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子》的故事告诉了人们什么样的道理?

尹文,(约公元前360-前280年),齐国人,战国时代著名的哲学家,尹文与宋钘齐名,并称“宋尹”,是稷下道家学派学派始祖,大致活动在齐宣王、齐愍王之际,属稷下道家学派。

《尹文子》 ,旧列名家,今本仅一卷,分《大道》上、下两篇,语录与故事混杂,各段自成起讫。上篇论述形名理论,下篇论述治国之道,可以看作是形名理论的实际运用。

“宋尹”思想特征:承继老子自然之道的思想,糅合法家、儒家,以法于道而为仁义礼乐的根据,变自然法则为与法相联系的社会法则。自道以至名,由名而至法,上承老子,下启荀子、韩非。

“宋尹”的思想特征以道家为主,兼儒、墨,合于自身道法,广收并纳各派学说,这正是稷下黄老学风。对后期儒家思想有深刻影响。

《尹文子》的形名论思想,为研究中国逻辑思想史者所重视,其对语言的指称性与内涵等关系的思考,颇值得玩味。文章善于运用寓言说理,虽然不如"白马非马"有名,但是却很有趣味。抛开让人犹如雾里看花般的"道"、"名"、"形",看看古人的调皮之处,也是一得。

尹文于齐宣王时居住在稷下,为稷下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与宋钘、彭蒙、田骈同时,都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并且同学于公孙龙。公孙龙是当时有名的名家,能言善辩,"白马非马"为代表性的论点,以诡辩著称。

尹文的学说,当时很受公孙龙的称赞。流传于世者唯《尹文子》一书,先秦论法术和形名的专著。

《尹文子》中,有一篇《黄公好谦卑》,说明任何事过了头,都是有害的。下面一起欣赏一下:

原文:

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

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超过了订婚的年龄)而一国无聘者。 卫有鳏[guān]夫(老而无妻的人),失时(过了正常的婚娶年龄)冒娶之,果国色。

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不姝美。”

于是争相聘之,亦国色也。 国色,实也,丑恶,名也,名实相违也。

注释:

谦卑:谦虚。

好:喜欢。

果:果然。

布:传扬。

而;表转接,却。

国色:旧称容貌美丽冠绝一国的女子。

毁:贬低。

年 :指适宜结婚的年龄。

聘:订婚。

冒:冒然。

姝:美女。

然:这样。

后:之后。

卫:卫国。

失时:过了正常的婚娶年龄。

亦:也。

译文:

齐国有个叫黄公的人,喜欢谦虚。他有两个女儿,都是全国少有的美女,因为她们很美,黄公就常用谦辞贬低她们,说是丑陋不堪。

两个女儿的丑陋的名声传得很远,以致她们过了订婚的年龄而全国没有来聘娶的人。 卫国有位老而无妻的人,过了正常的婚娶年龄,冒失地把他的一个女儿娶去,果真是绝色佳人。

那个鳏夫以后逢人就说:“黄公喜欢谦虚,故意贬低女儿,说她们长得不美。”

于是人们争着送聘礼来求婚,把另一个娶去,也是个漂亮无比的美人。 国色天香是实,丑恶是名,名称与实际相违背。

寓意:

谦虚是美德,过分谦虚却会脱离实际,走向反面,造成与自己愿望相反的后果。

赏析:

“名”与 “实”的关系,是古代哲学常常讨论的话题。本文中黄公的故事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寓言。

“违名而得实”,是要人们不要为“名”,而是要探究事实本身。

因此我们不要为了名利,胡乱夸耀自己,这样反而没有人会知道你,我们要学习黄公,要学会谦虚,但也不要过分谦虚,否则都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