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十姐妹简介

越剧十姐妹名单

尹桂芳、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筱丹桂、竺水招、徐天红、张桂凤、吴小楼

袁雪芬自述越剧“十姐妹”的来历

1946年5月,我们雪声剧团将鲁迅先生的《祝福》改编成《祥林嫂》,搬上越剧舞台后,紧接着又演了《洛神》。但越剧改革遭到了恶势力的反对,这年8月27日,我离家去电台播音,刚走到路口,窜出一个人将一包粪对我劈头抛下。之后又收到装有子弹的恐吓信。由于一些合作者另有打算,剧团无法按期演出新编剧目,我又不甘屈服于老板走回头路,1946年底雪声剧团只能暂告解散,我也暂停演出,静下心来思考这几年的得失。

下一步该如何走呢?我想,作为主要演员,首先要提高自己并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应该让全剧种的成员参加到改革行列中来。另外必须有自己的剧场,并有附设学校培养接班人。为了实现这些设想,1947年初,我跑遍了上海各种类型的剧场和电影院,对剧场设计、舞台大小和观众座位好坏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1500个座位的南京电影院(解放后改为上海音乐厅)座位最好,而扇子形的剧场演戏曲效果更好。不到一个月,设计者就绘出了新剧场的初稿图纸。随后我们找到了霞飞路(现在的襄阳公园隔壁原祥生汽车公司)的一块地,租50年约20亿元,造价约30亿元。这50亿元,只有依靠我们自己演出和向观众集资解决了。我考虑,这是整个越剧界的事,如果能说服尹桂芳、竺水招、筱丹桂、徐玉兰、范瑞娟、傅全香、徐天红、张桂凤、吴小楼来参加,***同发起为造剧场进行集资活动,不是很好么?

这九位中,尹桂芳、竺水招、筱丹桂、徐玉兰没有交往过,其他五位曾与我合作过。于是我就找了当时尹桂芳、竺水招的合作者徐天红和吴小楼,谈了联合义演、集资造剧场和越剧学校的设想。徐天红与吴小楼都表示积极参与,于是我请徐天红约尹桂芳、竺水招到晋隆西菜馆见面。她俩跟我会面后,都连连点头同意,同时还提出号召基本观众认股投资以增加资金等建议。

徐玉兰当时因吐血在休息,我专程去拜访了她。她说:“这是越剧界的大事,我一定参加。至于筱丹桂能否参加,要找国泰大戏院老板张春帆。”因徐玉兰吐血,张春帆曾邀我下半年去国泰演出,他说单靠春凤(筱丹桂的小名)怕不卖座,这叫做人老珠黄不值钱啊!筱丹桂这时只有27岁,是在被张春帆占有的这八九年中,才渐渐低落不佳的。我去找张春帆,他因有求于我,连连点头说:“这是出风头的事,春凤一定参加,但你不必去看春凤了。”可见筱丹桂是毫无自由的。范瑞娟、张桂凤与我***事改革演出两三年了,联合义演她们极力赞成。傅全香是我的同科班师妹,她也一口答应参加。

接下来我们邀南薇、韩义等商量演出剧目,大家认为要区别于以往会演的老剧目,但新编的题材要容纳这些主要演员实是不易。也曾想过演《红楼梦》,但贾宝玉只有一个,怎么分配角色呢?后来选择将法国大仲马的小说《三剑客》改为中国历史题材的《山河恋》,男女角色都不成问题。1947年7月29日,我们相聚在大西洋西菜社签订了联合义演的“合约”,我的顾问律师平衡成为我们合约的起草人和见证人。

我们十个演员作为发起人,在“合约”上签了名,后来我们就被称为越剧“十姐妹”。关于演出场地,打听到周信芳演出的黄金大戏院,因周信芳歇夏,正是空档,我就去商谈。黄金大戏院提出一月租金要四亿元。很快,一个星期的座券被订一空,座券分福禄寿三种,票价定为10万、5万、3万。演员们除了排戏,还得抽空准备自己的戏服。大家在骄阳里坐着三轮车满街跑,置衣料,买首饰,量身材,谁都不愿意在台上逊色于别人。

越剧的初步发展

三十年代中期,嵊州(县)农村女子科班(绍兴文戏女班)十分普及。 据1935年统计,全境40万人口有2万多参加女班演出,女班总数达200多个。到1938年,日寇侵袭浙江,大批绍兴、宁波一带的人士去上海避乱和谋生,为女班进上海演出提供了大量的观众。那时起,“绍兴文戏女班”接踵拥入上海,影响也逐渐扩大,报刊、广告开始称其为“越剧”其实,“越剧”两字早在1925年已出现,但不多用,与“绍兴文戏”、“的笃班”、“小歌班”等混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女班在上海落脚后,姚水娟等一批艺人开始实行编剧制,轰动上海,为越剧的蓬勃发展起了打开局面的作用。“越剧”这一名称也进一步被观众、舆论界和演员所接受,替代了其它名称。

1942年,在袁雪芬为代表的一批演的倡导下,掀起了一场全面的越剧改革,建立了编导制,还把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搬上舞台,成功地上演了《祥林嫂》。这段时间,涌现了大量的新剧目,创造了《尺调》和《弦下调》,“女子越剧”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后,越剧在党的关怀重视下,组织艺人们进行了“改人、改制、改戏”为中心的“三改”学习,参加了全国、华东地区、浙江省戏曲调演,走上了全面繁荣发展的时期。越剧演出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并走向世界,受到国内和法、德、美、苏、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等欧美国家,以及朝鲜、日本、东南亚、港澳地区广大观众的欢迎,为国际文化界所瞩目,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期间,新剧目大量涌现,数以百计的剧目上了银幕和屏幕;越剧新秀人才辈出,活跃在舞台上;越剧唱腔流派纷呈,使越剧艺术更加绚丽多彩。

新版的

1)陈艺 (浙江越剧团)

2)俞文娟(杭州越剧二团)

3)陈晓虹(杭州越剧团)

4)黄美菊(嵊州越剧团)

5)杨慧月(宁波小百花越剧团)

6)舒锦霞 (浙江越剧团)

7)王杭娟(杭州黄龙洞越剧团)

8)陈雪萍(杭州越剧团)

9)朱晓平(平阳越剧团)

10)赵海英(宁波小百花越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