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明孝陵坐落于南京紫金山,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没有被盗?
600多年没有被盗并不是盗墓贼发善心,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盗墓的机会。
明孝陵自1381年才开始修建,当时马皇后身体欠安,朱元璋便命令李新来主持修建陵墓,要不然,马皇后去世了没有地方安葬岂不是尴尬。
在1382年,马皇后就去世了,同年九月就被葬入其中。因为马皇后谥号为“孝慈”,因此这座陵墓也被称为“孝陵”。
马皇后在明孝陵里面躺了十几年,一直到公元1398年,朱元璋才被朱允炆正式安葬到陵墓中与马皇后合葬。
从公元1398年开始至今为止,已经有600余年的时间。作为一座帝王陵墓,其中陪葬品的价值想必是一个天文数字。
自明代以来,600多年的时间里,想必打过明孝陵主意的人并不在少数,但明孝陵之所以能够安稳度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地位位置独特、超强的防盗措施以及历史机缘所致。
明孝陵所在山体位置独特明孝陵在公元1382年开始修建,此时的大明朝已经发展了十几年有余,国力处于蓬勃上升期。作为开国帝王的陵寝,其规模以及投入还是颇为巨大的。
由于当时朱元璋都城还在南京,因此在南京附近找一块龙兴之地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情。经过综合考虑,朱元璋最终决定将陵墓修建在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下。
明孝陵选址在独龙阜的山峰,是一座坚固的石头山。修建时采取的方法也颇为讲究,需要工匠将整座山横向掏空,然后再往下修建地宫。
在这种情况下,地宫就不容易暴露在盗墓贼的面前,不管是洛阳铲还是开盗洞,都需要将山体打穿才可以接触到地宫。
如果盗墓者想要盗墓,只能选择野蛮粗暴的方式爆破才可以做到,最起码能把山炸开的那种量才行,这个药量,并不是几个毛贼可以承受住的。
除了难度大之外,紫金山距离南京位置很近,而且不管是在明代还是之后清朝以及民国,南京城都是一个重要城市,盗墓贼只要是在紫金山活动,就会暴露在南京城的视野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盗墓变得难上加难。
明孝陵防盗措施极强上文也说到,明孝陵采取的是一种将山体直接打通,然后再向下建地宫的方式建造,因此盗墓贼要想进入墓道之中,就必须走墓道,不然就得用大量炸药爆破山体才行。
要想进入墓道,除了炸药爆破之外,另一种方法是在山顶上方打一条盗洞,直接通往下侧地宫。理论上可行,这样最起码规避了因为爆炸声音太大而招来官兵的风险。
但盗墓贼能想到的办法,建造墓穴的工匠又怎么想不到。明孝陵在修建时,墓穴通道根本就没有放在山的正中间位置,而是偏向其中的一侧,而且入口处还做了处理,用相同的石材封闭墓道门口,让洛阳铲也失去了作用。
在这种保护措施之下,盗墓贼连找洞口都成了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
除此之外,在明孝陵宝顶上方,封土堆下面并不是直接用土或者巨石掩埋,而是采用了数额巨大的鹅卵石。这些鹅卵石就是古人所传的“流沙防盗”。
盗墓贼只要是打盗洞,其中的鹅卵石就会倾泻到洞内,将盗洞堵住,人没有进去还好,人进去之后,一旦发生坍塌,基本生存无望。
当然,这仅仅是进入墓室前的几个小措施,这还不算墓穴内的机关与暗道。
机缘巧合让明孝陵躲过无数次浩劫单纯凭借明孝陵的坚固以及超高的防盗系统,并不足以支撑其600年不被损坏。最起码在大明存在的这276多年,明孝陵是有孝陵卫来保护的。
孝陵卫以保护明孝陵而存在,人数足足有5600多人。在这么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的保护下,一般的盗墓贼根本就不敢来明孝陵撒野。
等到明朝统治结束后,满清在中原建立了政权。由于满清统治的特殊性,明孝陵又被满清政府重点保护起来。
满清原本是东北女真部落,李自成在推翻明朝后,让满清捡了个漏。但是他们自己也明白,满清人数远远少于中原百姓,他们面临的一个大难题就是如何统治数量庞大的百姓们。
而且满清统治前期,反清复明呼声很高,各地民间组织此起彼伏。为了拉拢人心,康熙皇帝就曾经在明孝陵前“三叩九拜”还曾提笔写下“治隆唐宋”的牌匾。
乾隆也曾有样学样,跑来南京祭奠明太祖的陵墓,为的也是拉拢民心而已。虽说如此,也是这些原因,让明孝陵在清朝统治的这200多年受到了保护。
到了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建立后,随着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加强,明孝陵便再次被着重保护了起来。几大因素也就使得明孝陵在600多年间一直没有被盗。
后记明孝陵自从洪武14年修建到永乐三年竣工,修建了近30年,不管是墓穴的规模和造价,都堪称明朝皇陵之最。
当然,明孝陵能够历时600余年不被盗,一方面和墓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墓穴本身的设计以及防盗系统有关。
还有一点,那就是明孝陵和历史的机缘有关。最幸运的是清朝统治者为了拉拢民心,强行保护了明孝陵近300年,让明孝陵度过了最危险的一段时间。
如今,明孝陵会一直保护下去,未来我们的后代也会通过明孝陵来了解更多关于“布衣天子”朱元璋的传奇一生,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