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标题在文学文本中的作用有哪些?
二、考点解读:
标题就是文章的标题。通常称为文章的“眼”,既然是“眼”,就一定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文章精髓的提炼、概括和浓缩。往往一个好的标题能穿透文章内容的概括,让人从这个“眼”窥探到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标题。因为标题往往是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而线索往往可以是一句简洁精辟的话,一个富有个性或特殊意义的文章中人物的行为或动作,甚至是一件事。(例如小物体、植物、小动物等。)有些线索往往是贯穿全文的人物情绪的变化,这根线把全文串起来,让原本散落的珍珠变成了可爱的珍珠项链。
有些标题经常显示文章在谈论什么和作者的想法。有些标题可以直接指出文章的主题,清晰而中肯。有些标题是象征性的,有些则充满了文学色彩。所以,考虑一个标题的好处,要从多方面考虑,也就是要考虑它的浅层意义和深层意义。一般来说,这类考题的主要问题是:1,题目的好处?2.为什么要用这个标题?3.题目是什么意思?现在文章题目也是从角度来考,看你对作品理解的深度。
三、考题举例:
【例题1】2002年中考阅读材料:阅读、养气、写作。
这篇文章的标题说明了文章在说什么,也说明了作者的思路:先申明读书是为了养气,再申明养气可以促进写作。
这也是命题人在设计考题时的重点。比如有一个题目,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旨。”如果从题目入手,理解和把握全文,分数应该不在话下。但也有考生未能关注文章的主题,错误地回答了“读书是为了更好地写作”和“读好书,陶冶情操”。
比如“靠近你的腿”,“从全文来看,题目“靠近你的腿”的意思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如果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就能准确回答这个问题:(1)用自己的腿走路。(2)用自己的力量去“赚”一份开放快乐的生活。有的考生不是从全文的把握来思考,而是单方面从文本中“解释”,错误地回答“照顾好你的两条腿”。这样是拿不到分的。
【例2】《爱情链》
下雪的时候,我特意驱车千里来到石家庄,给我资助的学生送棉衣。临走的时候,男孩怯生生的说:“阿姨,我在想我以后怎么报答你呢?”我说:“我不需要你报答我。我只是希望有一天如果你能帮助别人,你一定要帮助他们。”雪花飘飘,是男孩的红眼睛。话一出口,我的眼里就充满了泪水。多么熟悉的一个词。这是高叔叔十年前告诉我的。多年以后,我不想把这件事告诉另一个人。
有时候一件事或一个人可以改变你的一生。
三年前,我从北方的一个小镇来到天津读书。快毕业的时候,去看望一个朋友,遇到了同病房的高大爷。他问我:“毕业后我会被分配到哪里?”我说:“我考上了大公司,但是要交3000块的跨省费,说不定就回家了。”3000元是我父亲一年多的工资,我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高叔叔说:“不要错过留在大城市的机会。如果是经济困难,我会帮你的,孩子。如果失去了机会,你会后悔一辈子的。”“谢谢,我借给你了,以后一定还你。”大叔笑了笑,没说话。那时候春天很冷。偶然相遇的心,帮我改变了命运,多年后依然温暖着我的心。
就这样,我顺利进入了一家大公司。到那年春节,我已经存了1500元。我去找高叔叔,我说:“我先付你一半,剩下的可能以后再给你,因为我还要上学。”“孩子,我不要你还给我,也不需要你报答我。我只是希望,如果有一天你能帮助别人,你一定要帮助他。”
高叔叔平时很安静。我对他的生活一无所知,只知道他住在养老院。后来去外地工作了几年,回来的时候高大爷已经不见了。
去年,我在一次招商会上偶然看到一张名片。这个组合的名字和高伯伯的一样。我好奇地打电话。真的是高伯伯的公司。原来他是晋城有名的民营企业家。
