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怎么念

匡衡,汉语读音是[kuāng héng],

人物简介

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郡承县 ?人,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其“父世农夫,至衡好学,家贫,庸作以供资用”,“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西京杂记》)。匡衡青少年时期除了“庸作以供资用”,把得到的报酬买书买笔等学习用具外,史籍还记载,他还经常到书简收藏者那里去劳作而不取报酬,只是将借书作为交换条件。正因匡衡孜孜以读,因而成为一代经学大师。

有关成语

凿壁偷光[zaobì tōu guāng]: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原文

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直。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西京杂记》

译文

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照明用的蜡烛。邻居家有灯烛,光亮却照不到他家,匡衡于是就在墙壁上凿出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把书拿到光亮处来阅读。同县有个非常富有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而且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匡衡说:“主人,我希望读遍你家所有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凿壁借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