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智多谋的范槚
景王出游的时候,兴师动众,还有很多夫役随从侍候。他所乘的船队,沿淮河航行,从彭城到达宝应。沿途千里有船万余艘,护工的兵士布满途中,为景王的船队拉纤的有五万人。还要求在淮河各修一条五丈宽的道路,通道上的民房要全部拆除。
当时任淮安太守范槚极力设法把民房遮挡住,同时让船只紧靠岸边排列,在船石上覆盖泥土,远远望去如同平地。这样,百姓的这些房子就保住了,百姓也因此安居下来。
当时各郡县都为征集服劳役的壮丁而犯难。但范槚却一点也不在意,根本就没有准备夫役。负责水路运输的官吏很是担忧,就找范槚商谈此事。范槚漫不经心地说:“有你明公在此,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漕运官很生气地说:“你这是想推罪于我,我一个老头子能顶什么用呢?””范槚说:“我不敢推罪于你,只要仰仗着你明公,就能召到夫役了。”漕运官问:“你有什么办法呢?”范槚说:“现在景王的船队刚出发,民间运粮的船一定不敢进人淮河航道,他们就这样在粮船上坐等,那么每月的耗费就会给他们造成困难。如果让土兵替他们看守粮船,那么每条运粮的船上可征集十名夫役,他们可以得到运输费,应征的人一定很高兴。所以说,只需一纸告示,这事就办成了。”漕运官说:“那如果人员不够怎么办呢?”范槚说:“现在有数万民夫从凤阳沿淮河往徐州州运输物资。运完物资必从淮河返回风阳,如果让他们趁归途之便,用金钱雇佣他们,那他们肯定愿意干。这样,你所需要的能如数招到。都御史听后大喜,并表示对范槚的智慧很佩服。
接着,范槚又说:“但是,这些恐怕也不管用呀!”都御史一听,惊得站起来,忙问:为什么?”范槚说:“现在淮河上游都关闸蓄水,以渡景王的大船,等到景王的大船进人黄河,各闸又一齐开闸放水,水急流而下,势不可当,还用这么多民夫干什么呢?”都御史说:“当然是这样了,可是景王一行这么多人,他们怎么肯相安无事离去呢?”范槚说:“我们再另想办法,你不必担忧。”都御史不好意思地说:“好的。还是你有办法,我确实不如你。”
原先,光禄寺(管膳食的机关)通知沿途郡县给景王一行的伙食,都是山珍海味,每顿饭价值几千两。范槚根据明朝的总法典,与抚院的官员争辩说:“景王大船所经过的州县,都尽自己的所能供应鸡鹅和柴炭,这证明百姓的生活实际情况就是这样,而光禄寺则要求从全国各地去备办美味佳肴。这里是穷乡僻壤,靠什么来满足景王?”
抚院的官员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就报告礼部,礼部采纳了范槚的意见,改变了原来的命令,把每顿膳食费降为二十两,王妃为十两总***节省的费用就有上万两之多。
等到景王的船队到来时,范槚就派人拿看金钱在路上来回走动,把金钱赠送给景王左右的随从,说:“水流太急很难停泊,请收下金钱,表示我们的敬意。”于是,景王的船队整日地航行,而且走得像箭一样快。在淮安境内,仅仅停泊了三次,才花费了一千三百两。
所有的难题,一旦到了这位先生之手,便成为一篇绝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