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红楼梦》中的任何一个人物(不少于1000字)
首先,出生的悲剧
贾探春是个凡夫俗子,生母是贾家的“万人嫌”赵姨娘。这是探春巨大的、与生俱来的遗憾,也是贾探春悲剧的根源。封建贵族社会等级森严,谦虚观念深入骨髓。所谓“妻妾不分则家乱,家族宗族不分”,可见家族之间的划分是非常明确的。嫔妃是贫穷和自卑的代名词,在当时是被人鄙视的。探春也被人鄙视。探春虽然和其他姐妹一样,深受贾夫人、王夫人的宠爱,但受世俗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地位依然卑微。我们来看看大家是怎么看待探春的——王熙凤说:“多好的姑娘。我说她很棒。可惜他命薄,没生在老婆肚子里。””他还说...妃子虽同,女儿不如男。未来,有一个轻佻的人。首先要搞清楚女生是不是小妾,大部分都是没人要的。(第六十一回)平儿为人善良,袭人等人与探春关系很好。不言而喻,探春是个“好人”却是个“小妾”。可见,嫔妃们把探春放在了一个尴尬的位置:一方面,她是主人家的姑娘,享有主人的一切特权;另一方面,她是姑姑生的女孩,被世人所不齿。掀开贾府柔情的面纱,探春就是要低人一等,可人家不想撕!
贾探春的生母是赵姨娘,礼仪上的母亲是王夫人。因为按照当时制度的规定,嫔妃所生的孩子,包括姨婆所生的孩子,都必须以其第一任妻子为正式的母亲,而普通的母亲不应该把自己的孩子当作亲生的孩子,而应该当作自己的第一任母亲的孩子。[1]这让探春再次陷入矛盾的境地。面对我们两个母亲,我们来看看探春的态度:
探春的生母是“二老爷面前的男人”,是贵族地主阶级的小老婆。这足以让探春感到压力;而且她的生母是一个从上到下都觉得卑鄙的脏女人。她是一个卑鄙小人,不仅目光短浅,心胸狭窄,而且心术不正,处处耍花招。她是个卑鄙小人,无能,总想害人,内心极其阴暗阴险。贾环是她一手炮制的。他赔了赖的钱,故意烫宝玉的脸,诬告宝玉强奸,都是极其卑劣、阴险、无耻的,就像赵姨娘买通马道婆杀死宝玉、凤姐的行为一样。这样的母亲,不能不对女儿产生极其复杂的影响,女儿那么有主见,处处不让人褒贬。于是,滩纯一方面宣称“我只认识老爷和太太,其他的我不管”,(第二十七回)断然否认与赵姨娘有关的母女关系。另一方面,她清楚地看到,因为赵姨娘的愚笨,“耳根子软,心不算数”,周围的人(第六十回)顺势取笑她。对此,探春并没有视而不见,反而觉得心里有气。她曾说:“为什么不尊重自己?喝多了真丢人。看周阿姨。为什么没人欺负她,她也没叫人去?我觉得阿姨应该回自己房间,把那个性小孩杀了。不要听那个撒谎的混蛋指使,让人笑自己傻,白捉弄别人。”(第六十回)阴险恶毒的母亲会给女儿怎样的“母爱”?对妃子地位十分敏感和厌恶的探春,又是怎样傲慢和争强好胜,选择这样的母亲,接受这样的“母亲”呢?母女关系扭曲成这样,不能不说是探春的悲剧!
