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男人都有胡子吗?

是的,因为古人认为:“身皮之损,患之父母不敢损,孝始矣。”

周晋时期,人们对胡须非常重视,认为护身护发是孝道之本,不可损伤。所以头发一般只洗不梳,任其自然断落,男女都在头上堆成发髻。

《孝经》说:身皮之损,患之父母不敢损,孝始;站在大街上,在后世扬名立万,以示父母,也是孝道的终结。最早的历史记录始于周公旦。从汉代到晋代,由于儒家思想的流行,对身体和皮肤的关心被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道德水平。

扩展数据:

辛亥革命后,中国男性的发型、服饰、社交礼仪、风俗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男性理发、刮脸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许多关于留胡子的礼仪仍然值得学习。比如晚辈在长辈面前不留胡子,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伦理道德的体现。

一般来说,父亲去世,儿子要保留上唇的胡须,不要拔掉;母亲去世,儿子会留下下唇(下巴)的胡须。如果你没有父母,你的嘴唇上会有胡子。所谓“蓄志”也是如此。

清代康熙字典也对各种胡须的名称做了明确的定义。上唇的胡子叫髭,下唇的胡子叫髭,脸颊旁边的胡子叫髭,下巴上的胡子叫髭。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的名称,一个英俊的男人也可以说是古人对于胡须的一种审美。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胡子

百度百科-体毛皮肤,受父母影响,不敢损伤。

百度百科-为什么古人成年后会留胡子,尤其是文人和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