多年不见,高叔叔满头白发。没问就交了1500元。“高叔叔,这是我欠你的钱。”“儿子,你欠我钱吗?”“是的,这一直是我的心病。我欠你太多了。”“好吧,既然是孩子的意愿,我就接受了。”1500元对今天是有钱人的高大爷来说可能微不足道,但这还是我半个月的工资,但我一定要还给他,因为诚信无价。高大爷说,他的公司从小到大靠诚信发展到今天,一分钱一分货,一万块钱的生意一样重要。
我跟高叔叔说我资助了一个和我一样的长白山学生,他很开心。他说,他是靠着乡亲们一勺米、一个鸡蛋的积累才得以完成学业的,这份朴实的感情让他受益终生。他说人在世上,相识是一种缘分,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宏观看世界,微观看人。
一件事可以温暖一个人的一生。我真的感觉到了,我把它给了另一个人。爱的传递就像编织了一条美丽的项链,串起陌生人,在黑暗的路上用光和互照温暖整个人生。(07奉贤19)
仔细阅读全文,谈谈题目“爱情链”的含义:
1,村里的人,我和高大爷帮助别人渡过难关,让爱心传递下去。
2.如果每个人都参与到爱的传递中来,这个世界将会更加温暖,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答案很详细:学生一看,肯定马上想到爱的传递,从主题的角度去思考,所以会停留在一个方面的思考。仅仅从主题的角度去思考是不够的,还要从文章的内容去考虑。文章先是写我资助了一个小男孩,然后回忆我是从高叔叔那里得到的资助。见到高大爷,才知道他也是当年村里人资助,才完成学业的。其实不难想到,这个赞助就是爱,而且这个赞助是一个链条,一个一个,所以按照时间,然后村民会传给高大爷,再传给我,再传给小男孩。那么应该传承什么呢?写清楚。这样,如果从主题上考虑,答案就完整了。
【例3】“专项检查”
她是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女孩,她的父母借钱支付她的大学教育。就在她离开学校的时候,她过度劳累的父亲诊断出了肺癌。
孩子要养不留,女孩欲哭无泪:工作还没着落,家里穷,就算卖血也弥补不了住院费。医学院护理系毕业后,她只能把父亲安顿在家里,告诉母亲好好照顾她,然后去医院应聘。
漫长的等待耗尽了她最后的自尊。当她走进这家在医学界颇有名气的私立医院时,再看一眼队伍就忍不住泪流满面。她哭着说出了自己的困境,恳求立即采取行动来拯救她奄奄一息的父亲。
女孩的孝心感动了医院,医院破例让她不考了,说是试用一个月。
这个女孩努力工作。只要她能顺利通过考试,每月4000元的工资,既是维持父亲生活的希望,也是她美好未来的开始。
她的努力终于赢得了信任。半个月后,护士长指派她担任高级病房的责任护士,独立担任一名肝癌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在执行医嘱时,女孩惊呆了:医生曾经给她父亲开了同样的处方:一种进口化疗药,300多元,一天三次静脉注射。
姑娘淡定而忙碌,粉末状的药在生理盐水中溶解后依然无色透明。此时,谁也看不出她心里掀起了怎样的波澜。
治疗室里只有她一个人。姑娘赶紧藏好三颗药,把生理盐水放进治疗托盘,淡定地抬进病房。
“爸爸,护士给你换了药。”在一个同龄女孩的陪伴下,一声轻轻的呼唤让她心颤:躺在床上,父亲的生命危在旦夕。“这药有特效,我们用着就好。”温柔的声音安慰着他的父亲。拿着治疗托盘的手微微颤抖。她用颤抖的双手,把输液管从滴着药水的药瓶里拔出来,插进盐水的瓶子里。只耽误了一个疗程,她就固执地想:只要他们发现没用,就马上换另一种药。反正病人有的是钱。
但她一回到治疗室,女孩就瘫倒在椅子上。她想象着接下来的场景:推开门,漫不经心地走进值班室,打开衣柜,把三种药放进手提袋。突然,她哆嗦了一下,好像刚从一场可怕的噩梦中逃出来。她清醒了,清醒地意识到,每次走那条路,都会践踏自己无辜的良心。
短短几分钟,却奋斗了一个世纪。女孩鼓起勇气叫护士长,平静地说:“12床在滴盐水,我,我没灌。”
护士长爆发出幸福的笑容:“真的,你连这种经历都有。我只是想提醒你,化疗前,如果病人在输液,一定要用生理盐水冲洗掉滴管里的残药。”没让女孩多说什么,护士长竖起大拇指:“你真棒!”"
