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暴乱
路易十四
路易·迪厄多内·波旁(Louis-Dieudonné,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自号太阳王(法语:le Roi Soleil,英语:the Sun King),是法国波旁王朝著名的国王,纳瓦拉国王,巴塞罗那伯爵,1643年5月14日— 1715年9月1日在位。是法王路易十三的长子,出生于法国圣日耳曼昂莱,王弟奥尔良公爵菲利普则于1640年出生。他的母亲奥地利的安娜摄政,直到1661年红衣主教马扎然死后他才真正开始亲政。他的执政期是欧洲君主专制的典型和榜样。
在红衣主教阿尔芒·让·德·普莱西·李希留和马萨林的外交成果的支持下,路易十四在法国建立了一个君主专制的、巴洛克式的专制王国。他发动战争、在凡尔赛宫举行豪华的夜宴、资助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来为他自己增光。在财政大臣让·巴普蒂斯特·柯尔贝的帮助下,他将整个法国的官僚机构集中于他的周围,以此强化法王的军事、财政和机构的决策权。对他执政不利的事件有:与教皇之间的不和、对胡格诺派教徒的迫害以及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他执政的后期,找后继人选找得很辛苦。 路易十四一***执政72年,是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
1638年9月5日,路易十四诞生于圣日耳曼(Saint-Germain-en-Laye)的王室城堡。他是法王路易十三和王后奥地利的安娜(Anne d'Autriche,虽然她的称号是“奥地利”,但事实上她是一位西班牙公主,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的女儿)的长子。1643年,路易继任法兰西国王,那时他还是个年幼的孩子,之后一直统治法国到1715 年其生日前4天去世为止,享年77岁。 路易十四铜像
路易十四22岁时才开始对统治国家感兴趣,令所有人吃惊的是,他相当擅长此道。路易十四统治法国前后达72年之久。因曾在话剧中出演过太阳神阿波罗,他被称为太阳王(Roi Soleil)。 是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 路易十四在当时被看做一个奇迹,因为他的父母结婚23年没有子女。他四岁时(1643)就登基做国王了,他的母亲奥地利的安娜代他执政,但此后的18年中红衣主教马萨林是法国的真正统治者。直到1661年茹尔·马扎然死后他才开始亲政。他的执政期是欧洲君主专制的典型和榜样。 在红衣主教阿尔芒·让·德·普莱西·黎世留和马扎然的外交成果的支持下,路易十四在法国建立了一个以他为中心的、巴洛克式的专制王国。他发动战争、在凡尔赛宫举行豪华的庆祝、资助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来为他自己增光。在他的大臣如让·巴普蒂斯特·柯尔贝的帮助下他将整个法国的官僚机构集中于他的周围,以此增强了法王的军事、财政和机构的力量。对他执政不利的事件有他与教皇之间的不和,他对胡格诺派教徒的迫害以及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他执政期的后期法国国库空虚濒临破产。 1660年路易与西班牙公主玛丽-泰蕾兹结婚,1683年玛丽-泰蕾兹死后他又与地位比他低的曼特农女侯爵弗朗索瓦丝·徳·奥比尼结婚。路易比他的儿子和最大的孙子活的都长,他的曾孙路易十五才继了他的位.
路易年轻时法国发生了一次巨大的暴乱(投石党,1648-1653),它主要是针对马萨林主教的政策。这次暴乱对路易可能影响很大,他决定永不允许这样的暴乱重现。 路易十四戎装像
路易十四和他的大臣柯尔贝都是重商主义的信奉者,他们按这个理论在法国积蓄了许多贵金属。在他的统治期内法国参加了四次大的战争:1667至1668年与西班牙争夺荷兰,1672至1688年与荷兰的战争,1688至1697年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间的九年战争以及1702年至1713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这些战争耗尽了法国的国库,使国家陷入高债之中。 1674年法国政府从一个私人企业手中买下了马提尼克岛。 1689年路易十四发布了“黑法”(Code Noir)允许在法国所有殖民地贩卖奴隶。 路易十四生前扩大了法国的疆域,使其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和文化中心。17和18世纪里法语是欧洲外交和上流社会的通用语言。18世纪的俄罗斯上层贵族说法语的比说俄语的多。但与此同时法国负债沉重,法国人民的生活穷困潦倒。
