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在中国国内发展现状如何?

作为本质是一种搏杀术的传统武术其实践舞台在逐步缩小。在古代的军事战争中,传统武术发挥着相当的威力。“双方搏斗,异常激烈。徒手肉搏,不能相及时,遂用棍棒、长枪、大刀、矛戟,进行械斗,车马斗,再远则用弹丸、弓箭,以射其手持器械所不及。”这说明传统武术是古代战争的重要手段。“在战国时总人口约为2000万左右,军队就将近500万。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在长平的一次战争,仅赵军就死亡45万人之多。这种大规模的战争要求有充足的兵源,于是鼓励人们习武,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然而,随着热兵器的兴起,徒手或手持器械的传统武术,在枪炮面前已风光不在。当鸦片战争中被洋人打破国门,当义和团的义士们在洋枪面前前赴后继的倒下“,刀枪不入”的武术神话不攻自破。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使清政府把与西方交战的失败归结到武器的落后,进而组建新军,购置西方武器。武举制的废止彻底否定了传统武术在现代战争的作用。热兵器削弱了传统武术在军事上的威力,社会变迁使传统武术在民间的作用逐步减小。旧社会,由于统治阶级的压迫、社会环境的恶劣、黑帮流匪的侵扰、恶霸地痞的欺压等等不安因素时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许多人习练武术以求自我保护。建国后,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良好,人们不

再需要练武来保护自己。再者,现在不同于封建社会,只要签订“生死文书”就可以与人切磋武艺,上擂台比武。现在是法制社会,与人比武,打死或打伤别人都要负法律责任,甚至会被判刑。可以说,热兵器的兴起、社会的安定、法律的健全使传统武术搏杀功能的施展舞台大大缩小,使传统武术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2.2门派众多,技术各异,没有统一的标准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文化、地理、风俗、经济、体格的不同造就了传统武术的众多流派。在大的流派下面又有不同的支派,如太极拳就是例证。比较流行的就有陈氏、杨氏、吴氏、武氏、孙氏等等。杨氏就是“杨露禅先生在继承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去掉了陈氏的一些发力、震脚、跳跃动作等,强化了太极拳重内、重意、含而不露、后发制人的创拳思想,并创立了舒展柔和的杨氏太极拳。”通过1983年至1986年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查明武术流传各地的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129种。“中国武术史上,门派之争由来已久,不仅有内家、外家之争,即使同一拳种,如非同一师门的,也为争正统、争嫡传互不服气,互相嘲弄。”门派之间缺乏交流的原因,一方面是封建的门户思想在作怪,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以家族为背景的宗法制度,一个家族就是一个小的社会集团,各个家族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有时与其他家族发生争戈,发展到传统武术那里就是门派之争。另一方面说明传统武术不是竞技项目,不能在同一规则下分个高低。应该说,各个门派的武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否则早被历史的长河所淘汰。门派的独立发展,交流较

少对传统武术的整体发展是不利的。现代的体育运动,比如足球,就是在各国之间、各种风格的打法之间的不断交流融合后才发展到现代的足球运动。所以说,传统武术应抱有大武术的思想,不断融合各个武术流派,去伪存真,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2.3民间拳师知识水平不高,教学方法陈旧

在封建社会,文武分途。练武的往往忽略对知识的学习,被文人们轻蔑为“一介武夫”。解放后,我国实行的教育制度,使青少年把考上大学作为唯一的出路。在高考指挥棒的魔力引导下,饱受书海之苦的莘莘学子们很难有精力学传统武术了。只有那些上不起学或学不好文化课的学生才去学习传统武术,因而造就了武术师傅知识水平的不高。从对查拳故乡冠县拳师的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拳师知识水平不高。其进行教学的方法是上一辈传下来的,到他这还是依葫芦画瓢,没有创新。师傅带一个或者几个徒弟手把手的教学是主要方法,单调、机械、乏味,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程序上,基本按功法、套路、拆手、递手(喂手)、散手。其基本功练习就是一项长期的磨炼过程,艰辛而漫长,要学习招数,时间更长。因而,想学习实用技击的年轻人好多去学跆拳道、拳击等等项目。目前,许多城市跆拳道馆门庭若市就反映了这一点。另外,由于知识的缺乏,教练们很难接受和使用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等等先进的教学方式,这对传统武术的传播无疑是不利的。

