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章句集注的作者
《四书章句集注》南宋朱熹(1130—1200)编注。
《四书章句集注》,本书为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该书文字洗练, 对《四书》训诂文字, 疏通文理, 注重义理阐发, 从整体上探求与把握儒学精义, 堪称解读《四书》的经典之作。此次整理以清嘉庆十六年吴县吴氏父子校刻本为底本, 用清康熙内府仿刻的宋淳祐二年大字本校勘。
(一)作者简介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尊称朱子,又称阳先生、朱文公。字元晦、仲晦,号晦庵、晦翁,南宋徽州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生于福建路南剑州尤溪县(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成就卓著的诗人和文学家。
朱熹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教育史和礼教史上,影响很大,前推孔子,后推朱熹。朱熹的思想远播海外,深刻地影响了日本、韩国、朝鲜、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国的传统文化。他一生***留下了126种400多卷著作,其内容涉及经、史、子、集诸部,范围广阔,博大精深,卷帙浩繁,是巨大的思想宝库。此外,他还写下3000多首诗词流传后世。最著名的有《春日》《观书有感》等。
(二)拓展知识十九卷、朱熹有《诗集传》已著录。宋以前《五经》立于学官,唐孔颖达奉敕编《五经正义》,及南宋,朱熹祖述二程观点,特别崇奉《孟子》和《礼记》 中的《大学》、《中庸》,使之与《论语》并列。认为《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四部著作代表由孔子经子思到孟子的儒家道统。而程朱则是合法的继承人和发扬者。此书包括《大学章句》一卷,《中庸》章句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七卷(一作十四卷)。前两书成于淳熙十六年(1189)为朱氏自注, 后两书成书于淳熙四年(1168)多引用二程及程门弟子言论, 故曰“集注”。光宗绍熙元年(1900)朱氏知漳州时刊刻,“四书”之名从此确立。其间凡七易其稿,“不住修削”,直至朱熹逝世前夕。自许说“添一字不得,减一字不得。”所以如此,意在以理学家思想解经,主张“存天理,遏人欲”。以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因而自元、明、清以来,将此注本定为科举取士的教本,在意识形态中居垄断地位。此书注意从整体上探求与把握原书思想体系,疏于名物训诂。其特点是以程朱理学思想解经,重点在阐述理学义理,使儒家经典具有理学精神面貌。
版本较多,卷数名称亦有异。明初司礼监刻本, 四十二卷。 崇祯十四年(1641)汲古阁版归静远楼印本 十九卷。乾隆三十八年(1773)于敏中等辑《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抄本,十九卷。又有一九五七年中华书局铅印本,一九八三年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本。一九八○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邱汉生《四书集注简论》,是用唯物史观研究《四书集注》的著作,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