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小说的表现手法?

1.表达:叙述、描写、抒情、解释、讨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对照、悬念、前后呼应、欲促先、托物表意、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对比、负对比)。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讽。

四、叙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过程、结果。

5.叙事顺序:顺序、倒叙、插入。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视角: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结合,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

X.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也叫直接)和负面(也叫间接)

XI。叙事方式:一般叙事和细节描写。

十二。解释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3.解释:例子,数字,类比,比较,定义,分类,解释,模仿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分为开头、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7.议论文写作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8.论证分为事实论证和理性论证。

十九。论证方法:用实例(或事实)论证、推理、引用、对比(或正反对比)、类比。

二十、论证方式:论证、反驳(可反驳的论证、论点、论据)

二十一、议论文的结构:总分、总分、总分;往往有平行和递进的部分。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讽刺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评论、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感叹词。

二十四、其他:

(一)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渲染气氛(叙事,小说),埋下伏笔(叙事,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作为下文的辅助铺垫;下面一般领;

2.在正文中:承上启下;下面一般领;总结以上;

3.文末:指出中心(叙事、小说);深化主题(叙事、小说);注意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2)修辞的作用:(1)自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形象生动;

回答格式:写得很生动+对象+特点。

2,排比: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回答格式:强调+对象+特点。

3;提问: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回答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征的关注和思考

反问句: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突出…

5.反复强调...加强语气。

(3)对句子意思的回答:

在这样的题目中,一个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或短语是通过比喻、对比、借代、象征来表达的。回答问题时,揭示其所指对象,然后疏通句子。

(4)句子中的一个词可以被另一个词代替吗?为什么?

动词:不。因为这个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道...

形容词:不。因为这个词生动地描述了...

副词(如全部、大部分、非常仅等。):不会。因为这个词准确地描述了…(表程度、表限度、表时间、表范围等)的情况。),改了之后就变成了……与事实不符。

(5)句子中两三个词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我不能。因为(1)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2)这个词与上面一一对应(3)这些词是递进的,环环相扣的,不能互换。

(6)段落意义的归纳

1.叙述式:明确回答(何时何地)谁做了什么。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字:答案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征。

格式:描述(介绍)+描述对象+描述内容(特点)

3.议论文:明确回答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论证)+论证?

(二)现代阅读技能

有些学生凭自己的感觉回答阅读题。其实回答阅读题是有技巧的。以下是《考试须知》的几种答题技巧:

首先看分数答题法:

你可以从问题的分数推断出答案的要点。如果给一道题打3分,答案可能有三分,一分就是一分,所以从题中给的分数可以推断出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陕西省中考:消除暖雾有哪几种方法?文中提到的陕西除雾作业属于哪一种?(3分)

答案是:三种。“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拌混合法”。文中提到的属于第二种。

二、用原答题法:

做题时牢牢记住:“答案不在你脑子里,只在原文里。”无论如何,你不仅要体现你的个性和独特的观点,还要忠实于作者的观点。

具体做法是:把问题中的关键词语和表达方式还原到原文中,然后靠船脱困。一般来说,答案在重点词语的上方和下方。

例如:2《新集中学习》200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文中作者所说的“常想一两件事”具体是什么意思?

原文第10段,紧接在关键词“我经常想一两件事”后面的句子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三、两步法

阅读题常问:一句话(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做这种题:

第一步:我们先看看这个句子(段落)在文章的什么地方,开头。中间还是最后?如果是开头,有以下几种可能:指出中心,设置悬念,引导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发展;如果是在中间,起连接作用(过渡);如果是在结尾,会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照顾整体结构...

第二步:答案格式可以固定为:就内容而言,在……起作用;在结构上,它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省略号的内容将对应于上一步)

比如陕西省课改区初中毕业会考第13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涉及到‘我’帮程海修改作文。从全文的结构来看,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注意这个问题只问结构。)答案是,作文的修改既是文章的缘起,也是饭卡交换的伏笔和陪衬,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四或三步

这种问题在说明文中经常出现,就是一个副词(全部,部分,全部,大概,可能,据说……)可以删掉吗?回答这类问题可以分为三步:①没有;②解释本文中副词的意义;(3)如果把句子去掉,就太绝对了,体现不出解释语言的科学性(生动性、准确性、严谨性)。

比如山西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13题:“划线文本中的‘说’字能否去掉,根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作简要分析?”

回答:不是,“据说”是指没有确切的历史证明,引用的资料是听说的。如果去掉,就变成了肯定,与事实不符,不符合解释语言准确性的要求。

五或三种分析方法

学生们认为最难回答的问题是“理解句子的意义和功能”。

其实这种题目不一定是答题技巧:

我们可以先分析句子的特点和位置;然后分析其表意功能和结构功能;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哪个是句子表达中最关键的词,并指出其语境意义。

比如,如何理解河南省中考第12题第(11)段中期待与骄傲的泡沫?(3分)

首先分析这是一个比喻句;其次,分析表明,所有的期望和骄傲都像泡沫;最后,关键词是“期待”“骄傲”“泡沫”。结合语境,回答如下:①老人盼望和亲人在一起,和别人谈论自己的后代;

2以有这么多儿孙为荣;她对儿孙的期望就像泡沫一样不可实现。

六、进入角色的方法

《2007年连云港市高考复习指导考试须知》指出,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分析总结能力、欣赏评价能力。

做这样的题,我们最好进入角色,把自己放在文章里,这就像让你主演一部电影。只有你把感情投入进去,用心去理解,把握文章的角度,才会更准确。比如《河北省课改实验区毕业考试》第22题问:“西尔维娅对年轻人的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问题23:“西尔维娅是个什么样的小女孩?”