2.4技击价值不能被合理开发,功夫的高低和神秘性无法展现

技击性是传统武术的本质特点,传统武术技术体系、训练方法和训练程序等等无不反映这一本质。技击价值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传统武术发扬光大的基础。然而,从目前的状况看,武术的技击价值没有被充分利用,没有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技击价值的开发利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传统武术是以实战搏击为目标的,是防身杀敌的本领。要把一项不讲任何条件,只求最后胜利的杀敌技术改变成一项对等条件下的技击比赛,显然是不容易的。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武林大会》足以证明这点。由于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对技术作了很大的限制,比赛状况不能使人满意。其技术含量,击打力量、速度和技法等均不如散打比赛精彩。场上经常出现互相推搡、纠缠、倒地的现象。那些在实战中可能用上的招法,在赛场上根本用不上。

2.5传统武术练功时间较长,枯燥乏味

这个原因也是现在人望而却步的原因,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无论是健身还是技击术都要简单易学,时间周期短的项目。而传统武术在封建社会的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峰,其练功方式和达到理想目标所用的时间是和封建社会缓慢的社会生活节奏相符合的。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讲究效率是大多数人的处事原则。要练成高深的武功,不经过艰辛漫长的磨炼是不可能的,因而使许多人望而却步。如流传于湖北的岳家拳,讲究四种空练,要求习练岳家拳的人在睡、行、食、交谈时不要忘记别人可能的攻击。如此的训练与现代人的追求是不相容的。传统武术的高深武功不但要勤学苦练,而且要有很高的悟性。传统武术和传统绘画、传统医学有很多相似之处,都讲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学成武师容易,要成武术大家就困难了。比如传统武术的“气沉丹田”“、内外兼修”。什么是“丹田”,什么是“内”等等玄而又玄的理论,老师说不明白,学生听着糊涂。只有“感悟”,只有通过十几年或几十年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才能领略其中奥妙。

2.6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6.1传承中的封建保守意识,导致民间传统武术“近亲繁殖”

2.6.2封建迷信色彩,使本来自然朴素的民间传统武术变得扑朔迷离,神秘莫测。

2.6.3盲目自信,唯我独尊的意识,导致了对新技术新信息的抵制心态。

2.6.4重实战,轻现代健身用处,使民间传统武术的路子越走越窄。制约民间传统武术

2.7制约传统武术发展的社会因素

1.7.1武术奥运进程的加速,相对延缓了民间传统武术的同步发展。

1.7.2对民间传统武术宣传、推广的力度不够.

1.7.3武术竞赛规则的限制,不利于民间传统武术的发展。其次,散手竞赛规则,尤其是拳套的使用限制了很多手法的运用,制约着散手技术的发展。

2.8制约传统武术发展的环境因素

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和国成立后,为了迅速改变我国体育运动水平落后的面貌,为了在国际体育舞台上多拿奖牌,创优异成绩,升国旗,奏国歌,提高国际地位,扩大国际影响。我国制定了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加大了对竞技体育事业的投入。在这一背景下,竞技武术迅速从传统武术中脱离出来,走上了竞技化的道路,从此,我国武术发展形成了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分离的局面。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在奥运理念的驱使下,在鲜花、奖杯和金牌的召唤下,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发展竞技武术,其目的就是想让竞技武术进入奥运这个国际大舞台,在奥运会上大放异彩。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竞技武术的发