女孩的试用期在那天提前结束了。同时医院和她签了聘用合同,还预支了半年工资给她父亲治病。女孩欣喜若狂,眼里含着泪,向决定她命运,成全她孝心的人深深鞠躬!
后来女孩才知道,其实是一场特殊的考试。一切都在护士长的眼里。只要三种药放在手提袋里等着她,就一定会导致被开除的命运。
谨慎独立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因为很多时候,只有我们自己的良心在监督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题目:作者为什么把“专项考试”作为文章的题目?
1.这篇文章是一个关于护士在医院给病人输液的普通故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考试,所以比较特殊。
2.女孩想利用职务之便,偷病人的药救父亲。在矛盾中挣扎后,她找到了自己的良心,守住了道德底线,通过了一场人生的“考试”。
回答详细:看到题目首先想到的是“考试”这个词。我们平时考试是什么形式?这篇论文里的这个考试和我们平时的考试明显不一样,所以有点特别。这很特别,因为护士给病人输液。所以这种输液是很常见的事情。护士在医院每天要做的事情都和考试有关。基于此,我们从文章的内容和主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原来女孩想拿病人的药给父亲治病。最后,她的良心发现,她守住了道德底线,照常通过了考试,但这次考试不是在考场,而是在医院,所以很特别。
【例4】“成功就是爬上远山。”
艾伦·约翰逊的名字已经为人所知很久了。我想每个练习跨栏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就像足球运动员知道贝利,篮球运动员知道乔丹一样。
事实上,我一直很关心约翰逊。我知道他以前和我一样练跳远,但是左腿韧带的一次受伤让他选择了跨栏。我为他感到高兴。如果他真的去练跳远了,跨栏界就少了一个王者。在1100米栏的20个成绩中,有他是当之无愧的“跨栏王”。
当我第一次练习跨栏时,我不敢期望有一天能看到约翰逊。必须承认,他已经成为我的偶像。在我看来,他是一座遥远的山,我到达山脚的那一天都很遥远,更别说穿越了。
我清楚的记得2001在埃德蒙顿举行的国际田径锦标赛,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约翰逊。可惜那个时候,我还有点不成熟。虽然我跑了13秒51,基本发挥了自己的水平,但是这个成绩在世界上太普通了。所以我没进决赛。我只能以旁观者的身份感受约翰逊的闪电般速度。那一次,他以13.04秒的成绩夺冠。我暗暗问自己:刘翔,你以后能跑得和他一样快吗?"
比赛一结束,我就找到约翰逊,请他给我签名。然后,我和他合了影。约翰逊对我非常礼貌和友好。
2002年,我参加了在希腊雅典举行的国际室内田径锦标赛。那是我第一次和约翰逊并肩站在t台上,也是我第一次和他竞争。但是真的很可惜,过第二个栏的时候摔倒了,根本没有跑完全程。我只能看到约翰逊的背影。
随着成绩逐渐提高,我和约翰逊面对面的“把戏”越来越多。有时候,回想起那段历史,不禁有些气馁。在整个2003年,约翰逊和我竞争了近65,438+00次,我没有一次胜利就被淘汰了。但我们能看到的是,我的成绩从徘徊在第四第五逐渐提高到了前三。更多的时候,我一直是第二名,而约翰逊一直是第一名。
毫无疑问,那时候的约翰逊依然像一座山一样矗立在我面前,但我隐约觉得这座山已经远没有当初那么遥远了。我甚至觉得自己已经站在了山脚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爬上去!
2004年5月8日,日本大阪,国际田联大奖赛。
我一直等待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
我跑了13.06秒,而约翰逊的成绩是13.13秒。我第一次面对面打败了约翰逊。早些时候在瑞士洛桑,我跑了13秒12,赢了他13秒17,但那时候我们不在一个组,所以不是面对面,我完全没有赢他的感觉。
但是,当我第一次冲过终点,第一次让约翰逊看到我的背影时,很奇怪,我并没有特别激动。虽然,我跑了13.06,打破了我原来的亚洲纪录13.12,这个成绩也是当年的世界最好。
但在数万名观众的喊叫声中,我还是有点困惑:我打败了约翰逊?是真的吗?/你不说。
是约翰逊让我意识到这是真的。比赛结束后,他第一个来找我。那是同样友好的微笑。他拍拍我的肩膀说:“干得好,恭喜!”“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都是真的。我打败了世界“跨栏王”!
