的考古课题:古巴人失踪之谜。在小说中,作者假设巴人的残余最终消失在山里。可以和童的《石笋之旅》相提并论,也是一部考古小说。考古发现之一:一个叫做石笋的奇怪石碑,外星火箭,终于升空了。“死在深山里的远古部落”和“远古时代和外星人一起留下的火箭”,显然作者相信前者,而不相信后者。后者只是写故事时的一个假设。

《珊瑚岛上的死光》让童·郑恩声名鹊起,并在科幻圈之外广为流传。这也是一部预言式的科幻小说。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受此启发,童在两年后写下了这部佳作。至于十几年后出版,不是作者的责任。《珊瑚岛上的死光》讲的是激光技术的军事应用。这在当时是一个前沿话题。

刘醒世的《来自美洲的哥伦布》也是一部预言科幻小说。在古代,印度人曾经乘独木舟来到欧洲,这是作者的一个推论。这部小说讲的就是这个推论。也可以对比一下同一作者的《北方的云》。把渤海湾的水蒸发掉,送到内蒙古,作者本人也不会当真,只是利用小说里的各种知识来造假。

王晋康写《生死平衡》的时候,他的素材是一本叫做《平衡医学》的书。涉及到西方现代医学的一些问题的讨论。无论其观点是否正确,确实属于真正的前沿话题。缺陷将导致的危机。刘的《地火》是一部预言煤炭工业未来的作品。郑钧在他的短篇小说《人口危机》中描述了未来人口负增长的问题。但他的小说《澎湃时代》却是基于海洋学中的一些前沿课题。甚至一些真正的中外海洋学家也穿插在这部作品中。

预言式科幻小说存在的前提是科学本身的不断进步。很多不接触科学工作的人只是从学校接受学科教育。把科学老师误认为科学家。认为科学是一个僵化保守的体系。事实上,科学工作的主体是发现和发明。科学家的价值不在于继承旧知识,而在于发现新知识。在这种基本动机的驱动下,整个科学及其每一个领域都在不断地扩大知识领域。这就需要一线科学家有前瞻性的能力。下一卷,我将从未来学和科学预测两个方面来谈谈科学的进步。

而预测性科幻小说则是把科学家进行的前瞻性研究变成文学形象来表达。在这里,我们必须澄清一个误解,科幻小说并没有做任何预测。正好说明了科学家的预测。

科幻作家往往有“预言家”的美誉,原因和算命先生一样:“科幻作家经常做出错误的预测,但他们的正确预测偶尔会引起公众的注意。”(《科幻之路》第三卷第457页)。事实上,即使是这些正确的预测,科幻作家也不是原创者。

作者至今没有收藏过任何科幻作品,科学预言完全由作者自己完成。所有这些作品中的科学预言都是科学家事先提出来的,科幻作家只是拿来做素材而已。事实上,科幻作家从来没有吹嘘过自己做出了这样那样的发明。现代社会,如果一个人真的有什么发明,首先要做的不是写小说,而是去专利局申请专利。专利局有一个复杂的程序来确定他是这项发明的发起人。

如果有人反驳我的观点,我希望他能提供证据,证明一部科幻小说中确实有一个具有科技意义的新发现。哪怕一篇文章也行。在第一卷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科幻小说中的科学主题。现在作者想强调一下,那里没有科学预测,都是科幻作家独立做出的!

1999年,作者在《中国科幻之路》中正式提出“预见性科幻”。当时虽然认为“真实预言”的数量非常少,无足轻重,但还是有几个例子。目前笔者倾向于认为科幻小说中没有具有独立科学价值的预言。所有预言性的科幻小说都借鉴了科学界现有的成就。通过对比前几版《科幻总览》,读者可以看到我对这个问题看法的变化。

科幻被当成预言,导致了这个错误。一是只看到预言的科幻,二是对科技史一无所知。毕竟相比专著,小说的影响力要大得多。有多少人读过《海底两万里》?有多少人知道19世纪潜艇技术的发展?

把预言科幻当成科研成果,或者把写科幻当成科研,都给科幻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北师大科技史专家松田先生长期跟踪研究“民间科学”现象: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既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也没有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与科学同构没有正常的联系。但是他认为他已经做了一项伟大的发明。把精力放在虚无缥缈的“科研”上。他的研究可以参考《永动机与哥德巴赫猜想》一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遗憾的是,基于这本书的内容,科幻小说中的“民间题材”相当多。他们的基本出发点是不知道文学创作和科学研究不是一回事。这些关于科幻的“民间科学”言论,只是给人一个把柄,在舆论上制造科幻的负面印象。抒情科幻的特点是散文。不擅长题材,但特点是文笔优美,感情委婉。雷·布拉德伯里是抒情科幻小说的代表人物。他的很多作品,比如《雾角》、《火星编年史》,都有怀旧的倾向。抒情风格是这种倾向的真实表现。

