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多少个国有越剧团?
国有:上海越剧院(一团、红楼剧团)、上海国泰越剧团、上海市静安越剧团(白玉兰艺术团)、虹口越剧团。
民间:上海德宝越剧团、上海肖雅艺术工作室。
还有我记得以前各区县都有自己的越剧团,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回答补充:
上海越剧院,建立于1950年4月,隶属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1951年3月,剧团编入华东戏曲研究院后,吸收了东山越艺社的成员,成为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一团。1954年初,由玉兰剧团参军的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越剧队,归属华东戏曲研究院,定名为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二团。1955年3月,华东戏曲研究院随着华东大行政区的撤销而停办,由该院所属的两个越剧团和部分艺术干部,建立了上海越剧院,由袁雪芬女士出任第一任院长,现为名誉院长。现任院长李莉、党总支书记张群、艺术总监胡勖。剧院下设一团(男女合演)、二团(女子越剧,又称红楼剧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业务办公室等。
上海国泰越剧团,1978年底,以原少壮越剧团为基础,吸收原春泥、出新、青山越剧团的部分人员,筹建为卢湾区越剧演出队。于1979年3月14日,组建成卢湾越剧团,属国营性质。***有演职人员80名,张云霞(花旦)任团长,范迪声(编剧)、筱月英(花旦)任副团长。主要演员有:小生邵文娟、刘丽华,老生魏梅照、俞少鹏,小丑张小巧、单林英。主要业务人员有:编剧张光楣、徐丽金、乐秀琴,导演贝凡、谢文芳,作曲唐惠良,舞美设计仲美、熊发根。
该团组建时的首演剧目,是原"少壮"的保留剧目《碧玉簪》。到1992年底,***上演了42个大型剧目,其中有张云霞的代表作《春草》、《貂蝉》、《李翠英》、《游龙飞凤》;筱月英等主演的《沉香扇》、《孔雀东南飞》、《女中郎》,还有徐派名剧《是我错》和范派的《红楼梦》,以及以丑角为主的《双狮宝图》等。该团的经济虽是自负盈亏,但创作态度严谨,注重社会效果。曾编演了反映书法家王羲之锐意进取,勤奋好学的古装戏《玉鹅恋》,歌颂生母养母一样亲的古装伦理悲喜剧《金殿让子》,描写台湾同胞渴望回归祖国的大型现代剧《相思曲》等。1982年8月,筱月英、邵文娟应邀参加香港市政局举办的首届中国戏曲节,与香港越剧票房同台演出《棒打薄情郎》。1984年8月,部分演职人员携带《沉香扇》、《真假太子》,再次应邀赴港参加汇演。最后一任正、副团长为文忠山、范迪声,张云霞、筱月英为名誉团长。1995年1月,该团并入国泰文化经济发展公司,更名为国泰越剧团。
静安越剧团 成立于1980年1月。前身为原合作越剧团,属国营性质。团长戚雅仙,副团长毕春芳。建团时吸收了部分其他剧团的演职人员,并把1962年结业于静安区戏曲学校越剧班的周雅琴、朱祝芬、杨文蔚、宇红等人员,调回剧团,红枫、傅俊、金风、李卓云等创作人员,也相继调回,基本上保持原合作越剧团的艺术力量。建团后,除恢复演出合作剧团时的优秀剧目外,还新编了《光绪皇帝》、《玉蜻蜓》、《卖油郎》、《花为媒》、《教师日记》等古装戏和现代戏。《玉蜻蜓》在1981年,上海市首届戏剧节中,获作曲奖(贺孝忠作曲)和演奏奖,杨文蔚获表演奖,周雅琴、朱祝芬,获青年演员奖。为了培养接班人,剧团于1980年冬,招收了16岁左右的初中女生,送到上海市戏曲学校培训年余,回团后作为新生力量登上舞台,其中的金静(戚派花旦)、董蓓芬(毕派小生),已成为剧团的后起之秀。金静还获得1984年首届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三等奖。1986年,杨文蔚、周雅琴获得了全国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优秀演员奖。1985年和1994年,两次应邀赴香港参加戏曲节。戚雅仙、毕春芳退休后,继任团长先后有王金勃、张家雄。
虹口越剧团 成立于1979年,全团有演职员70人。前身为飞鸣越剧团和东风越剧团。1979年2月,以虹口区越剧演出队名义,开始演出《见姑》、《赠塔》等选场和《九斤姑娘》等折子戏。主要演员有小生陆锦娟、朱惠芳、筱一峰(特邀)、尹美娣、丁育之,花旦李蓉芳、张蓓丽、程心如、陆苏美、王美芳、刘丽明,老生沈爱莲、刘艳芳、孙菊琴,小丑何笑笑、钱飞英等。主要业务人员有:编剧盛燮,导演谢洪林,作曲金笳、潘祖德(伟异)、梁国祥,舞美设计陈必华、吴国梁等。同年6月起,演出了《狸猫换太子》、《云中落绣鞋》、《山河恋》、《盘妻索妻》等剧目。1979年10月,定名为虹口越剧团,属国营性质,初任团长为李明。其后,尹派传人尹小芳和编剧陈曼受邀加盟。区政府为剧团特聘尹桂芳作艺术顾问,又特请了昆剧前辈郑传鉴,上海戏剧学院舞美教授徐渠作艺术指导。1982年春,开排了《沙漠王子》,并公演于中国剧场和群众剧场,连满60场,观众达84079人次。为让尹小芳边演边传,此后又演出《张羽煮海》、《浪子成龙》等剧目。虹口越剧团注重人才的开发。1982年底,青年演员肖雅、韩婷婷、王晓莹等,从上海市戏曲学校越训班结业返团,又通过前辈们的传带,脱颖而出。在1984年、1986年,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汇演大奖赛和1988年全国青年越剧演员大选赛,以及上海市青年演员会演等艺术评比中,多次获奖,成为越剧界新秀。自1985年夏起,她们挑起大梁,当了剧团的台柱。1989年1月,应邀赴香港参加葵青区第二届艺术节交流演出。肖雅专攻尹派,韩婷婷师承范派。除她们各自继承流派艺术而先后搬演《沙漠王子》、《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优秀剧目外,又排演了根据莎士比亚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的《天长地久》和根据琼瑶原著改编的《一枝梅》等剧目,使她们在观众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肖雅、韩婷婷各自分别进行了演唱艺术专场演出,颇受观众欢迎。韩婷婷又获第四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1994年、1996年,与上海电视台相继合拍了4集电视剧《蝴蝶的传说》,和3集电视剧《金缕曲》。到1994年为止,剧团***演出大型剧目40余个,其中《沙漠王子》、《盘妻索妻》先后各由三代人演出,既保留了剧目,又培养了人才。继任团长有王钧全、尹小芳、都丽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