18: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成功就是爬上远山》(5分)。
回答详细:看到题目是比喻句,比喻。然后找出相似点,再从字面意思到文章内容和所表达的深层意思进行思考和理解。而且题目直接反映主题,是线索,要多方面考虑,不能遗漏。所以题目有很多好处,只要表达的时候写清楚就行。
用的是比喻修辞,相似的是成为奥运冠军的过程和爬山一样艰辛,就像一座遥远的山,只有爬上去才有希望成功。题目不仅生动地阐述了“我”超越前奥运冠军约翰逊打破世界纪录的艰难过程,而且全文的写作思路(线索)通俗易懂,中心突出。(修辞内容3分,中心1分,表达1分)
五、答题思路、技巧和注意事项
要回答这样的问题,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的标题。然后仔细阅读文章,再思考:文章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题目是不是文章的线索。标题有没有什么象征意义,是不是比喻句,标题字面上传达了什么信息,这段文字背后包含了什么深层含义。然后根据仔细阅读文章后捕捉到的主要内容、作品所反映的主题等信息,经过深思熟虑,最终把自己认为的东西进行分类,哪些是浅层意思,哪些是深层意思。不仅要注意回答线索、基本意义、引申意义和象征意义,即浅层意义和深层意义,还要注意用词表达清楚的过程。
第一卷
[例1]“老海棠树”
奶奶,和我记忆中的一棵老海棠树分不开;就好像他们从来没有在一起过。
老海棠树有两根粗枝,弯得像躺椅。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每天都爬上去在那里玩耍。奶奶在树下喊:“快下来,快下来,你就在上面呆一天?”是的,我在那里看图画书,用弹弓四处射击,甚至在那里做作业。“你也在上面吃米饭吗?”是的,吃吧。奶奶把好吃的举过头顶,我的腿紧紧抓住树枝,一轮海中的月亮接住了菜。“你觉得呢,也睡在上面?”没错。被花香包围,嗡嗡作响,春风抚着你的脸,是花雨沾着一尘不染的海棠。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看着我。。。。。。
春天,老海棠树摇树摇花,抖落雪花般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时不时地唠叨我:“你怎么不下来帮我?”你的小手糊得多快啊!“我在树上一句一句唱。奶奶又道:“我求你了吗?这次工作很紧!”我说,“我爸妈根本不想让你糊那傻逼东西,可你非要这么累啊!奶奶便不言语,直起腰来,专心贴她的纸包。"。
还是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树荫下,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补花的活,戴着老花镜,把头埋在床单或者被子里,一针一针的缝。天快黑的时候,她冲我吼道:“你就不能去洗菜吗?”?你没看见我太忙了吗?“我从树上跳下来,洗菜,乱洗东西。奶奶生气了:“你上班上学,就这样?"奶奶推开手中的活计说:"我得给你做一辈子饭?我不能有自己的工作吗?”这次我停止了说话。
有一年秋天,那棵老海棠树仍然果实累累,枝叶繁茂。那时候我年纪大了,在外打工,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弓着背。早上天还没亮,奶奶就起来扫院子了。“唰唰”的声音把我吵醒了,赶紧跑出去:“你休息吧,我来,我保证用不了三分钟。”但是这次奶奶不想要我的帮助。“你刚回来,去休息吧。”
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的枯枝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奶奶经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过一本识字课本,然后逐字逐句地读报纸的头版新闻。那一次,奶奶拿着报纸,小心翼翼地走近我:“告诉我这一段,是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回答:不知道。另外,你学那个东西有用吗?”奶奶马上什么也没说,只是低头看着报纸,久久没有移开目光。我的心突然一紧,但我知道这是无法弥补的。”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最后抬起头的时候,眼里没有责备。
现在,奶奶已经离开了我。在我的梦里,在我的祈祷里,那棵老海棠树飘走了,跟着我奶奶,陪着她,围着她;奶奶坐在树的花里和地的树荫下,看着我,或者时不时让我告诉她:“这一段是什么意思?”——这个形象,一年一年地定格在我的向往里,定格在我永远的遗憾里。
07联考18题
问题18:从全文来看,以《老海棠树》为题的好处如下
