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湿的新内涵与文化

“咸湿”一词之产生,属于亚文化性质的中西方文化交融,它隐隐然带着“广东英语”的历史胎记。天然浑成地堪与它的“命理”相互佐证的是另一个粤方言词 ———咸水妹。

“咸水妹”一词见诸文本并首度被诠释,是在我们的广府同乡吴趼人(笔名“我佛山人”)创作于1903年的著名长篇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该书第五十七回写道———香港开埠之初,大胆向红须绿眼番鬼“卖肉”的是疍家女,由于她们都在海面上做生意,而海水味咸,所以此类妓女被称作“咸水妹”。

对于该群体在彼时彼地的起源,吴趼人概括准确,但他对于“咸水妹”一词的考证,却有牵强之嫌。“咸水”和“妹(仔)”这两个词素,都系原汁原味粤方言,而对广府民俗,当时的洋人就知得如此通透?“咸水妹”这个词的发明权,究属洋人抑或广府“地胆”?

不晚于19世纪70年代,上海租界内洋泾桥一带出现了优先招接洋人的广东疍家妓群体,而洋泾浜英语称她们为“咸飞司妹”,这就不免让人产生联想———“咸飞司妹”称谓是否跟“咸水妹”同源,并且源出英语?

多位知名学者,诸如《清稗类钞》的编纂者徐珂、人口学家马寅初、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上海文史专家薛理勇,从不同角度涉猎过这个问题。综合前辈卓识,我有如下浅见———

“咸水妹”一词,源出英语handsome maid。handsome,健美的;maid,少女。鸦片战争前后若干年,进出珠江口的英国佬并不了解何谓疍家,只特称这群凌波出没的性服务从业者为“健美少女”。百多年前的“广东英语”把handsome maid音、义兼顾地译为“咸水妹”,堪称浑成,盖因疍家情歌历来就叫做“咸水歌”!

已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之后方才产生的上海“洋泾浜英语”,其源头乃是“广东英语”。仅就对handsome maid的汉译而论,“咸飞司妹”VS“咸水妹”,哪个更显鲜活,读者自可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