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的散文《秦腔》带给我们怎样的文化情怀?
强秦在这部作品中仍然贯彻了贾平凹的文学整体主义观,同时贾平凹也建构了一种新的叙事伦理。看秦腔需要耐心,秦腔人物众多,叙事细致,却没有《废都》《高老庄》那样清晰的故事线索。秦腔“写了很多讨厌的日子”。所以,就叙事本身而言,秦腔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在40多万字的篇幅里,放弃故事主线,用琐碎的细节、对话、场景来架构整部小说,需要作者有很好的细节雕琢能力,也需要作者很好的控制叙事节奏。秦腔做到了。在当代中国,像“秦腔”这种反对“宏大叙事”、张扬日常生活精神的作品相当少见。秦腔写的庆丰街的故事,前后不长,他却能写得那么细致,那么真实,那么耐心,创造的现实景观是那么巨大。正如作家王彪所说,贾平凹写秦腔是“雄心勃勃的”,它“从最小的角落里用细节和琐碎的人事一页一页地翻,涓涓细流蔓延扩散。其次,秦腔是非常琐碎、密集、日常的当代生活。这种生活是封闭的,想写好不容易。很多作家能把虚构的历史场景写得很好,但面对当下的日常生活却无所适从,这说明很多时候日常生活更能考验作家。描写日常生活是中国小说的一大传统。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如《金瓶梅》和《红楼梦》,描述了那个时代的日常生活,从而为我们生动地保留了那个时代的“肉”——日常生活是一个时代的真正“肉”。在当代,虽然很多作家写的都是当下的日常生活,但这些人写的当代生活大多是概念性的或简单化的,可以概括、分析、陈述;贾平凹的当代生活则不同。它的日常生活就像流水,看似自由流淌。事实上,它有自己的河道。你很难用现成的结论来概括。更多的是一种状态,只是站在那里,贾平凹写出来的。这就是创造。我一直认为,在最日常、最日常的地方,写出真情实感,写出人性的艰难,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