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相如《八:关于美人坡》
第一次看完《美人坡》,感觉应该算是本好书,但也有很多犹豫。作者触及了别人不愿触及的话题。主题背景大一点,时间跨度太长。在文学受经济规律制约的今天,我真的不确定它的市场价值。当我仔细读第二遍的时候,我渐渐改变了我的想法,因为有些感动。我是一个工作了几十年的老编辑。原来我对小说中一些人物的生活细节太熟悉了,熟悉导致亲密。作者描述了20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演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题材,但他的文笔并不做作,可以说在某些地方很容易再现,甚至写得淋漓尽致。还有一点就是和目前市面上流行的那些东西不一样,所以我决定推荐这本书,作为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平心而论,从刘相如先生的书里,可以看出作者功底深厚。他在书中写道,有很多有名有姓的人,但他们的性格没有重复,这是不可否认的成功。这应该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活动的小说。各种人物的故事交流,涉及哲学与历史、诗词与音乐、琴棋书画、爱情与知识、中医与西医,甚至儒释道、易经八卦、糊涂罗、对联、历代经典、当代民歌、风水风俗等等。,而且可以说一切都像天文地理一样琐碎。更重要的是,作为一部小说,其人物故事情节一直引人入胜,所有的内心诗意都贯穿其中,不留痕迹。我应该说我喜欢这部小说,所以我编辑了它,我认为我们应该出版这样一本书,即使我们不赚钱,甚至赔钱。二审三审顺利通过的时候,我为自己能编出这样的作品而激动,也为作者高兴。2004年6月5日至10月,中国(北京)图书订货会传来喜讯。小说《美人坡》的订单不断攀升,我们第一时间印了一万册。据我估计,如果封面设计好一点,这本书进入市场后第一时间印刷的数量就远远不够了。这种现象让我感到高兴和欣慰,说明我原来的担心可能是多余的,也说明纯文学的书可能没必要。《美人坡》当然是纯文学作品。但它有一个很好的故事。我听说在我们决定出版它之前,它已经在人民中的少数人中间流传了。作者写这本书已经十多年了。还听说书出来后,作者不愿意揣测,保密,所以出版社和读者都很难知道。我在这本书的编辑评论里写了一段话,可能太高了,但是我觉得我基本上应该说的是我的内心。也听到了一些其他的评论,认为这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新世纪不可多得的佳作。也有人认为这本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物形象生动,刻画了不同性格、经历和追求的人,表达了深刻的社会和思想内涵;当我的一个朋友第一次向我推荐这本书的时候,他说这本书是从人性的角度写的,读了让人深思,有很高的历史审美价值。他说反复看了之后不忍心把书放出来,“文学品位一流,甚至超过了一些名著”...鉴于这些早期的介绍,我有一个事先的思想观念,这并不意味着我受到了别人的影响。我自己看完觉得这本书真的很好,说明我是个编辑。“美人坡”原本分为上下两部分。考虑到出版成本,我们在出版的时候把它合并成一本书,也方便读者阅读。全书约50万字,由安徽作家老向(刘相如)历时多年写成。编辑的评语是:这是一部波澜壮阔、史诗般的作品,也是一部传奇性的婚恋经典。在20世纪60年代初至新世纪之交的广阔社会背景下,在道德、爱情、婚姻和命运的复杂关系中,作品展示了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生活状态。这部小说历史跨度长,场面宏大,内容丰富,人物形象独特。对婚姻、爱情、社会地位等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全新的展示和探索,观赏性和思想性令人惊叹,展现了极其深刻的社会内涵,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主义精神和难得的历史人文主义精神。总的来说,小说表现了上世纪60年代初,一群死于灾难之年的农村孩子,希望通过读书、进城、工作、升官发财。十年动乱,十年彷徨,二十年改革开放的人性进化,他们各自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上演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活剧。