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三看沈从文作品中的湘西文化
沈从文,原名沈月欢,湖南凤凰县人。他是中国著名的作家和历史文物研究者。他一生作品众多,多以湘西山村为题材,写出了《边城》、《长河》等著名小说。其中以《边城》最为著名,连翻拍成电影都成了教材。也爱上了沈从文笔下那个叫茶洞的地方。这次看了短篇小说三三,有了不一样的体验。
?三三,一个湘西山村的普通女孩,天真浪漫。她父亲早年去世,跟着母亲和父亲留下的磨坊生活。三三从小在山村长大,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充满好奇,每天靠吃蔬菜小鱼鸡蛋为生,在欢声笑语中长大。三三的世界是诗意的,天真的。热天在阴凉处吹,冬天伴着猫蹲在火桶里煨栗子。在这样一个简单的世界里,三三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着。即使有心事,三三也总是去小溪边给鱼讲。《城里人》打破了三三安静自得的生活,三三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变成了《爱的种子》里的少女。刚认识“城里少爷”的时候,三三把他当成了偷鱼的贼。经总经理家的管家解释后,三三对少爷仍有“恶感”,但总经理家的管家却向他吹嘘三三是这里有名的美女,这就为母女俩希望三三嫁给城里人的幻想埋下了伏笔。但“城里人”对他们来说象征着财富和文化,他们作为农村人是自卑的。他们只能暗自幻想这种事情,不敢表现出来。三三只能通过别人打听来城里养病的少爷。虽然她还是说讨厌,但她心里已经悄悄种下了一颗爱的种子,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开始日复一日的发芽。然而,一个噩耗的到来终于打破了这对母女的幻想。来城里养病的少爷突然病死了。没有任何警告,城里人带着他们的幻想消失了。消息传来,母女俩还是要送鸡蛋。没想到这一切消散的这么快。母女俩纠结了一下,去总经理家看了。看完之后,母女俩匆匆赶回家。虽然他们什么都没说,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的内心像是失败了。
“城里人”这个词总是出现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充分体现了三山和他母亲作为“乡下人”的自卑,这也是城市文明与乡村的冲突,也可以看出沈从文先生也因为自己的“乡下人”身份而自卑。沈从文先生通过对《爱的种子》和《爱的觉醒》一段朦胧情感的描写,赞美了未被现代文明扭曲的古代湘西社会的人性和人情的淳朴自然之美。也向我们展示了自然景观中和谐朴素的人际关系和原始、平静、自然的生存状态,表达了沈从文先生对故乡的热爱和陶醉。整部小说用词柔美,语气平实自然,文笔清新,不用跌宕起伏来形容一件事,深刻体现了沈从文先生的写作风格。第三,沈从文先生用自然和人心美化的少女形象,是爱与美的象征;淳朴的环境和淳朴的民风,造就了清澈透明的美好品格。她总是带着美好的希望和期待生活。三三朦胧的爱情里有一种对城市文明的向往,但随着“城里人”的死亡,这种向往被阻断,三三对城市梦的向往也就破碎了。《城里人》这一集虽然在三三年少无知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爱情的种子,开始对爱情有了朦胧的认识,但最终还是没能让她进入城市,成为一个城里人。相信插曲过后,三三依然和妈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只是偶尔会想起这段如梦似幻的往事,想起曾经梦想的城市梦。虽然母女俩有着如此美好的幻想,但自始至终,“城里人”都没有表现出要嫁给三三的意愿,甚至连仰慕都不够。只是别人开的几个玩笑,让这对母女产生了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只能随着“城里人”的死亡而消散。这里也可以看出,城市文明吸引的是淳朴的农村人。沈从文先生能让我在没有任何笔墨描绘城市文明的情况下,感受到“城市”与“乡村”的对立,也看到了他对城市文明的抗拒。
和《边城》里的崔璀一样,三三在淳朴民风的熏陶下也有着美丽自然的心灵,所以我一眼就能被它们的清澈、洁白、美丽所吸引。不像大城市的风尘俗人,三三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虽不圆润,却自然动人。虽然崔璀的爱比较强烈,有明显的感情线,但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爱”更能打动我,让我觉得女生也可以这么害羞,懵懂,美丽,自然。他们之间更相似的是,他们的爱情因为一个人的去世而无疾而终,只能回到以前那种风平浪静的日子。桑桑比崔璀幸运,她仍然可以和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崔璀从此变得孤独。无论是崔璀还是三三,都是湘西山村淳朴民风下孕育出来的美好的人,都体现了沈从文先生对故乡深深的爱恋和眷恋,对湘西文化的深刻描写。
刚读《边城》的时候,我对湘西有一种美好的幻想,很想去那个绿色生命居住的茶洞,但是因为种种“世俗”的牵绊,我去不了。读了三三年,我下定决心要去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风景和景观,才能在世俗之外孕育出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在我看来,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山村,也是一个世外桃源,在那里我只需要为一日三餐和农事操心,不用去关心世俗之外的很多事情。希望有一天能过上舒适的生活,也希望三三永远在自己的世界里和妈妈过着舒适幸福的生活。
读完一本好书,内心沉浸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