失去母爱的探春,让封建制度用人造脐带把她和另一个女人连在一起[2]。这就是探春礼仪之母——王夫人。显然,王夫人还是很看重赵姨娘生的女儿的。从王熙凤生病的时候就让她负责家务,就可以知道了。探春曾对赵姨娘说:“我老婆对我是满满的爱,因为姨娘经常闯祸,打了几个寒颤。”(第五十五回)至于“几次”是什么,小说里没有写清楚;王熙凤还对平儿说:“我老婆又爱他了。虽然脸上有气无力,但都是因为赵姨娘这个老东西,心里跟宝玉一样。”(第56回)这种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可以看出滩纯说的是真的。探春深谙封建礼教,善于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尤其是对王夫人的孝顺。比如贾赦想把贾母身边最需要的丫鬟鸳鸯收为妾,老太太“怒不可遏”。偏偏王夫人在旁边,气得贾母大发脾气:“你们都骗我!在外面孝顺,暗地里算计我。有好东西要,有好人要,丢下这么年轻的姑娘,看到我对他好,你自然会生气,那你就甩掉他,跟我玩吧!”这句气话很重。”王夫人站起来,一句话也没敢说。薛姨妈连王夫人都劝不住,埋怨她。李纨一听鸳鸯的话,早早就带着姐妹们出去了。(第四十六回)实在是委屈了王夫人,精明的探春赶紧上前为初母开道——“探春是个有爱心的人。王夫人虽委屈,又如何敢辩?“薛姨妈如今是妹妹,自然不好争辩;宝钗也不便替姨娘辩,李纨、凤姐、宝玉根本不敢辩。正当女孩子被利用的时候,迎春忠厚爱春,窗外听了,进来笑着对老太太说:‘这和你老婆有什么关系?老太太想了想。也有大叔想收房子里的人。小阿姨是怎么知道的?我知道,但是我不知道。”(第四十六回)孙女这几句话讲得有道理,把贾说得心服口服。这个本来有点透明。话还没说完,老祖宗赶紧承认自己“疯了”,自己找路下了台阶。这就是探春姑娘敏锐的智能。
宝玉曾对林黛玉说滩纯是“最有心计的人”,这应该是对她的最深刻的评价,表达了滩纯聪明、伶俐、乖巧的性格。探春的确是王夫人那样的乖女儿。
按照封建伦理教条,探春的母亲真的不是赵姨娘,而是王夫人,而且是主人,赵姨娘的身份只是半奴半主。所以,她必须亲近,孝顺自己的第一个母亲,赢得她的好感,与强求,有时还会闹笑话的母亲划清界限,才能在这个封建家庭里站稳脚跟。其实,不忠的王夫人连对贾宝玉真正的爱都没有多少,又会给她带来哪里的骨肉亲情的温暖呢?探春主动接近王夫人,王夫人却不忠。她没有给探春多少母爱。
第二,性格的悲剧
因为这一出生,探春的感情和人性被扭曲,导致了她的性格悲剧。而且,她内心有很深的自卑。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因为自卑总会导致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性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3]建立优越感,获得心理补偿是消除自卑的重要手段。
虽然滩纯似乎并不在乎自己的未婚状态,但他对自己说:“谁跟我好,我就跟谁好。我不知道什么是偏见。”但实际上,探春卑微的出身还是蒙上了心理阴影,形成了无法拂去的自卑心理。她曾经伤过命,哭着叹气,“我是女孩子家的,到现在还闯祸没人管我。我还有利益在那里给别人治病。”(第56回)显然,她心里有一种被忽视被冷落的悲伤。也正因为如此,她冷眼旁观,看透了史立言家族的丑恶内幕。“它们不像黑眼鸡。我愿你吃我,我也吃你。”(第七十五次)她转而羡慕小家。“虽然他们很冷,但是他们很快乐,很幸福。”(第七十一次)。世俗的偏见和礼仪的压制,让探春体会到了人间的冷酷。同样是凡夫俗子的迎春,柔弱无能,却被奴隶压迫。探春得知后深感怨恨:“是谁让他这么做的?先制服了二姐,然后他再来治我和四小姐?”无疑,这件事触动了她敏感的神经。“物伤其类”“齿尽唇亡”(七十三)。这种对自己软弱的自觉辩护,说明探春的自卑心理是藏在心里的。