詹姆斯·冈恩的《冰中少女》也是典型的抒情科幻小说。随着新冰期的到来,人类向赤道附近迁移,北方大部分地区无法居住。主人公里德留在家乡,看着冰川一天天逼近。冰川里一个女孩的尸体,成了他一生的精神寄托。整篇文章没有什么离奇之处。主要篇幅用来描述里德的思乡之情。

特里·拜森的《地球老歌》也有同样的效果。它描述了一个外来殖民者对地球的怀念。剧情被淡化到了极致。江甚至直接称之为科幻散文,而不是科幻小说。

中国的科幻作品中很少有抒情的作品。可以举的一个例子是何海江和饶俊合写的《飞越海峡的鸽子》..荒诞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特征。这类作品以反逻辑的叙事方式反映了现实社会本身的荒谬。在科幻小说中,很少使用荒诞的手法。大部分科幻作品都有明确的“自我设计逻辑”。并用逻辑语言表达清楚。

詹姆斯·冈恩是运用荒诞手法的代表。他从其他星球带来的礼物,绿拇指和泰迪熊,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复杂而不可预测的。把这些小说和他的传统叙事风格的科幻作品放在一起,比如《长生不老》、《人的声音》,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

在中国科幻作家中,韩松是运用荒诞手法的代表人物。他几乎所有的短篇小说都难以理清逻辑脉络,更多的是在描绘一种凌乱、怪诞、莫名的氛围。《逃离悲伤之山》是一部荒诞科幻小说的杰作。其他的,比如最后一趟地铁,红色幻觉,超越现实等。,也有强烈的荒诞色彩。同时,韩松还创作了现实主义科幻作品,如长篇小说《西行漫记2066》和短篇小说《青春沉浮》。把这两类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可以看出作者对荒诞风格的追求是一种创作意识。赋予科幻小说轻松幽默的风格并不容易。但是有一些很好的例子。冯内古特用很短的篇幅写了这篇关于巴恩豪斯效应的报告。对战争狂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星野新一擅长微型科幻小说。幽默的笔法对于在一平方英寸内做出漂亮的拳头动作是必不可少的。郑的《金梦》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幽默科幻小说。它的风格几乎是无稽之谈。王晋康的作品风格厚重大气。所以轻松搞笑的美人计和完美地球标准就显得尤为突出。郑钧的《昆虫飞蚁走哭》也是幽默科幻的代表。

虽然很多科幻作品都有一些轻松的对话和幽默的情节。但是,幽默风格的科幻作家还没有出现。这也是科幻文学发展的一个小方向。恐怖小说被视为一种文学类别。它甚至与科幻、奇幻并列为奇幻文学的三大类(《想象的艺术——20世纪科学幻想、恐怖与奇幻艺术》,美国弗兰克·罗宾逊主编)。笔者对此颇为不解。因为它混淆了主题和风格。任何主题,现实和超现实,过去和现代,都可以被当作恐怖风格,或者不是。恐怖和科幻是“横向”和“纵向”的关系。

一部小说是否恐怖,取决于它的主要事件是否有悬念。悬疑不同于悬疑。悬疑是未解之谜,悬疑是让读者提心吊胆的情节。未必不知道。比如典型的恐怖风格科幻片《异形》,开篇就解释了背景:科学家从外星无线电波中接收基因信息,用它来培育一个外星人。男人逃出基地,为了通过交配生下后代,到处寻找男人。而那个男人在和他交配后被她杀死了。这部电影没有悬念,只有悬念:外星人如何危害人类。身处险境的人是否能逃脱她的杀戮。

如前所述,早期由哥特小说发展而来的科幻作品,大多是吓人的。《弗兰肯斯坦》《化身博士》《海德先生》都是典型的恐怖科幻小说。二十世纪后,它们被改编成许多版本的恐怖科幻电影。凡尔纳和威尔斯都不擅长恐怖风格。但前者还创作了恐怖科幻小说《从卡尔巴搬来的城堡》,后者的《隐形人》、《摩洛岛博士》也有明显的恐怖色彩。第五卷,作者将介绍“大片”时代到来之前的美国科幻电影。因为特技不够,早期的美国科幻片大多选择恐怖题材,通过制造悬念来吸引观众。上一章介绍的“新哥特科幻小说”几乎都是恐怖风格的科幻小说。

说到恐怖科幻,不得不提一个特例。被誉为“恐怖小说家”的斯蒂芬·金,作品中既有奇幻题材,也有科幻题材。他的《割草的人》描述了人类的意识是如何被转化为一个虚拟的计算机程序的,这个程序后来被改编成了一部同名的科幻电影。他的死亡地带也是典型的科幻小说。不过,就我所见,这部在国内出版的封面印有“恐怖小说”字样的作品,在风格上一点也不恐怖,而是一部具有戏剧风格的科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