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李莲花——莲花楼
2010年底第一次看了一本书。那段时间,我迷上了小说。这么多轻浮的日子,不知道看了多少小说。总之,我在一堆深情的战术中挣扎了很久才穿越爱情殿堂,难免有些疲惫。也是机缘巧合,大一选修的一门《侦探小说鉴赏课》把我拉进了侦探小说的队伍,所以我在莲花楼看到《新武侠·推理》的标签时,毫不犹豫地打开了这本书(武侠是我最喜欢的小说类型,推理之后就成了我的最爱)。其实这是我第一次看滕平的书。看完李连华,我还是忘不了。于是我搜了一大本,发现唐力在《狐媚天下》里的诗也是合我意,还有破案的理由。可惜阿谀奉承这么久还没完,网上找的电子版很烦。看了两本书,只好丢弃。(其实真的很漂亮。)
回头看《莲花楼》是实体版,整体感觉自然比电子版更刺激。经过重新整理人物的案件设定(因为很多人物奇怪的名字、头衔、武功甚至剧情都很奇怪,刚看的时候很不习惯),终于可以理解整体的脉络线索了(⊙⊙ B汗)。看到结局,李连华在米虫过着悠闲的生活...但他还是在长长的叹息后无法自拔,总觉得故事没有结束。故事的结局自然意味着没有李莲花,没有李香溢,没有四门,没有佛祖白石,没有金蟾笛子。里面所有的人物都有了自己的结局,但我真的不想放手...我总是幻想李连华,那个穿着破旧的灰色衣服,总是“啊”“啊”的“天下第一神医”,仍然幸福地生活在他的吉祥纹莲花楼里。故事的最后,差点死掉的莲花被方多的病从海里捞了起来。他右手残废,双目失明,思想混乱。但就像小方说的,他毕竟还活着,什么都不记得了。他不再有智力,喜欢钓鱼,喜欢种菜...但他还是会记得,和他一起在和尚庙偷兔子,温柔地笑着说:“你真聪明!”
果不其然,李连华(原名李祥义,外号小花)真的是我最喜欢的武侠英雄之一。(苏匡传说中的苏匡也是很有爱的!)
十年前,孤傲无比的古耜门主李香溢与金元联盟盟主狄飞生在东海之滨决战,掀起江湖惊涛骇浪。四谷门为了江湖大计,也是全力以赴摧毁金元联盟。谁知决战前夕,四古门《佛与白石》中的皮丘被美城的绝色美女(真妖、邪灵、变态)迷住,在李的茶中下毒,致使李香意被笛声所伤。后来虽然用“明月沉西海”的一招打败了对方,但是却摧毁了金元联盟的两艘大船。
六年前,“神医”李连华诞生了。据说他救了两个江湖上有名的“英雄”,两个人都“死而复生”。按道理,这么厉害的“神医”看起来应该永远是神医的样子,但实际上他总是穿着一件打着补丁的破旧蓝衬衫,却显得文弱,对医术一窍不通。他时不时傻傻傻的,但要求跑路却是家常便饭。要出名,就不能忽略他在吉祥纹的可移动莲花楼(真的像他的龟甲,走到哪都是动的)。木楼沧桑,雕刻精美,楼体上刻满荷花图案,线条流畅,楼上荷花摇曳,宛若瑶池仙子。虽然凭着聪明和运气,几起大案屡破,但也只是运气。没有方大公的全力支持,他肯定完蛋。他是世界上最大的“骗子”。(方公子对李小华的精辟评价)