当路易十四1661年开始掌政时,法国已经濒临破产了。通过大量的战争和宫廷的支出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货币的流通。他统治的晚期估计法国税收的一半用在凡尔赛宫的支出中。此外许多钱财消失在官僚机构的贪污中。 当时法国的税收有商业税(aides, douanes)、盐税(gabelle)和土地税(taille)。当时法国过时的税收制度规定贵族和僧侣不必纳税,因此沉重的税务负担就完全落到农民和正在兴起的中产阶级(市民)身上了。后来法国大革命的原因之一就是对法国税收制度不公平的不满。 路易十四的财政部长柯尔贝通过克服贪污和整顿官僚机构的方法来提高法国的税收,但这些手段还是无法降低法国的巨债。 柯尔贝实行重商主义,他既认为国家的财富越多越好,财富越多,国力就越强。因此,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大力发展工商业。这些措施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导致各个国家争相效尤。引起了商业竞争。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路易十四被称作“太阳王”。把君主比作太阳,可能不仅仅是因为路易十四敢于喊出“朕即天下”,并缔造了法国封建史上最鼎盛的时期,同时也因为他在宫廷里掀起了一股“金光四射”的奢华之风,并把这股风气吹遍了整个法国大地。从以恢宏奢华而举世闻名的凡尔赛宫、相当于法国全年税收一半的庞大宫廷开支,到富丽堂皇的宫殿里没日没夜极尽奢华的宴会,我们不难想象,在这样一位“太阳般耀眼”的国王的影响下,十七世纪法国人的餐桌是怎样的丰盛和令人垂涎。下面就让我们到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举行的一次招待晚宴中去感受一下太阳王时期法国“奢华”的餐饮文化。 今天,国王请了三十位客人到凡尔赛宫聚餐,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而且这些人都位高权重,包括皇帝内侍、卫队长、御医、宫廷神甫等。 首先,我们需要一张可以容纳31个人的桌子,桌子的形状为方形、圆形、长条形或是椭圆形。14个人在左,十四个人在右,主人一个人坐在上座,另外两个人坐在下座。白色桌布不能仅盖住桌面,得每个边都垂到地面。 根据当时的风尚,要在桌子的四个角上各摆一盆有肉有菜的鲜汤,四盆汤两两之间放一个盘碟架,每盆汤旁放一个专用的大盐盅以便调味。桌子中间摆满供客人自取的小盐盅和用来放大盘菜肴的转盘。给客人用餐的盘子不能用平盘,而要用那种很深的大汤盘,既方便盛汤,又可以让客人们一次性取足自己需要的食物。如果客人因盘子太小而取的菜不够吃,他们就得一次次地再从放菜的大盘子里取——毕竟把刚从嘴里拿出来的勺子一下伸到大盘里取东西,可能会引起别的客人的反感。这个规矩是从路易十四时期才开始出现的。十七世纪中期之前,即使是贵族家庭,朋友聚会或家庭聚餐的时候,大家也都无所避忌地在一个盆里喝汤——说白了就是还在吃“大锅饭”,尚未形成今天西餐“分餐”的习惯。 国王使用的餐具是金子做的,而王公贵族则用镀金的餐具。盘子的左边放叉,右边放刀,摆放的顺序是从主座开始一直往下摆放。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刀叉也是从路易十四时期开始流行的,可是路易十四本人拒绝使用刀叉,而喜欢用手抓东西吃,还要求那些使用刀叉的大臣们在跟他***餐时也用手抓着吃。使用刀叉的动作都带有强攻击性,如切、刺,用的是蛮劲,不似使用筷子,主要靠托、夹,用的是巧劲,动作轻柔,跟刀叉潜在的攻击性大相径庭。也许正是因为路易十四担心餐桌上的刀叉成为皇位的威胁,所以在凡尔赛宫的餐桌上是看不到刀叉的。 餐前准备做完了,便要举行一个入餐仪式,这是太阳王在1661年所规定,直到路易十六之后才被废除。仪式在国王寝室的前厅举行,所有参加宴会的来宾,都必须着装整齐,列队站在桌子前等候,只有少数几位地位极高的女士可以坐着等候。书记官和仆人则在旁边等候差遣。