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中的哲学?——评柯云路的《孤岛》
三年前,我读了英国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的《玛拉和戴恩历险记》。写到一半,我开始焦躁不安,情绪低落,我再也受不了了。再想想这是一本预言小说,是作者对未来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尽管如此,书中描述的大部分场景都充满了绝望,如果你仔细阅读,你会觉得自己仿佛生活在这样一个绝望的世界里。抑郁和焦虑随着阅读的深入席卷而来。我终于忍不住感到紧张和压抑。我翻到书的最后几页,看了看结果。大意是玛拉和戴恩最终走出了绝望的世界,到达了一个新的理想国度。虽然结局很幸福,但并没有激励我去把书看完。现在想起来,不禁怨恨自己内心的懦弱和对安逸的渴望。后来读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导论》,也是一个矛盾的过程,最大的感受是,它先把人陷入绝望,然后又把人从绝望中拯救出来。这样的作品让人感到压抑恐怕是必然的,但如果能跨越绝望的鸿沟,一定会有所收获。
当然,绝望和沮丧并不意味着结束,尤其是当绝望中的故事总是伴随着生命的光辉时,我们越能从中吸取教训,把沉重的心理变化过程变成一笔精神财富。我觉得柯云路的小说《孤岛》就是这类故事的绝佳范例。
《孤岛》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夏季暴雨导致上游河流决堤,切断了列车前进和后退的道路。当洪水即将吞没火车时,英雄孙策展现了他的领导力,带领1000多名乘客来到附近的山丘上。然而,暴雨和洪水导致山丘四周被淹,成为汪洋中的一座“孤岛”。一方面,孙策在火车上遇到了她的前情人,现在的电影明星秋兰,秋兰的丈夫带领一个摄制组在火车上。巧合的是,多年前因政治斗争而诬陷孙策入狱的顾雪峰和他的儿子谷伟民也在乘客之列。另一方面,孙策偶然认识了崔天保,两人曾在狱中共度半年时光,视孙策为大恩人,而崔天保一伙则是在逃杀人犯。故事的一切都围绕着孤岛上遭受灾难的乘客,却同时面临着暴力的威胁,而结局就像你能想象到的那样简单而美好:虽然身处绝境,但人们最终战胜了灾难和暴力的威胁,最终得救。
其实,简单的故事本身,加上许多细微的细节,就足以让人感动,不禁赞叹生命的伟大和力量,但作者在故事中的哲学思考,更令人敬佩。作者柯云路是一位涉猎广泛的作家,尤其是哲学,而主人公孙策也是一位哲学家,这让整个故事充满了矛盾和绝望,但作者处处的哲学思考也为作品增色不少。
孤岛上的故事“更全面、更简洁地概括了整个社会”,在其中人性全部暴露无遗。作者从哲学的角度考察了一个社会可能存在的代表性问题。这种绝望的哲学是矛盾的、统一的、睿智的、丰富的,表现了作者的感情。
书的哲理最好写在三个方面:爱情、生死、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男女之间的爱情往往不是简单随意的,尤其是在很多文艺作品中。大多数作家都不喜欢写完美的爱情,总会有一些波折。《孤岛》中的爱情是矛盾的。孙策和秋兰早年相恋,但因家人不知情而被迫分开。时隔多年,火车上的相遇,岛上的相处,似乎让他们找回了当初爱的感觉,但现实的残酷让他们再也回不到从前。秋兰的丈夫朱江嫉妒他们,燕儿崇拜孙策,这些都使这里的爱情或多或少有些复杂。在孙策身上,他有征服欲,喜欢征服自己崇拜的女人。当他意识到自己的弱点时,他也需要对方的理解和安慰,而秋兰是他心中的唯一。他爱她思想和情感上的成熟,爱她非凡的感性和理解力。在朱江,他无法接受妻子依附于另一个男人,越是意识到自己对女性的控制力在减弱,就越是失去风度,从而在与同性的较量中失去优势。"女人爱男人,不是因为崇拜,就是因为同情。"秋兰对孙策而言,两者兼而有之,而于燕儿则主要崇拜两者。在爱情中,七个孤独的日子是平等的,而男人更渴望征服,更有竞争意识,而女人可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和思考。
"世界上有两种哲学:死亡哲学和生命哲学."柯云路在书中写道。生与死的问题一直是最沉重的话题,而当人处于绝境,生命受到天灾人祸的威胁时,生与死的矛盾就显得尤为突出。当生命走到尽头,生命本身是什么?尼采认为“生活本质上就是对陌生人和弱者的掠夺、伤害、压迫、压制和苛刻,把自己的倾向强加于他人,吞并和剥削”。在一个孤岛上,如果这也是同样的哲学,可想而知在灾难面前失去理智的人会选择如何生存。人类是一个群体,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孤独和死亡令人恐惧。绝境中,只有同心同德,才能渡过难关,只能互相关心,不能自相残杀。一切对爱与美的追求,只有在生存的保障之后才能谈。当生命受到威胁,死亡临近时,人们越能意识到生命的价值。人在绝望的情况下,冷静下来还是需要思考的,除了恐慌。在孤岛上,“被困在死亡危险中的人类,依然用自己的生命之光,创造着新的世界”。
当灾难来临并愈演愈烈时,人与自然正在生死搏斗。然而,大自然待人不一视同仁,岛上的每个人都遭受着同样的环境威胁。然而,无论大自然多么残酷,无论人与自然的矛盾多么突出,人类内部的矛盾都很难消除。自私、嫉妒、仇恨、懦弱、短视是人类致命的弱点。弱点越明显,矛盾越突出。乘客之间因自私和懦弱而产生的矛盾,孙策与谷伟民和朱江之间因嫉妒而产生的矛盾,以及所有乘客与崔天宝和一群暴力集团之间因仇恨和威胁而产生的矛盾,都毁了人类的智慧。相比较而言,人类内部的矛盾比自然界的矛盾更加尖锐。当人克服了自己的弱点,摆脱了内部矛盾,自然的威胁也会显得软弱。只要团结一致,坦诚相待,人最终是可以走出困境的。
孤岛上的小社会是人类大社会的缩影。作者以其独特的人文情怀带领我们审视社会,探索人生哲学。如今,现代喧闹畸形的人类文明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多人的情感需求和生活愿望得不到满足,冷漠麻木让生活失去了光彩。《孤岛》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绝境中的生活更是感人至深。爱情,生死,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孙策的政治觉悟和英雄主义,都是作者的优秀塑造。柯云路和多丽丝·莱辛一样,是一位善于思考和体验生活的作家。他们还猛烈抨击现实理想,启发人们看到人类和社会中更深、更隐秘的意义。比《玛拉与戴恩历险记》更吸引我的是,作为一部哲学小说,作者将人生的哲理融入到压抑的故事中,让生命熠熠生辉,拯救了身处绝境的绝望者;作者的人文情怀也让我们更加看清现实,审视和批判自己。
生活中的很多道理不是靠小聪明就能明白的,也许是靠生活的酸甜苦辣。至于人生,大概应该读读《孤岛惊魂》里的人生哲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