主人公从小就因为独特的性格步入了坎坷的传奇人生,在传奇人生中屡屡遭遇美人情结,从“偷芋头风波”、“野草事件”、“被抢美人”、“遇美人落难”、“救牛神话”、“美人计”、“心理强奸”到“首席女诱奸”、“首席女逼婚”,爱恨交织、爱恨交织、命运交织、勾心斗角、跌宕起伏,在作品中形成了凝重厚重、扑朔迷离的故事场景,使全书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作品中凝练生动的语言、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环环相扣的故事,使本书的艺术特色显得真实、生动、感人,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当然,好的评论都是为了通顺写的,但我觉得也不过分。现在这本书已经和读者见面了,我可以问心无愧地放心了。这本书从构思到写作经历了很多年,所以也是一代人心路历程的生动写照。书写出来后,作者说,一年有千种风俗,字字泣血。不容易。我为作者感到高兴。(注:原文学报作者为小说《美人婆》责任编辑)小说《美人婆》座谈会召开——
昨天下午,著名作家刘相如的小说《美人坡》在合肥举办了一场工作坊。研讨会由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工人出版社、安徽市场报联合主办。著名作家卢彦周、著名文学评论家苏中、省文联主席陈发仁及众多作家、文艺理论家、评论家齐聚一堂,为这部小说的出版喝彩,同时也对小说的表现形式、精神内涵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讨。爱伦坡不同于其他流行小说。它首先在民间流传,然后将被出版。《美人坡》是刘相如经过多年心血写成的,上下两部约五万字。小说内页写着:这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作品,也是一部传奇的爱情婚姻经典。卢彦舟:我和相如是老朋友了。十几年来,我对相如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他的作品。在我的印象中,项如果安静不炒作,只是埋头写作,至今已创作800多万字。《美人坡》开头写得很大胆,没有花里胡哨,气势很大。写于上世纪60年代到世纪末,用了40年的时间,通过人物的命运来反映时代的历史。现在这样的写法已经不多了。作品不回避现实,而是直面发生的事情。这些年怪现象很多,农民写的作品不多。其实他们是最辛苦的,也是最受歧视的。相如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从农村写起。希望他能继续坚持自己的现实主义写作道路。
白蓉:我花了50个小时听我妻子读完这本45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严肃的小说,也是一部带有强烈历史感、沧桑感和批判现实主义的痛苦小说。我和相如接触了30年,一直称他为司马相如,似乎也没错。小说的主人公命运坎坷,但在前半部,他依然独自一人在反抗社会的枷锁。我们也是知识分子。虽然我们不是农村的,但也经历过这些沟壑。
方遒:女人是一面镜子。借助这面镜子,作品揭示了人性的美丑。作为一个孩子,主角还是一个知识分子,贫穷,对自己免疫,但美国人抵挡不住诱惑。金钱是贪婪,性是贪婪,最终他们走向毁灭。萧华对国民性的思考非常敏感,称之为唤醒世界的作品并不为过。
苏中:我是在做编辑的时候认识相如的。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多产作家。《美人坡》在回望历史时直面人生,在描述现实时也直面人生。表面上写美,其实是有批判精神的,包括对现代社会不良社会风气的内在批判。当代文化知识应该有一种批判精神,这就是它的价值。《美人坡》的成功在于写出了很多性格不同、长相不同、魅力不同的女性的特点,文笔很好,使得作品可读性更强。
刘相如:这些年来,我写的诗和散文比较多,写这部小说也是出于一种很单纯的心理,希望能够抒发自己的感情,写出一部能够反映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知和感受的作品。书中的人物一直活在我心里,我想把他们写出来。我从1994年开始写这本书,但是一直在业余时间写,没有压力,所以花了很长时间。原计划写654.38+0.5万字,分上中下三部分。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思路。写了几十万字,又花了两年时间整理,终于写了两部分。大家对书名的看法一致,我也很满意,但我觉得还是有意义和意义的。杜甫有一套美香草论。人生就像爬山,美不是指人漂亮,而是指人性的完美。新开始想走连的路,成为上流社会的人,但由于性格的不同,他转而容忍社会现象,但知识分子的本性最终使他不得不妥协。大家都提到人转型的问题,我也反复思考过。出版社也给出了一个意见,之前有先例,比如鲁迅的《祝福》。后来干脆就想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写下下半部分。这本书一上市就卖得很好,各大新华书店都在要求增加配额。我很高兴出版社目前正在加班加点印更多。《美人坡》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的丰富性、跌宕起伏、姿态万千。