探春的自卑感在她和赵姨娘的关系中暴露得更加充分。赵姨娘是贾政的姨太太。虽然她有一儿一女,但在贾家的地位仍然“极低,甚至不如未婚的丫鬟和年老的仆人”。“子贵于母”,[4]生母赵姨娘的卑微地位,难免让探春尴尬。再加上婶子又没安分守己,每次惹是生非,诋毁大家,使得探春常常在王夫人面前替她受罪。于是,探春宣称“我只知主人和妻子,其他人我一概不管”(第二十七回),断然拒绝承认与赵姨娘有关的母女关系,以维护自己主人的尊严。第五十五回,探春刚刚从王夫人那里接到管理家庭的任务。偏偏她的舅舅赵死了。赵姨娘想向探春多要丧葬费,探春不肯。赵姨娘哭着说:“现在你舅舅死了,你给了我二三十两银子。你老婆不是要拒绝你吗?”明明老婆是好老婆,都是你的尖酸刻薄!.....现在,没有了长羽毛,我忘记了基础知识,只是‘挑高枝飞’。探春没听完,气得脸都白了,哽咽着哭问道:“我叔叔是谁?”?我叔叔明年才升到九省的关卡,还有一个叔叔在那里跑出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妈养的?要两三个月才能查出原因,彻底搅黄,怕人家不知道,故意告白!"滩纯想通过管理家庭来显示她的才能,以赢得王夫人的"爱"和"重视"。但赵姨娘揭了她的老底,让她“羞愧”,顿时加重了她的自卑感,拿赵姨娘出气。
可见,正是父权等级制度的强大压力,给探春带来了层层心理阴影,从而极大地扭曲了她的情感和人性。滩纯有时表现出的麻木不仁并不是因为她性格的邪恶,而归根结底是因为父权伦理的邪恶。
用词必须称为“主人”和“奴隶”,这是滩纯话语的一个显著特点。这是探春利用封建尊卑秩序,试图获得心理补偿,摆脱自卑的困境。她不承认赵是她的叔叔,但她尽力摆脱嫔妃带来的阴影。她告诉赵姨娘不要和她的奴才们争吵。“那些小姑娘以前也是些货色,喜欢,就跟他有说有笑。”不喜欢可以不理他。即使他身体不好,就像猫或狗一下子咬了他,但他可以原谅。如果他不原谅,应该只会打电话给管家和媳妇说要惩罚他。(第60回)这是最小最卑微的奴隶,以示主人的高度和高贵。在累进丰的情况下,滩纯对迎春说,”...我跟我姐一样,我姐的事也跟我一样。当他说姐姐时,他指的是我。我这边的人对我怀恨在心,我姐一听就跟埋怨我姐一样。作为主人,我们自然不谈钱的琐事,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要什么。”迎春被怯懦欺负,探春摆出“我们是主人”的派头压制那些刁钻的奴才。
第七十四回,大观园更生动。当王熙凤和王善宝进入她的院子时,她已经告诉丫鬟们拿着蜡烛等着他们,并向他们宣布:“我们的丫鬟们自然是小偷,我是这个窝的第一个主人。这样的话,我们先搜查我的储物柜,我会把他们偷的东西都藏起来。我的东西,但你可以搜;如果你想搜查我的女孩,你不能!我以前比其他人都恶毒。我知道女孩的一切,我把它放在这里。他们没有一针一线。你要搜,就搜我。”王善宝一家...虽然他过去听过探春的名字,但他认为大家都不看他,没有勇气...他要做个鬼脸,人越往前走,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撩起,咯咯地笑:“我连姑娘也翻了,所以没什么。”冯...赶紧说:“妈,你走吧,别疯了。”一语未了,只听“啪”的一声,王家的脸早跟探春打了一巴掌。探春顿时大怒,指着王家问道:“你们是什么人,竟敢拉我的衣服!”探春对王善保家的那一掌打得好,不但没有伤害她作为一个主人家姑娘的自尊和自重,反而表现出了她天生的正气。是一个奴隶被自尊的主人打了一顿,摧毁了他的自尊。探春这么强硬,目的就是给那些突袭的人一点颜色看看,体现她主人的身份。
滩纯之所以有这样的性格,与她所处的社会密切相关。她的自卑与“家乱无妻妾之分,族乱无庶人之分”的观念有直接关系。她的悲剧不仅是她自己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所有女性的悲剧。
第三,行为的悲剧
王昆仑先生的《红楼梦》中说:“滩纯所面临的家庭形势是黑暗腐朽的,内斗不断,危机四伏,随时可能败亡。她既不与别人同流合污,也不视而不见。更何况,我不像宝玉、黛玉那样,只是唾弃、抗拒这个现实,但我始终保持清醒,把得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感受、计算。当你遇到机会时,你必须拿出力量来进行一些改革。”[5]于是,作者把王熙凤弄得病入膏肓,一时无法康复。王夫人派李纨奶奶为主,又在探春的帮助下,专门任命宝钗——这样的三人* * *为代理管家。
