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小的谣言为何会动摇诺大的大清国?
近年来,一些西方史学家的著作被译成中文后,几乎获得了一致性的追捧。在我读大学时,诸如《叫魂》《屠猫记》《王氏之死》等书籍可谓是风靡一时,甚至有青年教师在课堂上特意介绍讲解这些著作的内容。可以说,西学东渐的浪潮至今仍未退去。
中国传统的治史方法与理念,同西方史学家有着巨大诧异。这一点,并非需要也不能做到评出个高地上下。客观公允的讲,凭着几件二手档案(转引他人成果中的史料)便能写出一部可读性很强且具有影响力的著作,或许国内没有几个人能作到。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置身于汗牛充栋的史学典籍,网罗出涉及一人、一事或一地的资料,再辨伪存真、旁征博引,无限接近历史的本原,则是我们的专长。国人读久了纪传体和编年体史书,不愿再将精力集中于传统史学的作品,因而很容易接受以至于追捧类似《叫魂》这样的书籍。
只是,自从了解这部书的名字《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的那一刻,心中便莫名地有种抵触情绪。如果说《王氏之死》是从一个小人物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特定时代下的女性悲剧和伦理观念,那么《叫魂》则更像是对几件档案的再加工,其中掺杂了太多的夸大和猜想,并读者情不自禁地将作者的描述信以为真。
叫魂案?诚然是发生过的,但将其上升到所谓的?妖术大恐慌?的程度,打死我都不信。孔飞力的学术造诣和文字功底都是不容置疑的,也是难得的史学家。不过,熟悉汉文史料和了解中国历史,并代表他读懂了中国。西方的汉学家们,总在有意无意地尝试解读政权的运作机制,或者说,他们想弄清楚统治者是如何维系统治的以及百姓是如何被统治的。在这样的学术理念和研究习惯下,《叫魂》便应运而生了。
孔飞力找到的切入点,就是1768年的一桩?叫魂案?。当时,有个叫沈士良的农夫,为了报复自己的两个侄子,找到了石匠吴东明,想让他用叫魂术来害人。所谓的?叫魂?,便是将写有人名字的纸条放在木桩上用铁锤敲打,以耗尽其精力。
但是,这仅仅是谣传,吴东明并不知晓,为了避免惹祸上身,他将沈士良告发。结果,沈士良被官府审理、用刑,而?叫魂?妖术的传言也就在当地传开了。
按照孔飞力的叙述,此事流传开后,人们又纷纷加工演绎,编造出了不少可以吓咒的妖术,其中便有搜集头发的说法。由于清军入关后,要求汉人剃发易服,所以有人说清朝统治能够搜集头发来吓咒。由此一来,就轰动了全国上下,甚至乾隆都下令过问。
事实上,孔飞力笔下所谓的?大恐慌?,多少有些暴露出了他对中国百姓与中国官场的?似懂非懂?,同时自己又陶醉其中。尽管孔氏饱受赞誉,其书也获得了几乎一致的好评,但以我个人的感觉,他此书的前半部分更像是历史小说,而后半部分则是他对乾隆朝社会、文化、政治以及百姓生计等方面的解读。
总的来说,其书虽具可读性,甚至可以用引人入胜来形容,但孔飞力终究还是没有真正读懂中国,他的这部《叫魂》,在题材、角度和书写技巧上都很出色,可惜,其中体现的却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