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聪明人都在暗下笨功夫
真正的聪明人都在暗下笨功夫
真正的聪明人都在暗下笨功夫,在生活中,从来不缺聪明的人,但是聪明的人不一定能够成功,聪明人想要成功,就需要加倍努力。下面是真正的聪明人都在暗下笨功夫内容!
真正的聪明人都在暗下笨功夫1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需要我们创新求变、弯道超越,避开一切笨拙的方法。
而且很多自媒体不断地宣传一些重大理论和发现,似乎可以帮助我们绕开弯路,有捷径可走。
但是一些真正的聪明人,却都在暗暗地下笨功夫!
1、聪明之人,钟爱笨功夫
李嘉诚有个著名的时间表,每晚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12点必须睡觉,早上5:59准时起床,决不拖沓,差不多坚持半个世纪之久。单是这份毅力和自律,如果你也可以做到,不一定能成为第二个李嘉诚,但一定不会太差。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胡适也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有人问美国“篮球天才”科比为何如此成功,他却反问道:“你知道洛杉矶每天早上4点钟是什么样子吗?”
钱钟书以博闻强记出名,代表他学术成就的《管锥编》,引述4000多位名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汪洋恣肆,博大精深,这些都源自他长期坚持阅读。
他进入清华的目标就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治学心得是:“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村上春树到了28岁,突发奇想要尝试写作,于是辞去了酒吧的工作,每天早起写作4—5小时,然后去锻炼身体,坚持跑步长大八年之久,中午则听听音乐、看看书,晚上推掉应酬,坚持早睡。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她的整个青年时期,几乎都用在写作上。
即使是在香港战乱的时期,在不确定明天是否还能活着的情况下,仍在坚持看小说,所以她年少成名,闻名海外。
2、笨功夫让曾国藩成为极“精明”之人
曾国藩秘书赵烈文的日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
曾国荃攻打南京不下之际,朝廷令李鸿章协助进攻。
李鸿章一方面不想夺了曾家兄弟的首功,向曾家邀功买好;另一方面又想把抗旨之责推给曾氏,因此私下到处解释,做了很多小动作。
而曾国藩的对策则是回复给皇帝一道辞气卑约的奏折,坚决请派李鸿章前来,不望有功,但求无过,言语恳挚,不温不火。
相形之下,李氏的小算盘一目了然。赵烈文评价说,曾国藩的手段,平直无奇,却实高于李数倍。
仅此就可看出,曾氏的“精明”已至最高层次,实非常人可比。正是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国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那就是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劲”,而且这种笨功夫在他小时候就养成了。
曾氏一族的天资并不出色,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一生考了十七次秀才,一直到四十三岁,才勉强过关。
曾国藩小时候读书,父亲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任务,绝不睡觉。
他不懂技巧、捷径,只知道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正是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让他培养出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踏实精神。
积苦力学的经历给了曾国藩独特的启示,他发现笨拙有笨拙的好处。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击打能力很强。
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不牢固。
所以,“拙”看起来是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不留遗弊。
虽然曾国藩考了九年才考中秀才,但是自此之后,他的发展就很顺利,中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高中进士。
他总结说,这得益于自己基础打得好,所以“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
正是坚持不断地下笨功夫让曾国藩成为极“精明”之人。
曾国藩打仗靠的也是笨拙精神。其一生善打愚战、笨战,不善巧战。他打仗不贪小利,不求奇谋,踏踏实实,稳扎稳打。他说:“打仗要打个稳字。”他一生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战前,他会花费很多精力去研究敌我双方情况、战斗的部署、后勤供应、出现不利情况如何救援等等,每个环节都算到了、算透了,才能下定打仗的决心。
此外,曾国藩一生待人接物更是以诚为本,以拙为用。他一生要求自己“不说大话,不求虚名”,做事“情愿人占我的便益(宜)断不肯我占人的便益(宜)”。别人以巧似伪欺骗他,他却仍然以诚相待。
左宗棠一生不服曾国藩,始则挖苦打击,终则以怨报德,曾国藩却终生未还一手。
李鸿章作为他的弟子,也时常和他耍心眼、逞私心。曾国藩却因为爱李之才,始终不改对李鸿章的关心、爱护、包容、提携。李鸿章因此终生感激涕零,到晚年更是开口不离“我老师”三个字。
3、笨拙的思维方式,避免“中国式思维”的局限
曾国藩最有意义的“笨拙”,还是他的思维方式,正是“扎实彻底”的思维方式,使曾国藩避免了几千年来“中国式思维”的局限和弱点。
中国式思维尚直觉,重体悟,善类比,却轻逻辑。那些才子、文人的思绪常如天马行空,不循规矩,任意跳跃,因此很容易跳过真理与谬误之间那一步小小的距离。
而西方思维的最大特点是重视实证、重视逻辑、重视差别。西方人从量化分析事物间的不同之处入手,沿着“现象—差别—差别的扩大—精确量化—创新”的思维路径前进,因此能发展出卓越的理性思维,建立起严密的学术体系。
