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集锦及赏析
亮点:“一个人的缺点就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上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爬上树,才会提供给大众瞻仰。然而,这条长长的红臀尾巴有了一个新的迹象,表明它爬得不高。”
赏析:这是赵和方鸿渐在辩论时对校长高松年的评语,讽刺高松年的“糊涂”是与生俱来的,不仅仅是因为他地位高。对这个背信弃义的伪君子进行了彻底的嘲弄和讽刺,他在爬上校长的位置后暴露了自己的恶劣本性。
钱钟书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故事主要描写了抗战初期的知识分子群体。
扩展数据:
作品主题
《围城》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意蕴。首先是社会批判的层面。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批判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统区国政民弊,包括上海西化商埠的腐败、大陆农村的落后与闭塞、教育界与知识界的腐败等。
第二是文化批判的层面。这主要是通过对“新儒林”的描写和对一批留学生或高级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原名杨显,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莫存,名怀菊,曾用笔名钟书君,江苏无锡人,有一女钱媛(1937-18)。
他的父亲是著名的汉学家钱基博。在他的影响和督促下,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基础。后来就读于苏州市陶武中学、无锡市辅仁中学。钱钟书在文学、国学、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甚至被崇拜者戏称为“薛倩”。
百度百科-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