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作家乔雁峰说,最近接到很多电话,对《美人坡》有很多好评,也有很多争议。其实对一部作品有各种各样的评价和理解是很自然的。一部不能引起大家讨论和辩论兴趣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优美的语言还是真诚的话语——研讨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刘相如的语言风格。刘相如是著名的语言学家,这本书的特色是陈发仁戏谑地称刘相如的父母为资深农民。刘相如本人就是肥东人,这里出现过很多中外历史上的伟人。包公、李鸿章等等。因此,他的语言相当生动、简洁、精彩。
李正熙认为,《美人坡》的优势在于“意简意赅”,缺乏直白的叙述。
曹魏认为,这种语言风格洁白典雅,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丰硕成果。人称“他”改成了“我”——小说前半部分用了第一人称,后半部分用了第三人称,也引起了不少追捧和争议。
苏中认为,上下部叙事人称的转换具有个体特征。
而虞姬则认为作品的写作手法是根据写作需要而变化的,前半段写农村生活需要客观性,所以作者自然选择了第三人称。后半部分描述了主角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压迫,注重内心感受的表达,用名字容易发泄感情。
性描述了对与错——美与爱。《美人坡》中有一些性描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食色也是老话,现代作品也涉及很多。
唐先天认为,只要是基于审美标准和道德标准来描述爱和性,都是有价值的。他肯定了美颜坡也是写在这个标准上的。对于令人回味的性描写,作家们认为这是一种罕见的成功。
著名文学批评家白烨认为,刘相如在《灵与肉》中写的是精神,是高贵的性。他认为贾平凹和卫慧写的是肉,是庸俗的性,刘相如写的是精神给人美感。这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成功。
此外,挣扎或逃离小说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知识分子的分析受到作家的广泛赞赏。斗争充满了困难,到处碰壁,所以本文的主人公辛最终选择了逃避。小说的生动描写和深入刻画,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吴雪认为,这体现了小说家的社会责任感。
徐春桥形容这是“做人的代价”。失败不是由社会、政治或人格的任何一部分造成的,而是个人诚信与现实的悲剧性碰撞。这个矛盾分裂的作家描写的很成功,挖掘的也很成功。不得不逃,却无处可逃。这种迷茫和困惑,是一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小说《美人坡》的创作
我万万没想到,我的小说《美人坡》出版后,在我拒绝在出版地北京召开研讨会的时候,在全国媒体很少参与宣传的时候,在没有炒作的时候,竟然在读者中引起了轰动。这真的要感谢互联网。这本书一出版,新浪等全国各大网站就把它放在了阅读页的首页,然后就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读者。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掀开了所有的尘埃,向读者和群众还原了事情的真相,真的了不起!这本书在新华书店脱销后,甚至有读者从偏远省份写信到我的单位,要求我把书卖给他们。虽然我没有书卖,但我很开心。这些年来,经常听到“好酒怕巷子深”的说法,但我一直对文学界的炒作不屑一顾。现在看来世界上还有正义,真正的审判还是在读者之间。正如后来一些报纸报道的那样,我花了20多年的时间写这本书,从构思到写作。这20年,世界和人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也是一代人心路历程的写照。我在后记里写了两句话:年年有千般风情,字字泣血。这是真情实感。我无法忘记中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历的巨大社会动荡。人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挫折,包括意外的喜悦,在《你将何去何从》中有过太多的酸甜苦辣。社会变迁改变了各类人本该走的人生道路,从而演绎出不同的人生风景。有些人在各种赛道上挣扎着坚守着人生的底线。还有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变换着自己的位置,扮演着各种角色,进行着或美或丑的表演。