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酱园杀人案:不堪虐待杀死丈夫,女作家“袒护凶手”,后来发生了什么?

上海新昌路“江源巷”85号詹杀害丈夫,抛尸16件,轰动上海。上海地方检察院的尸检报告填写了尸体分割的细节。

那天晚上,在新昌路江源巷85号詹的家里,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让一个强壮的男人,在一夜之间,变成一堆装在木箱里的模糊血肉!

江源85弄的二房东叫王瞎子。虽然他的名字叫瞎,但他并不瞎,所以他很可能是近视。一天晚上,双目失明的王曼听到楼上房客“大块头”詹云英痛苦地惊叫,赶紧大声问:“你在楼上干什么?”

詹云英的妻子周慧珍回答:“他又做噩梦了!”瞎眼国王不在乎。很快,天花板开始滴水。尽管盲人王曼视力不好,但他的鼻子非常灵敏,他能闻到血的味道。

盲人叫妻子上楼去看,只见詹的妻子詹披头散发地坐在地上:“我杀了詹的大男人,把他切成十六块,装在皮箱里……”

小巷子里发生了一起杀人分尸案,妻子杀了丈夫。还有呢?詹很快被逮捕,并很快进入诉讼程序。

詹洲,江苏丹阳人,从小就是孤儿。他从小在亲戚家长大,曾经被卖到有钱人家当女佣,一直没有安全感。与詹云英结婚后,经常遭受家暴,于是动了杀机。

本来案情并不复杂,只是当时市民的好奇心在作祟,媒体推波助澜。詹还点名了“何大麻子”和“小宁波”两个嫌疑人,但经调查没有真凭实据。最后,法院判处詹死刑。轰动一时的杀人碎尸案看似结案,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事情还没有结束。

詹洲的丈夫谋杀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它涉及家庭暴力和性别平等。另外,当时日本即将战败,汉奸政府的法庭在审理案件时也不是很用心,很多程序也不规范。社会上有很多同情詹的人。他们以各种方式支持詹,其中作家苏青尤为积极。

苏青,原名冯,原名云庄。这个“宁波女人”在日据时期的上海小有名气。一本小说《结婚十年》比张爱玲的传奇和八卦还贵。

苏青与汪伪政府市长陈公博关系非常好,曾担任过伪职(政府专员)。此外,她在写作上大胆泼辣,对男女关系特别冷淡嫉妒。

寻求妇女解放的苏青勇敢地站出来,在报纸上写了一篇《保卫》的文章,呼吁人们同情詹的遭遇。经过社会各界的努力,詹终于从死刑改为死缓,后来又改为无期徒刑。詹洲的家人最初被关押在提篮桥监狱,并于20世纪50年代被转移到苏北大丰农场的上海监狱服刑。

说大丰农场挺有意思的,原来叫“台北县”。因为和台湾省的台北同名,就从当地两个市场“大中记”和“新丰”各取一个字,改成了“大丰”。

大丰农场一直是上海的一块“飞地”。出狱后,詹没有回上海,于是结了婚,在农场安顿下来。更有趣的是,詹洲遇害时的上海警察局总督察卢大公,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为上海的解放做出了贡献。

但他也在特殊时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被押解到大丰农场服刑。当年轰动上海的案子,被告人詹和派出所所长被关在同一个农场。不知道詹周氏和鲁大公有没有见过面,如果见过,该怎么说?

再说苏青,1949之后,她肯定没好日子过。她虽然没进监狱,但养家糊口很难。

20世纪50年代,苏青在尹桂芳领导的芳华越剧团担任编剧。她是宁波人,也是一名作家,擅长写越剧剧本。尹桂芳的代表作《屈原》、《宝玉》、《黛玉》都是苏青写的,但她的原名是冯允庄。

本来当编剧挺好的。1955年,苏青给当时的复旦大学教授贾植芳先生写了一封求教信,因为这封信成了“胡风分子”,被“宽大释放”了一段时间,但编剧失败,成了剧团的看门人。

1959期间,尹桂芳芳华越剧团迁到福建,苏青留在上海,被分配到红旗锡剧团担任编剧。老宁波写锡剧真的很难。

苏青写了诸如《雷锋》和《王杰》之类的戏剧,这些戏剧没有影响。在剧团里,她有时在场上跑龙套,也做字幕。她于1975退休,于1982去世。去世前,他让家人再读一遍他的代表作《结婚十年》,可惜家里找不到这本书。

直到80年代末,随着张爱玲的走红,苏青作品的文学价值才被重新认识,但此时苏青已经去世多年。

多年以后,詹和苏青...这些曾经轰动上海滩的女人都已经成为历史,但酱园杀夫案却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基于这个案例,台湾作家李昂曾创作了一部小说《杀夫》,该小说被吴念真改编成电影剧本,由夏文汐主演。这是台湾省电影史上的一部重要影片。两年前,据说香港导演陈可辛要拍一个酱园的杀人案,女主角定在了张柏芝,但不知何故缺少了下文。

只是这一切与新昌路和江源巷无关。几年前拆迁后,新昌路酱园巷一带,现在已经变成了商品房,不管叫家,还是叫港湾。就像当年酱园巷的名字一样,反映了一个时代“人”的生存状态。

不管叫什么“江源巷”,不管叫什么,只要有人,家暴,妇女解放,孤独,绝望,恐惧,爆发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