这是回答这类问题最恰当的方式。如果我们以一个小女孩的身份进入文章,不难发现,小女孩“我”在第一次见到年轻人的时候是非常害怕的。认识了年轻人之后,我内心感受到了爱;年轻人走后,西尔维娅一直想念他;我们不难发现,西尔维娅是一个天真、固执己见、热爱自然的小女孩。

七。其他方法:

(1)指示代词所指的,一般在指示代词前面。找到后,在指示代词所在的句子里读,看是否合适。

(2)一个句子(段落)中用的是什么解释方法(演示方法),作用是什么?

找出方法并不难。关键是后一个问题。我们可以遵循以下模式:准确地(生动地、形象地、科学地)解释(论证)这句话(这段话)的解释中心(中心论点、分论点)...);

(3)评价和欣赏一句话,首先要评价其写作特点和语言特点,比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然后再评价其思想内涵,即明确这句话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示和教育...

(4)总结一个段落案例,必须有两个要素:谁做的,什么做的;其他要素,如时间、地点、环境等,如果有特定的意义,也要总结。

当然,现代汉语阅读包罗万象,题型层出不穷,形式千变万化,但我们在答题时,只需要注意:(1)仔细审题,理解题意,然后作答,而不是看文意,轻松作答;(2)记忆各种文体的阅读知识,避免知识错误;(3)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技巧。

把握住以上几点,相信我们都会取得满意的结果。

记叙文阅读和回答技巧

1.叙事六要素?

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2.找主题句?

寻找第一段或最后一段中的抒情句子。针对一节中的主题句,要在这一节中找议论文和抒情的句子,尤其是结尾部分。

3.文章的内容是什么?

方法:看题目,看人(事),看事件,综合归纳。

这篇文章叙述(描述和解释)...和显示(赞扬和揭示)...

4.物质组织的特点是什么?

选择紧密围绕中心的典型事件,进行适当的剪裁和细节处理。

5.分层次?

(1)除以时间(找出表示时间的短语)

(2)根据位置(找到表示位置的短语)

(3)根据事物的发展过程(找到每个事件)

(4)总分(掐头去尾)

6.有哪些叙事线索和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情感。

作用:它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文章条理清晰。

7.为文章写一个标题。

找到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的情感

8.填写阅读卡。

按照要求找原文,然后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目(有时在括号内)。

9.叙事顺序和功能是什么?

(1)时间顺序(根据事件的顺序)

作用:叙事有始有终,条理清晰,读起来条理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解释前面发生的事情。)

作用:引起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淡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入(叙述时打断线索,插入另一个相关的东西。)

作用:补充和衬托情节,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实的叙述(略)

10.语言特色?

结合上下文和修辞方法,从下列陈述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言简意赅,准确严谨,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来分析。

11.写作技巧和功能?(包括修辞)

(1)拟人化技术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行动,使事物个性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2)隐喻技巧

生动简洁地描述事情,说明道理。

(3)夸张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对所描述的事物赋予特定的含义表达了…的感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技术

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对比)技术

用次要的人或物衬托主要的人或物,突出主要的人或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

(7)讽刺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想先促进后抑制

先贬低再赞美所描述的对象,上下文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有意想不到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自始至终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2.修辞方法和功能

(1)比喻:生动简洁地描述事物,说明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行动,将事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3)夸张:突出特点,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强烈的印象。

(4)排比:组织清晰,节奏鲜明,语言潜力增强,长于抒情。

(5)双重性:形式工整,音韵和谐,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6)重复:强调某种意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7)提问:自问自答,吸引注意力,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明确,语气强烈,抒情性强。

注意:一定要结合相关句子来分析。

13.具体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方法:联系词语的本义,解释文中的意思,找出其所指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的作用。

14.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

抓住关键词,分析其特点和意义,然后结合上下文进行解释。

15.句子在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

(1)继续上面的。

(2)打开下面(引出下面)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下文做铺垫。

16.表情?

叙述,讨论,抒情,描述和解释

17.论证在叙事中的作用是什么?

启发读者思考,指出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8.抒情性在叙事中的作用?

表达作者真挚深刻的感情,激起读者的感情,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9.描述的类型和功能?

类别:(1)人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

(9)场景描述(10)环境描述(11)细节描述

作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0.散文有什么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21.什么样的散文?(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22.什么样的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短篇小说

23.小说的三个要素是什么?人,环境,情节

24.环境的类型和功能是什么?

(1)自然环境:

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的空间,以烘托人物的情绪。

(2)社会环境

说明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烘托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25.剧情有哪些部分?

开始、发展、高潮、结束

26.继续写小说的结局。

按照小说故事发展的规律继续写,要简洁、含蓄、有哲理、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