首先是家政的精细和公平。三个人都在当管家,但李纨是“佛无用”,宝钗是“不谈自己的事,一问就摇头”。(第五十五回)探春自然应该成为这个临时领导小组的“核心”。当就任经理时,他遇到了赵之死的安置费。这是的第一个挑战:一个管家借的“亲叔叔”赵之死,给出了个难题:……只见吴的媳妇进来说:“赵姨娘的哥哥赵昨天死了。昨天我跟老婆说了,她说知道了,让她回来。”说完,他放下手来侍候他,不再说什么了。当时很多人来回聊,问他们做得怎么样:做得好的话,大家都会害怕;如果很少有不好的感觉,你不仅会害怕摔倒,还会编很多笑话来取笑。吴的媳妇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如果她和Xi安在一起,她会勤勤恳恳地说出许多想法,找出许多老掉牙的例子供Xi安选择和实施。现在他看不上李纨的老实,探春是幼女,所以才说这句话试探他们的意见。探春问李纨。李纨想了想,说道:“前天袭人的母亲死了,听说要赏她四十两银子。他只要四十两。”吴一听,的家人赶忙答应,拿了右卡就走了。探春道:“回来。”吴一家人只好回来了。探春道:“不要给我钱。我来问你一句:那些老太太家的老阿姨和老奶奶有两点不同,家里的和外面的。死在家里的奖励是多少,死在外面的奖励是多少?再告诉我们两个。”吴问起时,的家人全忘了。他回以微笑,说:“没什么大不了的。谁敢争取?探春笑道:“这是胡说。"。就我个人而言,还不如奖励一百。不按规矩来,不说你的笑话,明天就很难见到你二奶奶了。”的家人笑着对吴说道,“既然如此,我去查查旧账,不过此时我记不起来了。探春笑道:"你年纪大了,不记得了,叫我们为难。"。你为什么不现在就回去找你二奶奶核实一下?如果真有这个道理,凤姐没兴趣,就是大方!尽快找到它。让我看看。一天后,如果你不小心,它会像我们没有想法。”吴见满脸通红,便转身走了出来。媳妇们都伸舌头。这里还发生了别的事情.....(第55回)
《欺凌少爷,化险为夷》的主要情节虽然只是上述叙述性对话,但它不仅揭示了这个重男轻女的贵族家庭日常生活中深刻而复杂的矛盾和冲突,还包含了对话背后无声的精神较量。傅蓉的管家都是“脑子里没人感兴趣”(第五十五回)。办事老到的吴家的沉默,不是听少爷的指示,而是试探这种新的“权力组合”的深度,甚至是戏弄他们。赵是探春生母赵姨娘的弟弟。关于丧葬费该判多少,有老规矩。即使没有,作为办理的“管家”,她也要提出建议及时遵循。但吴家“有了主意”,有意看探春拿这个难办的事怎么办。如果做得恰当,大家还是会害怕,还有攻击母亲的丧葬费对比。赵阿姨在那里肯定有好戏看。有什么不对,他们就等着笑话,他们就抓少爷的错。有了借口,他们可以嘲笑和羞辱别人。所以,她不说话,也给不出主意。她准备在掀背车里看热闹。真的很冒险,很棘手!贾探春自尊心强,头脑灵活,对这些管家的心了如指掌,也知道处理这件事很重要:赵和自己的血缘关系大家都知道。如果处理不当,肯定会引起嫌隙,他会把持不住自己,开创“做大事的管家”去“欺负少爷”的先例。面对管家的攻击,探春沉着谨慎,从容应对,处理得很好。
二是要有策略。滩纯管理家庭的策略是“找几个有兴趣的、正派的人做个榜样,把他们压制下去,给别人做个榜样”(第55回)。用王熙凤的话说,“捉贼必先捉王”(第五十五回)。所谓“利息”,就是宝玉、贾环、贾兰上学用的点心、纸、笔都被剥夺了,因为这笔支出,实际上是袭人、赵姨娘、李纨以他们上学的名义补贴的。探春认为他们三人每月都有自己的收入,不必重复开支,还能省钱。然后,免除每个姑娘每月二两银子的重头油粉费,因为姑娘们每个月已经有二两银子了,姑娘们还有一个月的银子。探春认为这是重叠浪费。对于这样的“利益”,王熙凤主政时并非不知,只是怕得罪贵人、上流社会,不敢回避。所谓“正派人士”,就是上述人士。探春的“除恶”不是从下层开始,而是从上层开始,说明明代探春的策略是正确的。然而这种策略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风险,但探春做到了。而历史上又有几个所谓的改革者敢触碰当权者和精英的利益?而且探春把园子承包给女人,给她们好处。削减上层利益,让利下层,不就是改革的方向之一吗?探春以极大的勇气实施了这一策略,使王熙凤“惧其五分”。(第五十五回)她特意嘱咐平儿,探春要撤屋里的事,不要和她争。连宝玉也说“以我与凤姐为筏,不许他人”(第六十二回)。宝玉是这么说的,但心里并没有埋怨,还是支持探春的“除弊”。
