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既继承了魏晋志怪和唐传奇的优秀传统,又从史传文学和白话小说中吸收了有益的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中国古代古典小说已经达到和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

一是作者有意将幻想境界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以寄托自己的孤独与理想,使作品充满浪漫色彩;它也立足于现实,包含着深刻的生活内容。幻想性与真实性相辅相成,对立统一构成了《聊斋志异》的突出特点。

第二,成功塑造大量不切实际的艺术形象是《聊斋志异》的主要艺术成就。塑造这些形象的基本方式是以其作为“人”的社会性为核心,巧妙地融入其作为“物”的自然或幻想属性,使之成为人性与物性复合统一的艺术形象。就这样,这些花狐既有人情味,又和蔼可亲,让人忘了自己与众不同;还包含了他们与生俱来的气质和超现实的超自然性,让人感觉无法企及,大大增强了形象的美感。

第三,《聊斋志异》的情节离奇曲折,但在作品提供的特定情境内是合乎逻辑的,是按照某种内在逻辑必然出现的。其情节的内在逻辑主要包括人物逻辑和幻想逻辑,这两种逻辑往往包含在同一个情节系列中,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形成虚中有真、幻中有真的作品艺术特征。

第四,《聊斋志异》运用优美、典雅、脱俗、生动的文言文,实现了文言文风格与生活本质的高度统一,从而形成了典雅、优美、清新、生动的语言风格。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作品的叙事描写语言,都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了描写力和表现力,大大增强了文言小说的新奇感和趣味性。

[作品对话和阅读]

第一,“英宁”

1.本作品选自《聊斋志异》第二卷,三版。它是蒲松龄爱情小说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讲述了狐女宁与王子夫真诚相爱,幸福结婚的故事。英宁是狐母所生,归母抚养。她从小生活在远离尘世的环境中,完全没有受到封建礼教和世俗人情的污染。她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表现了作者对回归自然的纯粹人性的向往。然而,一旦英宁进入现实社会,她天真的理想性格就消失了。这种悲剧结局是严酷的现实造成的,从而深刻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女性健康天性的压制和窒息。

2.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

(1)这部小说将人物置于意境的核心,成功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英宁的形象是复杂的。总的来说,她是人类的社会性和狐狸的超自然性的结合。从她作为一个人来看,她的性格也是复杂的。作者关注的是英宁爱花、爱笑和天真无邪的性格。在这些外在特征的背后,还有一个聪明、狡猾、勤劳、谦恭、有思想、深情的英宁形象。他们两人的性格交相辉映,增强了人物的艺术魅力。

(2)全篇线索清晰,情节离奇,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小说以王子对英宁的顺从、对英宁的向往、对英宁的寻找、与英宁的重逢以及带回英宁嫁给他为情节线索。但它一步一步制造疑点,一层一层设置悬念,直到文末才揭开英宁的真面目,使人恍然大悟,它有着“排列排开,变幻莫测”的鲜明特点(冯振鸾《读孤画室杂记》)。

(3)这部作品的环境描写不仅生动,而且营造了一种氛围和境界,更好地衬托了人物的性格。英宁安静优雅的生活环境自然而不做作。经过作者的层层染色,一页一页地来到书页上,它衬托着她对花的热爱,欢笑和纯真。这种描写不仅具有象征和寄托的意义,而且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诗性倾向。

第二,“促织”

1.本作品选自《聊斋志异》第四卷,三版。是官绅批判小说的代表作品,也是《聊斋》中最受重视和青睐的艺术杰作。它通过捕捉一个名门望族所经历的喜怒哀乐来宣扬“官职”,从一个侧面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放荡和徭役征收的残酷,其中既有对各级官员邀宠奉承、余孽炫耀的尖锐批判,也有对封建帝王的委婉劝导,深刻揭示了封建等级制度的不合理和政治官场的荒谬。

2.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

(1)构思细腻,以小见大。作者着眼于小,但着眼于大。小说大部分是对小升初的详细描写,但这个小虫完全维系着一个名门望族的命运,与封建官吏的罪恶、皇帝的享乐和腐败紧密相连,使得抓斗小升初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负载着沉重而深刻的社会命题。

(2)情节曲折,充满变化。小说紧紧围绕升职的得失安排故事,跌宕起伏,变化无穷。同时也生动地展现了成名的悲惨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复杂变化过程。主角由悲转喜,喜极而悲,悲停而喜,悲喜交替,故事在跌宕起伏中推进,读者的心弦也是忽开忽合。

(3)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细节生动逼真。比如小说中,得知幼子杀了升官重新得到,很有层次感,描绘了他大悲大喜,希望与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再比如关于打促织的描述。小虫从愚蠢到恐怖奋起抗争,少年从欢笑到恐怖转身,都写得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