1,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
2.含蓄生动的表达了我和奶奶之间的深情。
详细回答:首先,题目是全文的线索,这是优势,写作思路清晰。而且标题是象征性的,这是另一个优势。然后从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去思考,那么以此作为文章标题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文章标题含蓄而文艺。
【例2】“捐棉袄里的纸条”
1996 10,陕西省镇安县丰和村按时向农民发放各地捐赠的棉衣。村里有一个王兴家庭,家里四个上学的孩子没有衣服御寒。村里给了王家一件灰色的棉袄。她家的长女王翠上小学四年级。这件棉袄是王翠穿的。王翠在他的棉袄口袋里发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有一行漂亮的字迹:“孩子,当你穿上这件棉袄的时候,我们相遇了。你多大了,叫什么名字?我想你还在学校。如果你上学遇到困难,请联系我,我可以帮助你!”中国农业银行南京中华门支行李思建签字。
父亲王宝珊对王翠兄妹说:“李阿姨的恩情,我们应该铭记在心。虽然我们家现在很困难,但是咬紧牙关也是可以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打扰别人。”
爸爸的好胜心和自尊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王翠。她懂事地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纸条折好,放进一本书里,放在家里唯一的一个盒子下面。
从那以后,王翠学习越来越努力。她常常会想,在遥远的南京,有一个素不相识的李阿姨,默默的呵护着自己;你的背后,有一个坚实的靠山!
王翠2005年高考,王翠以587分的成绩考入东北农业大学行政管理系。王翠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女孩。村里的每个人都羡慕她,她的父母幸福地微笑着。然而,兴奋过后,家人开始担心王翠上学所需的6000元学费。当王翠上高中为她的弟弟治病时,她的父母已经向村里的每一个家庭借了钱。后来王宝山做生意欠了这么多。这么穷的山村,她又能从哪里借到钱?
眼看就要开学了,王翠的父亲每天蹲在地上,抽着闷烟。他难过极了,这个倔强自尊的男人想不出什么办法为女儿筹钱。
王翠想过放弃,但她不愿意。她强烈的求知欲和冲出大山改变命运的决心在内心呼唤。王翠再一次从盒子底部翻出了那张纸条。王宝山沉默了很久,才和女儿开口:“已经九年了。李阿姨不知道还记不记得这张纸条?另外,不知道她工作单位和地址有没有变?”而王翠的妈妈也觉得这么长时间不联系好心人很“不合理”,但是她有事的时候就找别人了。
但是没有别的办法。为了让女儿实现大学梦,王宝山夫妇同意向远方的李阿姨求助。2005年8月16日,王翠含泪给李思健写了一封求助信,并留下了村里唯一的电话号码。
9年后兑现的承诺是有意义的。
因为李思健工作调动,王翠的信被转发了三次,才送到李思健手中。
看完信,李思健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张小小的纸可以珍藏9年,家里遇到这么大的困难也没有伸出援手。这是一种怎样的坚强和执着!这样的孩子多难得啊!这个叫王翠的女孩因为贫困而徘徊在大学校门外。如果她失去了这个上大学的机会,她可能永远也走不出那个穷山沟。
毕竟九年后,为了进一步确认王翠的身份,第二天,李思健登录了东北农业大学的网站。李思健在新生录取名单上看到了王翠的名字。经核实,这与王翠信中介绍的情况完全一致。李思健立即先汇了500元钱。
就在王翠的家人几乎绝望的时候,李思健给村委会打了电话。在电话中,李思健告诉王翠,她已经汇了2000元钱,她会帮助想办法让王翠和他的家人放心。电话那头的王翠感动得哽咽起来:“谢谢你,李阿姨,你是个好人,我和我的家人永远不会忘记你……”
2005年8月31日,王翠告别亲人,坐上48小时的火车硬座,来到哈尔滨的东北农业大学,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涯。李思健的家人同意给王翠源源不断的资助,并在她大学期间每年尽可能地帮助她。
因为李思健在公司里打开看了王翠的信,一张小纸条的传奇故事很快在公司里传开了。南京农业银行的领导得知后,当即决定:李思健不应独自承担如此大的经济压力,而应动员工会,组织政府官员集资,帮助王翠完成大学四年学业。为王翠募捐的倡议发出后,仅两天时间,农行员工捐款金额就达到1万元。
9月13日,南京农行领导带着李思健来到哈尔滨。他们与东北农业大学签署了一项协议,资助王翠四年的大学学费。根据协议,东北农业大学会在每年年底将王翠过去一年的学习情况通知南京农业银行,南京农业银行会将王翠下一年的学费汇给学校。李思健和王翠第一次见面是在东北农业大学的校园里。相遇的那一刻,泪水模糊了他们的视线,他们相拥而泣...