如果晚宴是事先向大众宣布过的,那仪式就会更加隆重,菜肴也会更加丰盛,为的是给大众做出一个榜样,并显示皇帝的尊严。 这时,国王总管高喊一声:“让我们分享国王赐给的肉吧!”然后用一根用金百合(法国王室的象征)装饰的单簧管吹出几个音调,宣告晚宴正式开始。 仆人给每位客人端上一个菜盘。上菜也有讲究,第一份菜要先给主人右手边第一位客人,第二份给左边第一位客人,先右后左,以显示右手边的客人地位较高。菜盘里装的就是这次晚宴的头盘:鲜美的肉菜汤,精心制作的肉馅或是口感浓郁的面包汤。吃饭先喝汤,这和广东人的习惯很相近。主人通常会准备两到三种不同的汤,譬如营养汤(其实就是炖的时间比较长的肉菜汤),“王后”汤(在汤里放入鹧鸪肉馅或雉鸡肉馅的一种汤,有时会加点黄油),还有比斯克酱虾汤。除了好喝的汤,还有几种肉馅、洋蓟、蘑菇等配料和大面包供给客人。面包个头必须大,每一个要够一位大胃口的男士吃,甚至它的面包皮要够一位女士用来蘸汤吃。而国王的面包总是比其他人的软很多,因为路易十四的牙很不好。这时你会发现,有的客人喝的是皇后汤,其他人品尝的则是比斯克酱虾汤。这并不是仆人们搞错了,而是十七世纪流行的做法———半客人得到的是“王后”汤,其他客人则是比斯克酱虾汤,喝完之后再换另外一种。不同的汤搭配不同的肉馅,也可以就着面包吃,一般都是口味清淡的伴着味道浓烈的。 在上第二道菜之前,仆人必须为每位客人换上一副新的餐具,并递上一条湿毛巾擦手,这是上菜前的必备程序。第二道菜也属于头盘,算是一道大杂烩,食品主要是小块的烤肉、热馅饼、圆面包、火腿、香肠、腊肠,还有作为前餐的水果。装满食物的大盘子绝不会放在比较尊贵的客人面前,因为这会阻挡了这位客人的视线,造成他给别人传递食物或讲话的不便。 到了第三道菜宴会才真正进入高潮,牛肉、小牛肉、绵羊肉都可以作为第三道菜的主角,做法一般是烤、浓汤煮或做成肉馅儿。现在流行的羊羔肉在当时被认为是“没味儿”而上不了餐桌。如果是烤肉的话,肉的中间要放入橙子、柠檬或橄榄让烤肉更加鲜香,油而不腻。 接下来的小烤肉,材料多以鸟类为主,中世纪流行的天鹅、鹤、鹭在路易十四的年代已经被鸽子、鸡、鸭所代替。供给国王的鸭都是在法国西北部鲁昂饲养的,鸡则是在勒芒饲养的,为了让这些家禽吃起来更具肉香,喂养时还要添加一些植物香料在食物里。 当然,宴会中少不了鱼类:最受欢迎的河鱼是鲑鱼和鳟鱼,海鱼则有鳕鱼和鳎鱼。鱼受到法国人的喜爱不只因为它的肉质鲜美,还因为它是斋戒日里惟一可以吃到的“肉”。路易十四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所以他规定每个星期的三、五、六和其它宗教节日都必须斋戒,斋戒日里只能在晚祷之后吃一顿饭,并且禁食一切肉类和酒类。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聪明的厨师想出法子,把“鱼做成肉”,美其名曰“素肉”。 冷盘是晚宴的第六道菜。蔬菜沙拉搭配五颜六色的果冻,放在桌子中间,煞是好看。常用的蔬菜有蘑菇、卷心菜、洋蓟、茼蒿,还有路易十四非常喜欢的小豌豆。可是怎么没有土豆?那可是现在法国人每餐必吃的东西。其实土豆在路易十四时期还登不上大雅之堂,到了路易十五时期,它才拥有了餐桌上的一席之地。 水果则是宴会的压轴。精致的水果篮、各式各样液体或固体的果酱、裹着不同口味糖衣(有麝香味的也有龙涎香的)的茴香豆、非常受法国人欢迎的小杏仁饼,还有开始风行法国的巧克力等着各位客人。巧克力进入法国是在16世纪路易十三的时候。由于路易十四的王后非常喜爱这种食品,牙齿并不健康的“太阳王”还是在她的劝说下允许进口制作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路易十四戏称巧克力为“蒙骗肚子的食品”。 说到现在,你可能会觉得缺少点什么东西?美妙的菜肴似乎少了一个很重要的搭配?没错,我们还没提到葡萄酒——法国最引以为豪的珍宝,在这样一个美妙的晚宴上怎么可以少了她的存在。路易十四时期,最好的红葡萄酒来自勃艮第、欧塞尔和库兰热。而宫廷宴会用的必须是四年以上的葡萄酒。利口酒和冰冻过的酒也是路易十四的最爱。由于一个领主向路易十四提出,女人喝的含酒精的酒比男人还要多,为了控制过量饮酒,咖啡也开始成为一种宴会的饮品,在这个时期流行起来。 吃完甜点喝完饮料之后,这场晚宴也告一段落。不过,路易十四招待客人可不是简简单单吃一顿饭就行了,那样会显得有失国王的身份。在享受了这美妙的一餐之后,喜欢搞“Party”的国王会邀请所有的来宾参加一场盛大的舞会。“盛世”必须要以繁复的礼仪,丰盛的美食,奢华的排场,热闹喧哗的不眠夜来阐释,不然的话,“朕即天下”这句话岂非徒有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