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蒙古帝国大汗林丹汗的介绍?

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 --- 1603年察罕儿大汗卜台周去世,其长子莽骨速早死,十三岁的长孙林丹于1604年继承了汗位,称库图克图汗(明人译作虎墩兔憨)。林丹汗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蒙古四分五裂,各部自行其是,并不把这位幼汗放在眼里;大汗本部与明朝没有直接的贸易往来,经济处于困难境地;女真努尔哈赤勃兴,致力于统一女真诸部,日益威胁蒙古。林丹汗力图振兴大汗的权威,重新统一蒙古并与女真对抗,为此进行了多年的努力.从1612年(万历四十年)开始,林丹汗连年进攻明朝辽东边境,要求市赏。战争中他的威望不断提高,被明朝视为蒙古的"名王"。1617年(万历四十五年)明朝迫于林丹汗的压力并企图借助他的力量牵制后金,答应了他的要求,从此林丹汗每年可以从广宁(今辽宁北镇)。得到明朝的经济支持。但是,在明朝腐朽,后金日渐强盛的形势下,林丹汗与明朝的经济往来不能长久稳固地保持下去。1622年(天启二年)后金攻取广宁,林丹汗遂失市赏之地,只好向西迁移取赏地点,而这又与在西面与明朝通贡互市的其他蒙古部落发生冲突。蒙古诸部的情况对林丹汗更为不利。1619年内哈喇哈五部单独与后金订立对明朝的攻守同盟,1624年好儿趁(科尔沁)等部降附后金。林丹汗决定征讨叛离各部,1625年率兵攻打好儿趁,好儿趁求得后金的支援,林丹汗只得退却。内哈喇哈一些部落在后金的引诱、征讨下陆续降附,林丹汗又去进攻内哈喇哈,扎鲁特、巴林二部逃往好儿趁,不久也降附了后金。由于林丹汗急于统一,暴虐各部,动辄以武力相逼,察罕儿内部也对他产生怨恨,1627年敖汉、奈曼二部投往后金。林丹汗得不到大多数蒙古封建主的支持,在辽西地区无以立足,于是在1627年春向右翼蒙古地区迁徙。右翼蒙古反对他的入侵,进行了强烈的抵抗。这年七月林丹汗进至威宁海子(今内蒙古察右前旗黄旗海),右翼土蛮首领卜石兔(清译博硕克图,俺答汗重孙)联合哈喇嗔等部迎战,林丹汗取胜,十一月乘势攻克库库河屯(归化城),卜石兔逃避。随后林丹汗再向东袭击应绍不部,吞并土蛮的兀甚、叭要二部。1628年四、五月间在旱落兀素(今辽宁大凌河)与朵颜等部会战,失利。九月至挨不哈(今内蒙古达茂联合旗艾不盖河)再与土蛮卜石兔及应绍不、袄儿都司联军会战,大获全胜,一直追击到河套境内。至此,林丹汗将右翼诸部尽行收服。林丹汗在征服右翼的同时,还不断率兵到明朝边境索取明朝原给右翼诸部的赏额和他原在辽东所得的赏额。明朝正在辽东抵御后金的进攻,在西方无力抗拒林丹汗,只好屈服,给予厚赏。林丹汗的西进在军事上和经济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在政治上却遭受极大的损失。被征服的右翼诸部纷纷躲避,怨声载道,他的属部乌珠穆沁、苏尼特、浩齐特也都叛离而去,逃往外哈喇哈。1629年和1631年,林丹汗又去进攻外哈喇哈,击败札萨克图汗和托辉特部,迫使他们向北退却并向沙俄求援,随后返回西拉木伦河征讨诸叛部。林丹汗的频繁征讨不但没有取得成效,反而使更多的部落离他而去,从1630年起,阿鲁蒙古各部的阿鲁好儿趁(阿鲁科尔沁)、四子部落、翁牛特、阿巴噶、毛明暗(茂明安)、乌喇特、阿巴哈纳尔都先后降附了后金。1632年,势孤力单的林丹汗遭到后金大军的征讨,向西遁逃。1634年经河套,越宁夏,退至甘肃西部大草滩,患病而死,时年四十三岁。林丹汗采取"先处里,后处外"的政策,打算先统一蒙古内部,然后再与后金争雄。但是由于蒙古各部割据年深日久,他又使用操之过急的高压办法,遂使各部怨愤不已,在后金的威逼引诱下纷纷叛离。他的努力终于失败,他本人则成为明代蒙古最末一代大汗。从此,蒙古族的历史又开始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