展虽然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竞技武术仍然没能进入奥运殿堂。作为一种武术发展策略的需要,我们对此无可厚非。但是,在大力发展竞技武术的同时忽视了传统武术的发展,就不能不说是我们武术工作中的失误。正是这种失误,近几十年来对传统武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由于国家主管部门的主要精力都放到了竞技武术的发展上,没有足够的精力顾及传统武术的发展,造成了传统武术赛事少、活动少,挖掘整理的众多拳种束之高阁,对一些濒危拳种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挽救,没有真正起到继承和传播的作用;其次,在举国体制发展竞技武术的影响下,从小学到大学的武术课程乃至体育院(系)武术专业的本科、研究生教育都以竞技武术为主,地方传统武术学校有些虽冠以传统武术的名称,传授的却是竞技武术,造成了传统武术科研的滞后,高层人才的断层;再次,对于青少年来说,由于传统武术正规赛事活动较少,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而练竞技武术拿金牌之后就可以上大学、找工作获得一系列的政策优惠,在利益的对比上显然没有竞技武术有出路,所以说,青少年很少有人选择练习传统武术的了。这就造成了传统武术传承中的断代。可喜的是,近几年,传统武术逐渐受到了有关主管部门的重视,传统武术的发展开始出现了良好的转机。如:各种传统武术节的举办,中华武书藏书的整理、发行,个别拳种的“申遗”等,都对传统武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竞技优先”,“金牌利益”背景下形成的不平衡的武术发展格局,本身所具有的惯性和刚性,至今仍在影响着我国传统武术的健康发展。

现在我们做一个对比。正是有这些原因使得传统武术不为人所接受。跆拳道的火是因为其简单易学。更主要的是它比较流行,不论是服饰还是它的宣传片看上去很时尚。而中国传统武术除了训练周期长还有就是服饰几乎千年不变呀。吸引不了青少年。中央电视台虽然在2008年成功的举办了武林大会。可是当我在食堂的电视机前和一群学生观看时很多学生发出了嘘唏声。说明了他们的技法由于规则的限制变了“推胸大赛”。虽然有亮点可是那相比枯燥的时间简直是瞬间。这样就更加深了现在青年对传统武术的误解。以及影响后人学习的热情。恐怕将来他们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传统武术了吧。而在宣传方面跆拳道在韩国无论是民间是还政府都大力推广。尤其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后更是把跆拳道推广到了全世界。然而武术和跆拳道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可统一的规则使得武术在推广中遇到了最大的难题。人是武术传承的载体没有了人我们何谈传承和谈发展。

是我们该思考武术的出路的时候了,我们要思考武术如何才能传承才能发展。.武术之所以离群众比较远是因为不够通俗。究其源头,传统武术发迹于民间, 它本来就是最大众化、最通俗的体育项目。然而,当它发展到学术的角度,就自然地戴上了一顶高雅的帽子。尤其随着传统武术文化的不断深入,这顶帽子也越来越高,与大众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当外来搏击文化(如跆拳道)进入中国后,传统武术逐渐远离了人民大众,失去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其实,再高深的学术,也要落脚到促进社会发展上来,落脚到提升与完善人的素质上来。因此,传统武术走入民间,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关键在于怎么走。西方一直有一种通俗畅销的学术著作一说,既保持其内容的学术性,又以其鲜活有趣、人人易懂的写法,将学术作品大众化,走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这种学术写作也渐渐走入我国,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遵循的其实就是这条路线,他的成功来源于通俗化学术。所以,传统武术的通俗化是传统武术满足渴望文化的人民大众的最佳方式,以通俗、活泼的方式来打破原有的正统和严肃,才有可能收更多的人喜欢和从事传统武术活动,使传统武术文化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小众的传统武术文化研究和大众的通俗化都是重要的,二者可以分开也可以结合,都可以进行健康、严肃的探索。在致力于传统武术文化教育传承的今天,我们应该让传统武术文化融入生活,让生活成为文化。因为武术的地域性比较强我们可以让武术与当地的文化容为一体。北有少林南有武当的这样的说法已经是一种地域文化的象征。既然各地都有自己的当地武术索性把自己地域的武术开发成当地的健身项目,甚至在中小学甚至当地的大学进行推广。当然这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只要习武的风气在当地形成那么何愁武术无人继承哪。

