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12万公里送女上大学是怎么回事?
江苏人黄海涛的女儿最近收到美国西雅图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这位父亲兴奋之余,决定开车横穿欧亚大陆,亲自将女儿送到西雅图。这不是他第一次带女儿自驾,但这一次,却是他和女儿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自驾游。这位父亲打算尽可能多地让女儿走访各国大学,计划访遍百所大学,作为女儿“上大学的第一课”。他对记者表示,女儿要离家上大学,从父亲的角度讲很不舍,但她有自己的人生,“我只能尽所能给她一次不一样的体验,送她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要完成这个计划,据说黄海涛父女将途经52个国家,行程达12万公里,来回约耗费306天。膜拜不已的我,赶忙打开了世界地图。父女俩的行走路线可谓“舍近求远”,从东北出国门,舍白令海峡的“近道”不走,而是向西,走过茫茫的西伯利亚,再从索契沿黑海进入土耳其,再到东欧,而后南下至巴尔干和意大利,再北上中欧,穿越德法,跨过英吉利海峡,从英国渡海到北美,沿美国东海岸进入墨西哥,最后到达美国。把女儿送到目的地西雅图之后,父亲还要自驾回国。面对父女的雄心壮志,我只有一个问题:万一无法及时赶到学校报到,买机票的钱咱准备好了吗?
网上的议论,网友们大多关心这一路花费不菲。报道说,这家人光是购买、改造越野皮卡就花了一百多万元,此非普通家庭可以负担。但话说回来,现在能负担得起环球之旅的家庭可能也不止他们一家,但不是每个父母都愿意让孩子冒这个风险、受这个苦。我很欣赏这位父亲的一点,是他向女儿传授的幸福观———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而在于利用物质获得精神上的体验。即便是世界上比赛路线最长、最艰苦的达喀尔汽车拉力赛,其赛程也不过1万公里。12倍于此长度,一路上要克服的困难,精神考验和体力付出,可想而知,我觉得不宜以“有钱没钱”论之。更何况,父母没有因为生的是女儿就“娇养”(尽管是“富养”),正所谓男孩子能办到的事,女孩子也能办到,有这样的父母,真是做女儿的福分。
应该说,这位父亲的点子,外人看来有点“异想天开”,但“读万卷书,行外里路”,正符合中国人把游历看得跟读书同样重要的传统。在国外,也有类似“海上学堂”的环球游学项目。参加这个项目的大学生,用大约100天的时间,乘邮轮从北美出发,穿过大西洋或西太平洋,到亚、非、欧、南美洲的8到11个国家访问。邮轮停靠时上岸领略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在邮轮上则要修习有学分的人文学科核心课程,教师是来自哈佛、耶鲁、斯坦福等世界顶尖大学的教授。我在网上看到一位参与过“海上学堂”的女生写的游学感想,她说,这个项目“教会她如何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克服对于未知的恐惧心理”。
很可惜,这一类学生可申请资助、免费参与的公益游学项目,国内还很少,即便有也大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项目。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自掏腰包,让女儿走出舒适区,接受漫长旅行的身心挑战,可谓一份别出心裁的送行礼物。离家上大学,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就如一场“成人式”。而说到父亲的心意,送行的礼物,我们总能想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身材肥胖的父亲,笨手笨脚爬过月台给儿子买橘子,笨拙、不灵便又不太体面的举止,浸透了最深沉的父爱,也让作者特别难忘。我们祝愿黄海涛父女一路平安。到达西雅图大学之时,女儿注定要目送父亲离去的背影。希望女儿给父亲一个大大的拥抱,当面表达当年朱自清面对父亲背影,终究没说出口的感谢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