曾国藩的思维方式与西方式思维不谋而合。曾国藩的思维方式因为其“笨拙踏实”,在中国人中达到了少有的严密程度。
每遇到一件事,从正反两方面去看,是曾国藩式思维的秘诀。而“正”“反”这两个方面,他也要进行细分,把“正”面再分两面,分析它的正反。同理,“负”面也自有其正反。
他把这件事中包含的每一个因素都研究到位,不使其有一点含混不清之处。这样分析下去,会观察得分外透彻。
曾国藩说,自己“天分不甚高明,专赖学问以求精明”。曾国藩一生经历千难万险,处理过无数大事,大体都很得当。其过人之处就是不怕费心费力,对事物进行不留死角得深入分析。
在对事物进行透彻分析的基础上,再找出要害,把握关键。每次处理完之后,还要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作参考。
曾国藩的精明,就是建立在这样的笨拙之上。确实,“笨”到极致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
4、踏实、坚持、低调、谦和,才是通用法则
聪明人总是生活在外界的赞誉中,受到表扬追捧,光环加持,所以,聪明人往往会被自负、傲慢不知不觉地陷害。
所以,聪明人要成功,需要加倍努力,更要下笨功夫,稍有不慎,就可能步仲永的后尘。
这并不是说天资不重要,而是心态、坚持太重要。笨办法并不是说是笨人用的方法,而是普通人的方法,这些方法太不起眼,不容易让人夸奖,可是,却是最务实的方法。
所以,世界上最可怕的事,不是比你聪明的人比你努力,而是比你聪明的人,都在偷偷地下着“笨功夫”。
真正的聪明人都在暗下笨功夫2成功者是很多人的榜样,更是很多人追赶的目标。然而,年轻人只看到了他们的聪明,却没有看到这背后他们付出的努力。
聪明人并不都是生来天赋秉异,即便是如此,他们也懂得下笨功夫,在千万次的努力和尝试中朝着成功迈进。
何为聪明?在成功面前,一切的投机取巧都上不了台面,都不是真正的聪明,只有脚踏实地,真正沉下心来,才可能成功。
在生活中,从来不缺聪明的人,但是聪明的人不一定能够成功,因为那些成功的人都是懂得下笨功夫的人。
1、下笨功夫是大智慧
取巧不是成功之道,耍小聪明可能一时得逞,但是终究会让你暴露在人前,最终会被大家厌恶,得不偿失,这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在古代,方仲永五岁便能够写诗,被当地的秀才称为大才。就是这样的聪明之人,却消失在历史中,没有留下本应该留下的名字。
他家世代耕田,五岁写诗绝对是聪明绝顶,但年少成名却没有让他功成名就,原因就在于聪明反被聪明误,不懂得下笨功夫,浪费了自身天赋。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可谓是经典,“文以拙见,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
意思是:做文章没有必要追求语言上的华丽,简单易懂的文字反而更让人喜欢,更能打动人;为人处世没有必要过于聪明,朴实的人更容易让人亲近,更能与人情感***鸣。一个“拙”字包含了无限的道理,意蕴无穷。
被称为“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国藩,不了解他的人以为他是绝顶聪明之人。实则不然,年轻时的曾国藩反而是别人眼中的“笨人”,经常被人嘲笑。
然而,他懂得笨鸟先飞的道理,每晚都背书,有一次背书到半夜,一篇文章还记不住,躲在他家房梁上的小偷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了。
小偷甚至还嘲笑他,但他不以为然,继续背书直到自己能背出来为止。就这样,凭借着下笨功夫,曾国藩后来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在官场中顺风顺水。
曾国藩曾经在家书中教导子孙:“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就是强调做事情不能取巧,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拙”才是正道。
这里的“拙”就是下笨功夫。相比于投机取巧的小聪明,“拙”才是大智慧。曾国藩年轻时候经历挫折,正因为懂得下笨功夫,后来才取得大成就。
2、聪明的人,若能下笨功夫会很可怕
聪明的人不可怕,聪明的人懂得下笨功夫才可怕。
老子对下笨功夫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大巧若拙”。在老子看来,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到处显摆自己,炫耀自己的能力,从表面看,好像是笨拙的人,实则是隐藏实力,静待时机。
天下最巧的办法并不是选择最好的捷径,成功没有捷径可选,反而是在很多人看来的笨办法更有效果。
龟兔赛跑的故事家喻户晓。在赛跑上,兔子天赋异禀,乌龟有着巨大的劣势。不管是乌龟,还是兔子,都是这么认为的。然而,最终的结果却让人意想不到:兔子败了,乌龟赢了。
兔子耍小聪明,认为即便是睡觉乌龟也赢不了,于是就跑一跑,睡一睡,却不知道在它睡觉的时候乌龟到了终点。
乌龟很明白自己的劣势,但是它懂得下笨功夫,一步一步的爬着,一直在努力追赶,成功就是对它的最好的回报。
生活中,很多聪明人何尝不是兔子,他们的聪明和天赋没有用到刀刃上,反而成为自己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玩弄小聪明让他们失去了锐意进取之心,蒙蔽了他们的双眼,看不到成功之道,找不到通向成功的正确道理,迷失了自己。
再看那些成功者,他们中很多人并不聪明,何尝不是乌龟,但他们懂得努力朝向目标,知道下笨功夫,并且坚持不懈,最终达到了成功的终点。
2020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年龄最小的冠军全红婵可谓是“一鸣惊世界”,三跳满分,一跳接近满分,这样的惊人表现让人大跌眼镜,人们对她逆天的天赋赞不绝口。
但是,了解过之后才明白,她的成功并不只来自天赋,更离不开每天几百次的练习,熟能生巧,才是她成功的秘诀。
任何成功都不是轻易得来的。从古至今,多少名垂青史的人物,他们的成功并不是走捷径,而是真的下笨功夫,他们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很多天资聪慧的人虽然被誉为少年天才,却最终泯然于众人,就是眼高手低,不懂得下笨功夫。
因此,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平时多积累,下笨功夫才能成功,身体力行,为达成目标不懈努力,取得成功就是对自己最好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