这一切都是我挥之不去的创作冲动。应该说,我从上世纪下半叶开始写的这一代人,就是我们这一代人,他们的孩子都是现在的年轻人,所以故事客观上满足了各类读者的需求。我在农村长大,我在那里生活、学习、成长。我见证了当时一些农村孩子通过读书进城改变命运的过程。我是其中之一。这是新一代从农村进入城市的过程,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在我坐下来写他们之前,我的脑海里常常是他们的影子。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当我坐下来写他们的时候,我写道我会的。比如新这个人物,野心勃勃,但他的成长总是伴随着苦难。由于出身不好,他处处受到歧视。他的父亲死于贫穷和饥饿。11岁的小方胜为了救妈妈的命,从队里偷了两个快手土豆,被打死。写到这的时候,我趴在桌子上哭了,因为我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高中的时候因为在校刊上发表作文被贴上反动文章的标签,被取消了上大学的资格。18岁时,被打成“双料”反革命,带着冤屈入狱。所有这些经历对他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他内心的自尊和自卑总是交替出现,在事业、生活、爱情等方面屡遭挫折。最后,他不得不巴结老板的好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跟上现实。孤独流淌在他的骨子里...当我把他写成中国式的朱利安时,我常常被自己的眼泪打断。我在书中写了一群不同的女人。有人问我是不是都是真的。我答应了!大家都知道文学来源于生活,王力可艳芳的绚烂迷人的情怀;吴美清风情如火般炽热;林纯洁如水;还有的美丽做作,卞的华丽刻薄,王敏的俏丽狡诈...这些外表各异的美女,内心复杂,性格各异。他们都来自相似的生活原型,其中一些是我年轻时处理过的。当然,没有人会去对号入座。我也写过很多男女之间的性,但这是自然发展,情节需要,不是为了写作。有时候快乐的性爱似乎很悲剧。例如,新在星河中学遇到了年轻漂亮的市长夫人。这是一个干燥的火,新方胜既高兴又害怕。他为自己的爱人成了市长夫人而高兴,也为不能升官发财而担忧,但最终还是害怕战胜幸福。他们之间的性。北京的一位评论家读了这本书,说:“你写的是灵与肉的美。灵与肉,有人写肉,是肮脏的性;你写的是精神,带着美好的性,给人以节奏感和生活的享受,完全不像写性的感觉……”这让我很欣慰。我从80年代初开始写《美丽斜坡》,当时我的创作势头正盛。我出版过几本散文集和报告文学集,但我想写一部传世佳作,最初的名字叫《樱桃和香蕉》。没想到因为琐事和工作调动耽误了。转眼间,我已经是80年代末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了。我想我应该为我的作家的名声而战,所以我又写了一遍,把我的标题改成了乌鸦。我坚持了一个月左右,不断的社交活动让我很难坐下来不动笔。我是一个业余作家,我有一份非常好的工作。写作对我来说没有太大的压力。直到2000年,我才决定投身于这篇长篇写作。我用了两年时间,从头到尾梳理了三遍,最后定为上下50万字。这时听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小说也叫《乌鸦》,很受欢迎。我决定改一下标题。突然想到我写的费村后面有个土坡叫榆树坡。我的父亲在那里吃了60年的榆树皮,在榆树坡附近有一个美丽的村庄。村子里世世代代都有漂亮的女人。我设置了一个按钮把两个地方绑在一起,所以标题就叫美人坡!我也认为杜甫和屈原都有香草美人的美誉,美人象征着高贵的品格。人生就像爬山,完美的人生总是很艰难的。我对标题很满意。《美人坡》热卖的时候,安徽省文联和相关新闻单位在合肥联合举办了一个研讨会。七十多岁的著名老作家卢彦周带病出席了会议。他说:“我很感动。我很久没有读过这么重的作品了……”我更感动了。后来有媒体深入采访报道:“与其他通俗小说不同,《美人坡》最初流传于民间,直到现在才正式出版。”这段话很真实,因为写的时间太长,有时候一部分是拿来看的,所以很多故事情节都是在出版前流传的。《美人坡》是我多年心血写成的。有人评价它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作品,是一部传奇的爱情经典。我不在乎这些,也不在乎至今没有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影响。我觉得,对于一个作家或者作品来说,荣誉和金钱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读者对他作品本身的评价。2005年8月在合肥石埠寨(原载于《中国作家通讯》和《新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