前者英俊,孤独,年轻。江湖上有名的李门大师,江湖上独一无二的一手李香意。后者面容姣好,仪容儒雅,对诺诺这个病书生的平凡外表唯唯诺诺,而且十分胆小,而且他还是一个真的没什么医术的假神医李连华。要说两人的相似之处,大概就是外貌上的八九分相似,其余的无论是气质,武功,品行都相差太多。比如李连华最喜欢装傻,他特别喜欢收拾屋子,不浪费粮食和体力,能自己种菜帮植物,几乎没有钱买衣服。所以灰布青衣上总有各种补丁,他对人和善,从来不敢命令别人。他不喜欢方公子那种“大骗子”的称呼。以前认识李香意的人,第一眼可能很容易认错,但仔细一看,就会摇头叹息,心里感叹:这个人胆子小,坚决不是我们神一样的门主。一般以神的身份存在的李香溢,永远都是一身白衣,因为他内力十足。即使夜里雨水冲进树林,雨叶也会离开他的衣服,他的衣服永远不会沾到泥土。自然,不像李连华和其他山野的普通人,他可以在下一场小雨中全身湿透。长相清秀的李香溢,曾经和一个隐士为了一朵梅花大打出手,硬要人家送一朵红梅(讨好美女),花不下十七。我还在红楼楚馆与头领下棋,连输三十六局,用胭脂作墨在墙上写下三十六行“长生缘之歌”...所有这些时代真的数不胜数,这是李连华这种平庸庸俗的人所能看到的。他妙计百出,带着微笑环游世界。
他们真的不应该是同一个人,就算勉强属于同一类人,也是不可能的,可偏偏十年后回归的李连华,就是那个曾经如笛声般耀眼的陨落仙女般的人物李香仪。难怪连石闻爵都很难接受。他觉得庸俗的李连华蒙着面纱,穿着白色的连衣裙。即使手里拿着剑,也没有李大师的气势,但他只是觉得自己看到了一张画皮。方铎的病方马旭直接拒绝接受。要不是最后一封信,妈早就喊了:死莲花,死小花,你个大骗子,你说的老子一个字都不信。快离开这里,否则我就放火烧你的破房子...就连当年与李香意亲密无间的“佛与白石”也一直不敢相认,更不敢相信。(% & gt_ & lt%可怜的李小华,我想为了救彼得·希尔,他别无选择,只能再次成为李祥义。真的很悲哀。)
其实书里并没有细说李香溢在海中受重伤的四年里是如何变成今天的莲花的。他只是和彼得·希尔谈了当年的重伤和弥留之际,用了一个高贵无比的信物作为五十两银子。他捡起笛子飞船的残骸,在吉祥纹拼凑了一座莲花建筑,让他有了一个安全的栖身之所。至于后面的部分,他终于学会了种菜。真的是眼泪。(小华真是...好,人类,啊)再高的武功,再高的名声,没钱真的动不了。幸运的是,他很聪明,而且他...他终于长大了,学会了照顾自己,不再挨饿受冻。_ & lt%)其实荷花悠悠说“万里晴空万里,我楼后油菜花艳,门前杜鹃花红得一塌糊涂”的时候。明天我可以出海,后天我可以下山。我家里有钱(50两),水缸里有金鱼。这一天怎么了?我为什么要恨你?”在这段话里,李香意彻底死了。六年前死在莲心,现在终于要死在传说中了。突然想起了乔万生在小清山的一个衣冠冢。墓常被人祭拜,纸花如蝶。不就是“扫墓花”,叹“石中之火”、“梦体”、“隙中之驹”吗,为什么“寻花少”?
