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韦到底有何战绩?凭什么被人吹的武力这么高呢?

罗贯中著《三国演义》,一部分取材于史料《三国志》、《后汉书》等,一部分采用唐宋民间话本、传说。他象一个特级大厨,巧妙地把各种虚与实的素材,揉合在一起,作出了一盘精致的大餐,脸炙人口,经世为人称道。

血气方刚年龄,尝有敬慕英雄的情节,赞赏沙场驰骋或纵横江湖的好男儿。相信很多读者喜欢三国,绝大多数是先由年少时,先看迷了书中的马战武勇,才开始一步步去读深的。

如果真深读了,你就会发现武有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许褚、张飞先后恶斗马超等,文有借东风、三气周瑜、空城计,都是小说家言,类比武侠小说中之九阴白骨爪、如来神掌。不足信为实也。

然而演义中有些悍将擎千钧之力,奋武勇之威,真不是虚的,是罗贯中照搬史料稍加修饰,即挪用到他的书中。

譬如典韦。

典韦以武勇,深得曹操赏识。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郝萌、曹性、成廉、宋宪四将拦住走路。众将死战,操当先冲阵。梆子响处,箭如骤雨射将来。操不能前进,无计可脱,大叫:?谁人救我!?马军队里,一将踊出,乃典韦也,手挺双铁戟,大叫:?主公勿忧!?飞身下马,插住双戟,取短戟十数枝,挟在手中,顾从人曰:?贼来十步乃呼我!?遂放开脚步,冒箭前行。布军数十骑追至。从人大叫曰:?十步矣!?韦曰:?五步乃呼我!?从人又曰:?五步矣!?韦乃飞戟刺之,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立杀十数人。众皆奔走。韦复飞身上马,挺一双大铁戟,冲杀入去。郝、曹、成、宋四将不能抵挡,各自逃去。

这一段在史籍《三国志》中是有原型的,罗贯中稍加更改借用。

《三国志-典伟传》:

太祖讨吕布於濮阳。布有别屯在濮阳西四五十里,太祖夜袭,比明破之。未及还,会布救兵至,三面掉战。时布身自搏战,自旦至日昳数十合,相持急。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时西面又急,韦进当之,贼弓弩乱发,矢至如雨,韦不视,谓等人曰:?虏来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惧,疾言?虏至矣?!韦手持十馀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布众退。会日暮,太祖乃得引去。

文中太祖即曹操,写他与吕布交兵时,情况紧急。曹操招慕敢死队,典韦首先报名,带领敢死队员数十人,都是身穿两层铠甲,不用盾,手持长矛和撩戟(投枪),冒着敌人如雨般的箭矢,奋勇向前。典韦一人就手持挟抱十余支撩戟,高声大叫,冲入敌阵,连连甩发撩戟,抵抗的敌人无不中戟而倒,杀退吕布之军。

连环画中,曹操濮阳战吕布,典韦危急之时显身手。

曹操军中有谚:?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古人文化普及率低,底层之家书籍稀有,纵有也是文言晦涩或八股类文章,远不及《三国演义》这种通俗化、戏剧冲突化的小说,及由其演变成的戏曲和街谈,更倍受世人欢迎。久之,历史类演义小说在民间盛行,反有了压过真历史、更象历史的现象。

演义流行之下,很多事件人物就走了样,正角方面越传越盛,反角越传越奸。象唐朝猛将苏烈、宋朝元勋潘美,都成了演义评话中大奸角。同理,在武力值方面,很多原本平常甚或虚构的人物,成为了武威翘楚,不少名见史传的悍将反成为了二、三流。

三国时典韦,还有许褚,皆是曹魏实打实的猛人。

典韦豪壮,喝酒吃肉都是两个人的分量,善使大双戟和长刀,军中有谚:?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宛城之战,为救曹操,力杀敌众,血拼寨门而亡,这一段演义基本就全照搬了《三国志》原意。

曹操宛城遇危,辛得典韦死战,保全性命。

许褚力大过人,倒拽过牛尾走了百余步。潼关曹操征伐凉州马超,一日只带了许褚,驱马阵前与马超议话,马超本想借机上前突袭,但看到曹操身后的许诸彪悍貌威,没敢动手。在演义中被改写成马许二人大战百多回合,一是增加了趣点、看点,二是书中对反曹人士都进行了文学性抬高。

倘使古时有人以三国曹魏为主角,刘备、孙权为割据军阀,著成小说,保不齐典韦、许褚之魏之悍将,就更横勇无敌了,盖压马超、赵云之光茫了。如果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挂靠历史的文学作品岂不更是任人笔墨夸艳或砥毁的艳妇了。

典韦,实是东汉末年一超级悍将。多次救护曹操于危难之时。

古代真打的悍将不是在沙场上动辄与某某单挑一百回合,这是后世评书、文学小说家对战场斗将的夸张提炼。都拿的是碰上见血的长刀利矛,哪有那么多浪漫式的来来往往,半天不见血光。而不畏生死,敢于千军万马中以力博战,能亡敌数十,挫敌气势,自身还无重创,才是最贴近现实战场的猛人了。

战场是残酷的,战绩是靠每次血拼,笑到最后的锤炼出来的,不是文学作品东战谁谁一百合,西打某某二百合,随心随性演义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