开学后的第一次班会上,王翠也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他班21的同学都被李思健无私的爱感动了。大家决定,每个人都要写一封信,表达对李思健的感谢。...(2006年松江模拟)
12问题:谈谈这篇文章的标题“捐一张棉袄里的纸条”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8分)。
1作为文章的线索,使全文各部分形成一个整体;
2.体现了李思健乐于助人,说话算数的品质。
回答详细:首先从文章的线索来思考,这使得文章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然后从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来看,文章表现了人物崇高的思想品质,所以以后可以说清楚。
卷b
【例3】感恩的庄稼
在以色列种庄稼的人,每当庄稼成熟时,都要在靠近路边的庄稼地四角留出一部分不收割。这个现象引起了大叔的好奇,他问当地人为什么。当地人解释说,是上帝给了一度陷入困境的犹太人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感恩,他们在田地的四角留出庄稼来报答上帝,这给路过的没有食物的可怜路人带来了方便,同时也避免了他们因为贫穷和长途跋涉而吃不饱饭。只要需要,任何人都可以收割四角的庄稼,带回家。没有人会拒绝,指责,追求他们。他们认为,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应该为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留下一些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位大叔还说,以色列街头的垃圾不像中国那样,用过的不值钱的东西就直接扔垃圾桶里。即使是旧的或穿过的衣服,如果要作为垃圾扔进垃圾箱,也应该洗干净,叠整齐,并恭敬地扔进垃圾箱,以便生活贫困的人可以拿走它们,重新穿上。
不知道为什么,听了大叔的叙述,心里暖暖的。传统上,我们在收割庄稼的时候,总是把地里的庄稼割得干干净净,还要一次又一次地把散落在地里的庄稼捡起来,这样我们的劳动成果才能全部回到仓库,但以色列的做法很感人,令人钦佩。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习俗,但是有一种感觉是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肤色的,那就是爱,干净的人类之爱。爱是这个世界上同样的语言,同样的守望,同样的期待,同样的血脉。
试想,当一种爱的血液穿透了世俗条条框框的束缚和偏见,就像那些留在地里的庄稼,等待着需要它的人去收割,让他们怀着感恩的心面对这个世界,怎能不大放异彩?
如果生活是一块土地,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留出一些庄稼。自信的时候,把自信传递给身边的人;开心的时候,把一些快乐留给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开心的时候,和默默关注你的人分享一些快乐;当你成功的时候,给那些正在奋斗的人一些鼓励;当你骄傲的时候,分享一些骄傲,给那些生活失意的人一些安慰。这些生活中积极向上的精神元素,不会因为付出而减少,反而会因为付出而倍增。
即使在萧条的季节,如此广阔的作物也不会因为预留的作物而荒芜;即使在灾难的侵袭下,曾经肥沃的土地也没有因为付出而贫瘠。只要我们知道如何在心中保留一些有思想的庄稼,在每一个平淡的日子里,春天的芬芳和醇酒总是在我们身边流淌。
岁月多事,花开花落,感恩的庄稼教会我们一个快乐的加法,只要你心里有爱的种子。
是的,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应该给那些身处困境的人留点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幸福。人活着的时候帮助更多的人活下来,确实是一种幸福。
所以,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尽可能的帮助他们。一起感受那种幸福的满足感。(07南汇质检)
问题18:纵观全文,“感恩庄稼”这个标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答案:1。给路过的穷人送庄稼。
2.以色列人的感恩和他们的幸福观。
3.人类心中爱的种子(人间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