藤田的《莲花楼》遵循一个单位案件的故事模式,与古龙笔下的楚留香、陆小凤颇为相似。当然只是故事发展上的相似,没有可比性。滕的故事短小精悍,有些还很神奇。这本书的主角李连华(不是李香溢),其实并不像楚、鲁那样风流倜傥,武功超群。就算他曾经是这样的性格,十年后也完全不一样了。莲花虽然还有“扬州慢”这种一流的心理防护,但他的三焦经脉受损,他的宝剑“少师”也迷失在大海里。“吻颈”虽然是一把软剑,但除了最后消灭了美鱼龙牛马的战斗外,几乎只出现在传说中(小花断颈吻桑心...),所以他只是一个侥幸的性子。滕的故事很少见,和古龙很像。我仔细数了一下,几乎每个故事都有“鬼”。咳咳,这些鬼当然是众所周知的,但自然不是真正的鬼。从一开始的“窗内有鬼杀人”、“一品坟”(坟前是鬼洞)、“石榴裙下有四鬼”(鬼脸更是摇曳生姿),更不用说越来越离奇的“断臂鬼”、“鬼骷髅”、“龙王棺”(与盗墓有关)。其实这些“鬼”都不算什么,那个怪物就不一样了。当然,既然有些案子这么玄乎,那么多逻辑手法难免有瑕疵。比如小华太喜欢悬疑思维,有时候要反复看才能真正理解。在揭示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奇妙的事情,就像陆小凤的两根万能手指,无论敌人多么狡猾,都逃不掉。(_哈哈)其实我一直在看现代推理小说。虽然现代、古代、现代很多人都把招数写到了极致,但我对古代这种纯粹的智慧较量更感兴趣。无论古人还是今人,天生就是靠敏锐的洞察力,从微小的蛛丝马迹和破绽入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真正一层层揭开谜底。(我一直很佩服这种逻辑缜密,有思想,能写出好看的古代推理的作家,说藤田还是警察。)
说了这么多主角可爱的配角,莲舫的终身挚友:“无忧公子”方病得骨瘦如柴,形如竹竿。虽然出身贵族家庭,爱炫耀自己的儒雅,却是那么的无拘无束,无拘无束(口头禅:老子……);石文觉,那个“白头穷经”(才发现谐音诗独树一帜,O(∩_∩)O哈哈~名字也很搞笑)好像叫武林文学冠军。他黑如铁,却也爱小学学者。他也是进京赶考的秀才。至于结果如何,不得而知。我想,常被称为“死莲花、李小华、李莲花”的方铎,之于李莲花,就像胡铁花之于楚留香一样。他时不时的扮演傻子的角色把主角衬托到极致,居然还让我想到了《柯南》里的毛利大叔。风里真的很乱!因为莲花英俊的脸庞越来越憔悴枯萎,他的,嗯...招花捉蝶的能力真的不如向帅,还喜欢同时做家务(好男人!)难免被某些人看做懦弱(其实方公子和他姑姑很有眼光),而乔却嫁给了别人(小花笑说我有老婆却只嫁给了别人,但他也很难过!真的没有美颜酒(小花只喝茶不喝酒,里面的人物也不喝酒,好奇怪!这是武侠小说!)所以很少有感情色彩,但是很动人。
老大,反派,是武侠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但每当武馆与江湖,甚至家族与国家发生纷争时,莲花楼的江湖与寺庙的关系其实是很松散的,朝代与制度也是混乱的。显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江湖上有两个门派。十年前四姑门对抗黄金蜜月联盟,十年后四姑门对抗鱼龙牛马帮,而鱼龙帮的主角李殊(名字很奇怪),才华横溢,媚力惊人,几乎让所有人都为之疯狂。甚至皮丘见到她后,都忍不住要毒死李香仪,让他后悔了半辈子,只想死。综合来看,王娇确实是个变态(不过藤都变态倒是得心应手,独树一帜,唐力的词里也有一些小变态)。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品坟》里,武当黄岐回忆说,他去皇陵发现她被困地下,正在吃死人的骨头,却被她吃人的场景深深诱惑(奇怪的是,佛经里好像也有类似的描述)。最后小花救菲菲的声音,也是因为王娇得不到迪的爱,所以把他关在监狱里,喂他毒药,让他长了很多肉瘤。因为她讨厌他,她不得不“每天吃一块他的肉”...也许这个女人经历过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书里没有交代),但从此菲菲毫不犹豫的杀了她,最后毁了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一张脸,也许她也没有说话。另一方面,很容易生出孤独感(对魔鬼的怜悯)。原来所有人的死,最后都是血淋淋的。他们生前是被打翻还是被迷倒都不重要,但他们就像普通人一样死了?。笛飞音真的是一个冷酷的冰块。虽然是剑傻子,但我们都能看出他对小花的好感...(ˇ?ˇ)?