三、传统武术发展的对策

3.1树立传统武术的文化战略地位。文化战略是对自己国家文化发展的一个的定位,是对我们文化的地区和世界地位的确立,是我们国家的文化面对世界的姿态和气势,是确立了文化理想后的全部文化事业的策略方法和步骤筹划。传统武术的文化战略就是指对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一个定位,是对传统武术文化在国家和世界文化中地位的确立,是确立了传统武术文化理想后的全部传统武术事业的策略方法和步骤筹划。

3.2传统武术作为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与华夏文明相依相偎,***同走过了五千年的辉煌历程。每当中华民族遭受劫难之时,都是传统武术挺身而出化解劫难,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延续了华夏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传统武术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绚丽史篇。历史的今天,人类又面临了诸多的困惑与危机,而传统武术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及多元价值功能在排除人类危机方面又是其他文化不可比拟的。因此,在传统武术的发展中应该树立传统武术的文化战略地位,强化传统武术的“国学意识”。

3.3其次树立传统武术文化战略地位。树立传统武术的文化战略地位,必须树立一种“国家意识”。所谓国家意识就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在长期***同的生活、生产、斗争中形成起来的对整个国家认知、认同等情感与心理的总和,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发展的源泉。“国家意识的表达,构成了国家主流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并不是供社会成员自由选择的,不管人们是否愿意,他们都得接受。谁不与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认同,谁就不可能进入这个社会。所以意识形态是通过强制的、无意识的方式为社会成员所接受的。一个公民有了“国家意识”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承担起一种责任,就会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系在一起,就会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产生一种强烈的亲近感和需求感。相反,没有了“国家意识”人们就会失去一种责任感,就会淡化对自己文化的情感,在面对别的民族文化的冲击和渗透时,就容易丧失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民族文化就容易被别的民族掠去而成为别的民族炫耀世界的文化财富。对于中国文化,余秋雨先生说:“各国友人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普遍乐观,但绝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的文化遭遇着严重危机,社会经济和精神文化两者在发展上明显失衡。”此言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震撼灵魂的事实。“今天的孩子们在肯德基、麦当劳、《哈里?波特》、迪斯尼的影响下成长,他们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亲昵态度,认同着另一种与他们从未有过血脉之缘的文化。”他们对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诸如典美博奥、汪洋裨阖的秦汉文章,情致飘渺、新制迭出的盛唐气象,清深瘦劲、鞭辟入里的宋代风骨,还有张扬俗趣、市井勾栏的明清景观等这些中华民族的文化脉络已经完全陌生了,产生了一种难以逾越的鸿沟。风行的韩剧如同具有无穷魔力一样侵蚀着中国人的思想,上至七旬老翁,下至十岁孩童,痴迷者不计其数。其实韩剧里面饱含的却恰恰是中国几千年的仁、爱、礼、孝,恰恰是中国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韩国,在端午节和活字印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又要将汉字、中医药、汉服等申报为他们的文化遗产。再看我们的“国粹”—传统武术也被贻拳道瑞出了都市的时尚,就连占据了中国武术半壁江山的太极拳也面临着被掠走的危险。许多年前日本太极拳联盟就向中国提出替中国推广太极拳的请求。日本的一位武术家曾口出狂言:10年后太极拳的中心会在日本,而不是中国。据说现在日本已经向国外派太极拳教练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面对这种文化的侵略与争夺,我们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我们必须下定决心树立一种强烈的“国家意识”,去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留住中华民族的血脉。有了这种“国家意识”,传统武术的“国术”地位才能得到有效地巩固和提升;有了这种“国家意识”,传统武术才能成为每一位中国公民生活的一部分;有了这种“国家意识”,才能真正寻回我们的精神家园,而不至于让我们的民族因缺少精神的食粮而折断了腾飞的翅膀。但是树立传统武术文化战略地位,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政策的保驾护航。历史证明,任何一种文化的兴旺发达都是与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的,脱离了政策的庇护,文化的发展就会陷入柔弱无力的困境。这是因为:政府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