第三,探春有着与众不同的经济洞察力。在王熙凤与平儿的对话中,我们知道贾家的经济已经入不敷出。“在家出门的人多,进来的人少。”(第55回)“如果我们不及早注意节俭,几年后我们就会一无所有。”(第55回)贾府奢侈到如此地步。探春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她免除宝玉等人的重复学费和女生的重复粉费,是为了“趋利避害”,削减成本。让女人承包大观园,这是“促利”还是“开源”。她不仅会对荷叶和青草产生诗意的兴趣,而且知道“一片破碎的荷叶和一个梅干都是有价值的。”审美、消费和生产的结合是滩纯独特的经济洞察力。她解释说,把园子承包给老婆婆有四个好处:一是园子有专人修,花草树木自然长得好,有用的时候不会临时大惊小怪;二是不会乱摘乱用,浪费;第三,包工头受益了;第四,节约了管理花园的成本。承包之后,真的见效了。“因为最近分园有很多女人做饭,各行各业都很忙,有的在修竹,有的在摘树,有的在种花,有的在种豆子。池中有妇人驾舟,以泥莲藕。”(第58回)多么有秩序的场面,高昂的劳动热情。探春最终把审美化、消费化的大观园变成了生产与消费相结合的基地。
必须承认,滩纯以其无私的精神和杰出的管理组织才能,使日渐衰落的贾家出现了一些好转的迹象,但我们可以想象,这是一场局限于大观园的改革的开始,其影响也仅限于少女、妇女、丫鬟等。这样的改革如果真的延伸到全面的贾家,必然会更多。可惜探春这次的看家只是“临时代理”;况且,作为一个女生,她终究有一天会结婚的。即使王夫人和王熙凤有意图让探春彻底改变贾家的危机,客观条件也不允许。更何况,注重门第和宗法制的百年世家贾府,绝不会用一个“嫔妃”来管理家族。尽管滩纯有一位心理学家来拯救他的家庭,但这个“家庭”并不需要他的才能。果然,当王熙凤的身体稍有好转,贾府的管理权又落到了王熙凤手里,一切又恢复了原状。这一次,“聪明而有野心”的滩纯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兴利除弊的改良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滩纯只能“千里之外做梦”,远嫁他乡。
第四,婚姻悲剧
第一回写得很好的歌注,第五回写的判词和十二首歌,是包含小说主要人物命运和结局的重要篇章。根据这些地方的暗示和脂砚斋透露的信息,书中所有的主要人物(包括第一版中的宝玉和十二贵女,第二版和第二版中的主要女性,以及四大家族的一些主要代表人物)都没有以悲惨的命运告终。比如贾家四姐妹中,本是贵族,却为骨肉分离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迎春儒弱,犹如狼中羔羊;探春很聪明,却永远忍不住嫁给了于海;惜春冷静,终于陷入空门以求自保。他们的家庭背景和环境教养可以说大致相同。虽然走过了不同的道路,但最终都是同一个“倒霉蛋师”。他们的思想性格和悲剧命运都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四大家族的衰亡和封建制度的崩溃。虽然后四十回是高鹗续的,但书中写的探春结局未必符合曹雪芹的本意。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前面的八十回得出结论,探春必然远嫁,书中有相当多的伏笔。
《灯谜》第二十二回,贾政看到、迎春、滩纯、Xi春、宝钗四姐妹做的灯谜,也敏感到她们“不是长生不老之人”的不祥之兆:“娘娘做的鞭炮,一响就散了。迎春的算盘是打动乱。探春的风筝是漂浮的东西。惜春做的海灯干净寂寞。今天是上元节。我们大家怎么能把这种不祥的事情当儿戏呢?”贾政“心里越来越烦”,“很难过”。探春在这里写的谜语是:“小儿仰面时,清明妆最宜。游丝断弱,莫怨东风。”答案(第22次)是游丝断了的“破风筝”。
