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李刚门?
正视李刚父子道歉被指作秀的公众心理
举国关注的“我爸是李刚”事件,随着李刚父子上周五道歉痛哭视频同时出现在网上,两人“动情”的认错态度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用美剧《别对我撒谎》中的测谎方式,对照李刚父子的痛哭视频,得出父子两人同时以泪洗面是在***同作秀的说法(10月26日《城市晚报》)。诛心之论,难免苛刻,但在这“作秀”之说的背后,可看到公众遭遇类似事件的质疑心理,值得探究。
公众首先可能会想到,事故是10月16日发生的,要道歉,也不用等到10月22
公众还可能会想到,要道歉也行,狱外的李刚和狱中的李启铭大可自行道歉啊,为什么会选取同一天,用几乎完全相似的同一方式,由电视媒体来制作谋求同一效果的道歉场面呢?这很难不让人想到,会不会是统一策划的“道歉秀”?
如果带着这样的狐疑,再来看李刚父子那声泪俱下的道歉实录,难免会产生一些联想。既然有《别对我撒谎》这样一部描述心理学的美国电视剧,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就是美国心理学专家保罗·艾克曼博士研究人类面部表情如何辨识,情绪如何分析,人际之间如何欺骗,那么,以此来研究一下李刚父子,自然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研究结果发现,李启铭前额眉心是刻意皱起的,他拼命揉眼睛却一点眼泪也没有,他说话的声音越来越高,整个过程又一直闭着眼、低着头;而其父李刚的表情变化又过于突然,说话的时候又不断下意识地摇头……所有这一切,用《别对我说谎》的理论推测,无一不说明他们是在作假。
此外呢,公众还难免会进行一些很简单的推理:一个公安分局副局长的儿子,大凡有一丁点的良好家教,也不会在严查酒驾的今天,悍然地醉酒驾驶;不会进了河北大学的校园,在要求时速控制在5公里的地方,用能将人撞飞的时速飞驶;更不会撞倒了两个人,还能若无其事的走他自己的路,被人拦下的时候,只关注自己的车子被刮。公众更难免进行这样的推理:李启铭如果没有拿“我爸是李刚”来平过事,消过灾,走过后门,绝不至于在这样的场合,高喊一声“我爸是李刚”。基于这样的推理,公众肯定无法相信,李启铭说出“我非常的自责”会是真心话。
比起李启铭的道歉,李刚的道歉,似乎多了几滴眼泪。但公众仍然会生疑:如果让李刚副局长伤心的是两个女大学生分别被撞死、撞伤,他的眼泪应该流在发生事故的16日;事故出现近一个星期了,李刚副局长的眼泪才流出来,这眼泪莫不是因为被撞出了越来越多麻烦:不仅儿子入了狱,家里的五套房子曝了光,河北大学校长也因此重陷“抄袭门”……有了这样的背景,公众自然就更无法相信,李刚父子的道歉会有多少真诚的成分。
自己酿就的苦酒,必须自己喝,玩个悲情秀,就想把苦酒兑变成糖水,只能是徒劳的。让所有恃权无忌的人,从不依不饶的千夫所指中,感受一下挥之不去的恶梦之扰,未必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