这本书的定位应该是半武侠半推理。朱雀卷和玄武卷,推理有偏差,联系也比较紧密,但总的来说,以武侠结尾,结束十年前的一切。仔细看的话,其实有几个故事并不严格符合逻辑。很多故事看似松散,毫无关联,但背后其实有一条线直接连接着“李香意”四个字。就武侠而言,我最喜欢的是小椴,小椴的文笔细腻抒情。很明显,藤田的文笔略显平淡,虽然她幻想过荒诞的人,但很难称之为荒诞的人。然而,她的故事有一种难以描述的风格。比如名字奇怪的主角,还有各种高难度的片头(佛祖和白石的奇怪组合,我琢磨了很久),几乎都是独一无二的,性格也超出了一般武侠小说的界限,多样性令人惊叹。这应该是新武院的创新,一股清风扑面而来。人物不再是面目狰狞、阴谋家,甚至正邪双方似乎都在试图模糊他们之间的鸿沟。更多的作者不再拘泥于所谓“为国为民做伟人”的志向,而是更加坚信人类的勇气所带来的惊天动地的伟大力量。这种高风亮节的精神无处不在,所以小人物敢读《做小人,锄强扶弱》真是令人振奋。典型代表是小椴的《雪之杯》和凤歌的《昆仑》。但在《昆仑》中,主人公反叛传统,构建了新的武学体系(用算术入武,用九宫八阵法,数经学),并赋予主人公更为极端的性格(助蒙古灭宋),颇有争议。
说完莲花,他还想说说他的武侠(毕竟也是武侠小说)。莲花的内功心法叫“慢声”,真如歌诗般悲凉润泽,而箫声飞扬的“恨台白杨”心法,刚强霸道,却也暗合“一剑沉西海,白杨悲秋风”。至于莲花左右手的剑,少师(挥出一个少年)和吻颈(像情人吻颈)是独一无二的。最终,莲花放弃了少师的吻颈。当他折断吻颈的时候,他想起了詹的那句话,“有的人放弃了剑,有的人辜负了剑,人与人的信仰总是不同的。”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放下了。但我觉得他早就做出了选择,因为少师的吻颈是剑的灵魂,但灵魂永远属于李香意,李连华没有半分牵挂。
(听一首献给李连华的歌——舟楫如烟,悲音似贫瘠的“慢声”调。非常适合渲染气氛,悲伤由此而来。。。)
而且推理也是书的一大元素,甚至故事从头到尾都是解决的。而贯穿其中的,不过是李祥义身份的一个大案。藤田的破案手法独特,各种案件也千奇百怪,有为爱杀人的变态爱情,有诡异的天地大洞,有暗器密室、宝藏、妖魔鬼怪之毒。只有你想不到,永远写不出来,但当谜底大白的时候,一切都是遮遮掩掩,所有的前因后果和世界往往都一清二楚。我最感兴趣的有三个案例。一个是《石榴裙下杀四人》(五十年采莲村荷塘死了四个女人,死的都是同一件嫁衣)《观音哭泣》(武林客栈少妇被刺数十刀,容颜尽毁,死得很惨,但四个口供不一致,不过又是一座罗生门宝塔)。第一种情况是通常的猜词手法(猜词真的很厉害),但是由于时间久远,杀人动机无从查起。虽然很小,但要搞清楚来龙去脉并不容易。第二个典型的罗生门事件,四个人彼此认同,说的话看似与事实相符,实则矛盾。它真的会让我到处跑。看逻辑分析(比如如果x=y,那么a=b如此真假)还原真相;最后一个更离奇。一百年前,一座佛塔莫名其妙地消失了,现在却有三位大臣遇害。我不希望它和一张小纸有关(纸的形状放在一起真的是立方体)。佛塔原来是一座折叠宝塔,更像是一只妖兽。总之是引人入胜,我看得津津有味。但由于作者在一些道具可行的情况下并没有进行大胆的假设和猜测,虽然案例离真相不远,但在逻辑合理性和可行性推理的恰当性上确实有所欠缺。甚至有些案例几乎不是简单的推理和合理的猜测,但这阻止了它成为最具可读性,甚至更有趣的武侠小说。
如果每个人都在仰望神灵,愿意一生追随心中耀眼的偶像。上帝一旦从云端掉下来,该怎么办?我们见过太多被称为试炼的神。他们历经磨难已经从泥淖中站起来,接下来会像凤凰涅槃一样重归羽翼。看来他们注定是高傲而孤独的。李祥义死后十年,李连华作为一个鲜活的人重生了。也许他终于明白了众神的孤独。如果说他曾经做出过选择,那就是陈宪愿意抛弃神仙之道,从此随红尘而去,这是最后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