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中经历的大事

仓央嘉措说:世上除了生死,没有什么是好管闲事的。怀旧自然是可有可无的,有好有坏,有多有少,有早有晚,可以做也可以不做,比如结婚,谈恋爱,生孩子,赚钱,交朋友。......

只有生与死,没有好坏之分,不能在做与不做之间犹豫。生不是你的选择,死只能是1或者0的决定。

有些人的死是自己决定的,但更多人的死,无论是意外还是衰老后的自然,都是命运安排的,与自己无关。

好在我出生在和平年代,国家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所以身边的亲戚朋友大多平安健康,很少经历死亡的悲伤。更幸运的是,从未发生过历史和新闻中常见的战争、地震、山洪、泥石流等大规模集体悲剧。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但是,人生在世,生老病死是常事,意外难免,所以经历人生大事并不少见。

1.我这辈子经历的第一次死亡是我爷爷。那时候我才三岁,刚想起来不久。爷爷当时很长寿,达到了83岁。他死于1971。我的家庭是一个大家庭。我爷爷解放前是个小地主。解放前,一个叔叔因为赌博失去了很多田地,又因为家庭大,土改时只划了一个中农。小时候住在一个四合院里,20多个人,有我爷爷,我二叔,我爷爷,我小叔叔。解放前我家有个四合院那么大,算是比较见不得光的家庭。由于家属众多,爷爷的葬礼场面盛大,上百人的送葬队伍排成了长龙。当把棺材从这里抬到对面的山上埋葬时,队伍长达一英里。鼓乐队一路奏响,亲戚送的花圈、窗帘迎风飘扬,像一场色彩斑斓的歌剧。小时候,我骑在一个叔叔的肩膀上,好奇的看着送葬的队伍。有人哭了,有人唱了,还有人边玩边唱。那种充满了戏剧性和夸张的表演(大多数人为了一场表演而哭)的仪式感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至于我现在上学前唯一深刻的记忆就是这个葬礼。

2.从小不信鬼神,这也是从小深受唯物主义教育的中国人的普遍心理状态。但是,我经历了一件超自然又莫名其妙的事情,那就是我哥哥的死。

我弟弟已经去世三十多年了,他只活了三岁。但我还是经常想起他,想着如果他活到今天,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他的人生会是什么样?

我不知道他的生活会怎样,但我的生活肯定会很不一样。

我有一个妹妹,只比我小两岁,弟弟比我小十岁,死时三岁,我十三岁,刚上中学。那是夏天,农村的孩子要搞双抢。一个13岁的农村孩子,已经是半个劳动力了,虽然我只是初一学生。

天不亮就起来拔苗,七点回家吃早饭。那个时候弟弟刚起床,妈妈还在厨房做早饭。我坐在厨房外的台阶上,拉着弟弟的手说,来,我们最后握一次手;我们最后一次握手。

那时候我刚看完张洋的小说《第二次握手》,我说了两遍。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怎么可能是最后一次握手呢?不吉利,他改口说,来,我们第二次握手。

可是,我又说了一遍,觉得别扭,拉着我哥的手说,来,我们最后一次握手。我再说一遍。

那天下午,我在地里干活时总是很累。我没有像以前一样回家休息,而是回家做了一些家务。直到快四点的时候,村里人喊了一句什么,我哥掉水里了。

离家不远有一条沟。夏天经常从山那边的河里抽水到池塘里灌溉农田。抽水时,水面基本与路面平行,比较急。我哥哥掉进了那个沟里。到了下午,大部分大人都去地里干活,孩子则躲在家里晒太阳。于是发现后,虽然邻居想尽办法做人工呼吸,采取各种措施,弟弟还是去了。

总之,那天早上我和弟弟的握手真的成了最后一次握手。

弟弟胖乎乎的,乖巧伶俐,比周围两岁的孩子都懂事,邻居都很喜欢他,我们自己家也不例外。我姑姑事后说,小孩子太聪明懂事了,不会吃醋。所以中国人从小就给孩子起狗剩饭之类的廉价名字,好让孩子活下去。弟弟去世后,父亲把我培养成唯一一个上小学才会系鞋带的儿子,跳出了农场。也许,如果我弟弟还活着,我还会在农村过着种田和工作的生活。