红楼梦第七十回,姐妹放风筝。探春的“软翅大凤”风筝被另外两只风筝缠住,被风吹走了。探春正要割自己的凤凰,只见天上有一只凤凰,因说:‘不知是谁的。’"大家都笑着说:‘你的别剪了,看起来他要拧了。说着说着,只见凤凰走近,与它交缠。大家都想拆线,对方家也是。就在他们还在着急的时候,看到一个精致的喜字拿着鞭子,像是响了很久的钟。每个人都笑着说,‘这个也在这里。不收,让他们三个挂在一起有意思。“诶,那喜字真是跟这两只凤凰扭在一起了。三次,线断了,三只风筝都飞走了。”(第七十回)
风筝是探春命运的“预言”,断了的风筝象征着她一去不复返的“远嫁”。联系预言诗《书言》中的“清明节”,她远嫁的时期应该在清明节,时间背景一定是在贾家出事被没收之前。至于滩纯和谁结婚,小说中也有一个伏笔。
第六十三回《寿衣红方群夜宴图》,众姐妹做游戏抽花名,签下关于参加宝玉寿宴的红楼朱妍命运的预言。探春摘下的花牌上是一朵杏花,上面写着“瑶池咸频”四个字,诗中说:红杏种在太阳边的云上。纸条上写着:“谁赢得这份合同,谁就会得到一个有钱的丈夫。让我们互相祝贺,一起喝一杯。”大家都笑了:“我们家已经有一个公主了。你不能也是公主吗?大喜!大喜!”。“红杏被云种在太阳边上”是唐代高禅写的一首诗。太阳象征着“皇帝”,“太阳旁的红杏”应该是指她将是群臣身边的贵妇,或者大家会笑称公主。根据这些线索和前八十回的书言,曹雪芹的本意是,找上门来的官媒可能会把探春当成“瑶池的仙品”,远远地嫁给他或者贬他为沿海藩王。探春得了“贵夫”,被命为“公主”,却一去不返。
凤凰也是皇亲国戚的吉祥象征,就像花名标签里的“日边”“瑶池”一样,都是影射贾探春将为公主。这只飞出“老巢”的雏鸟一直渴望飞走,而赵灿阿姨终究摸不透她高贵的女儿的心思!至于滩纯的“贵夫”,小说前八十回还没写,但可以肯定的是“官媒”进门了,远嫁他乡了。
《红楼梦》十二首中探春的“骨肉别离”,正是她《你将何去何从》的悲音,肝肠寸断:“扬帆过风雨三千里,共投骨肉之家。我怕哭会损害我的晚年。告诉我父母,别担心。自古贫穷已定,无离合之机。从现在开始,我们将被分成两个地方,各自保持安全。奴隶去吧,不要卷进来。”(第五遍)这首歌有着自己淡定的人生态度,透露着对既定命运的无奈、坦然和开放。她知道,如果去了,她会老死不相往来,再也回不来了。“有血有肉的家”只会在她的梦里。所以,滩纯的异地恋必然有昭君的怨恨和辛酸,其结局更是如“她如今已成了黄昏中的绿坟”,而不是《一百二十回高本》续集中所写的,嫁给镇海将军系统之子,然后衣锦还乡。显然,这种安排大大违背了秦雪的初衷。
当凤凰“掩面而泣”离开她的“老婆婆窝”时,似乎只有“断了的风筝”般的无限悲伤。“弱如一根断了游丝”的“凤凰风筝”,飘摇着,前方是茫茫大海,前途未卜;他的背后是亲人的分离,家庭的没落。在传统观念中,背井离乡是人生的悲剧之一,所以从“生在末世,运有偏”的判断来看,“骨肉归家”探春是“不吉利”的,探春也是一个命运多舛的“不吉利的美人”。如果她在海外享有“公主”的荣华富贵,能够施展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才能,肯定不会被列入“运气偏向”的“倒霉系”。更有可能的结局是,探春嫁到外地后,不久就去世了,再也没有回过老家。小说表现了探春命运的无常、无奈和无奈。到头来,她不过是封建家长摆布的一颗“棋子”。她的婚姻,像袁春和其他姐妹的婚姻一样,是从属于封建贵族家庭利益和需要的“受害者”。
综上所述,贾探春是曹雪芹塑造的又一个性突出、形象丰满、性格复杂的典型形象。她对“小妾”的敏感,对两个母亲的不同态度,都是时代赋予的悲剧。最后不得不“扬帆三千回”,远嫁南疆,落得个“千里东风,遥梦一场”的悲情结局。滩纯是一个出生在荣宁末世的才女。曹雪芹用一支充满热情和期待的笔,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意志、理智、勇气和才华,乃至自己的“补天”之志,融入到贾探春典型的艺术人生中。但最终,探春“补天”失败了,因为她生于末世的悲剧,反映了当时女性的普遍命运,使她的悲剧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