死亡是一件大事。对死者来说,没有未来,但对生者来说,改变了未来。

3.第一次为亲人的去世而哭,是我奶奶。奶奶是一个非常勤劳、隐忍、贤惠的人。她在生活中从来没有和爷爷闹过红脸,没有和媳妇吵过架,也没有和邻居发生过争执。没有人不称赞四乡八里。

上世纪70年代,区、公社的干部下乡检查工作,但总是留在奶奶家吃饭。干部留在家里吃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有讲究。第一个家庭应该是清白的,富人和反右家庭当然没有资格。我家是中农。第二,家里太穷也不好。干部下乡,还是要做点好吃的。爷爷是村里最好的木匠。我父亲和四个兄弟都跟爷爷学过木工手艺。父亲还在厂里上班,家里在五乡八里是数一数二的。另外,他家庭和睦(我也曾经评论过一次五好家庭等等。).这种家庭娱乐是最好的选择。

家里招待干部,虽然你拿不到什么好处,但是比邻居优越。你家跟上面的干部熟,别人都得仰视,不敢轻易得罪。奶奶虽然精致惯了,但那张脸还是有些骄傲。

奶奶对她的孙子孙女们很好,总是把好吃的东西留给他们。尤其是我,那时候已经在外面读书了。每次回家他都会给我带点零食,临走的时候给我几个零花钱。

外婆去世的时候,父亲只是让我回家,没有告诉我原因。当我走到村口,得知奶奶去世了,我忍不住哭了。一个快二十岁的年轻人,当着所有人的面哭得这么厉害,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

后来我爷爷去世了,我却没有像奶奶去世一样哀悼。也许是我的感情没那么深,或者是我的心已经硬了。

4.死亡是一件大事,但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件很突然很不可预测的事。快死的老人,可能已经预感到自己生命的火花即将熄灭,有的还能一一交代自己的事情。但是,很多在壮年时死于意外的人,根本感觉不到任何警示。也许是在上班的路上,旅游的路上,和朋友聚会后,甚至是坐在家里,突然灾难降临,生命转瞬即逝,让人感叹生命是多么的脆弱和无常。

我的三个亲戚死于车祸。第一个是我表妹。他和我表哥合开了一辆卡车去广州运猪。有一次经过攸县时,因为下雨路滑,车子翻到了路边。当时是表哥在开车,表哥睡在驾驶室后面。车翻了,里面焊的铁条穿过车身死了,太可怕了。

第二个是我的小弟弟,也是我最亲的叔叔。他大方,声音像洪钟。因为他经常开着面包车跑来跑去,所以时不时给我们送点当地的特产。晚年,我也出过车祸。当时我已经在广东了,可惜连葬礼都没回去参加。

第三个是我姑姑。这大概是最惨的死法了。她已经当奶奶了,一个儿子是高速公路工程公司的总工程师,该安享晚年了。然而,这种祝福并没有持续几年。那天,我正在和姐夫等几个邻居聊天。一个卡车司机喝醉了,开车进了她的院子,撞了她和她姐夫。结果她死了,姐夫受了重伤。坐在自家院子里也会死于车祸,不禁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

还有一个高尔夫球手被生意伙伴骗了,被杀后扔在了山野。前一周我们还在一起踢球,转眼间只能在墓地祭奠他死去的灵魂。世界上的人和事,谁能说得清,明天会是什么样子?

5.子曰:不知生,焉知死?英国生死大师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著有《我不知道死亡,我怎么会知道生命》。生是未知,死是必然。正如人们所说,我们没有人能活着离开这个世界。认识死亡,认识到死亡的必然性和不可预测性,才能让我们更好的珍惜生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今天,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未来生活的第一天,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人生的最后一天。每次和亲朋好友聚会,每一句问候,每一个电话,都可能是彼此的最后一次。

如果是这样,这一天足够你善待他的每一分钟,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微笑着对他们友好,让你和他们都感到温暖和温暖。

生活就是多管闲事,我们要做的就是化干戈为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