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苍凉——论张爱玲小说中“苍凉”的表现

张爱玲的小说描绘了一个苍凉而沉沦的世界,它脱胎于现实世界,但经过艺术加工后,却比现实世界更加扑朔迷离、令人绝望。这就像一个阴暗的迷宫。人们走来走去,却很难离开。世界被滚滚的时代车轮抛弃,仿佛永远不会改变,人永远无法逃离这个世界。

“苍凉”在张爱玲的小说中频繁出现,可以说是她小说的一个重要精神内核。小说中的人物常常处于黑暗的生活环境中,彷徨无助。在这样的文字背景下,那种苍凉感是突如其来的,令人回味无穷。

《倾城之恋》小说开头有这样一段描写:“胡琴在万家灯火的黑夜里咿呀呀拉呀拉呀拉呀,无尽的凄凉故事——别问了。”这样的开头为整部小说奠定了黯淡的基调,充满了女主人公白流苏对旧家庭和孤独的犹豫和无奈。

在《金锁记》中,白长安在遭到曹的反对后,痛苦地决定亲自结束这段婚姻。“这是她生命中最完美的部分。与其让别人给它加上一个难以承受的尾巴,不如让她早点结束。一种美丽而苍凉的姿态……”。白长安的苍凉,在于必然的出身家庭,以及无望的晚年生活。

“荒凉”在她的作品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而是成为了一种文化意象,表达了她对现实生活的失望。当旧时代开始分崩离析,旧家庭开始衰落,人性的丑恶和欲望的疯狂开始一点点浮现,昔日的繁华也变成了黑暗而悲伤的噩梦。

在小说创作中,作家笔下的女性并不鲜见,但张爱玲却以独特的姿态出现在文坛,描绘了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女性形象。

她立足于女性欲望的表达,冷眼超越小说世界,逐一解剖她们的各种欲望、憧憬和不幸,刻画了一个令人惊艳的女性形象。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一般认为女人只能是男人的附属品,就算再辉煌也没用。对于男人来说,他们只是锦上添花,只能把全部精力花在日常琐事上,最终以抑郁收场。

《金锁记》中的曹是张爱玲塑造的最光辉、最典型的女性形象。她原本是一个小家庭的女儿,却因为身体残疾嫁到了蒋家,又因为出身卑微而被家族排挤。

当对爱情的贪欲得不到满足时,她选择将这一切变成对金钱的极端贪欲,久而久之,她也养成了疯子般的性格。生活的不如意并没有让她成为一个慈爱的母亲,反而愈演愈烈,亲手毁掉了儿子和女儿的婚姻。

书上说,“三十年来,她戴着金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杀了好几个人,没死的也丢了半条命。她知道儿子女儿讨厌毒死她,婆家讨厌她,娘家也讨厌她。”这种曹乔奇既可怜又可恨。她的悲剧不仅仅是封建家庭的压迫造成的,更多的是她自身欲望的恶果。

《茉莉花香》里有一段话:“她不是坐在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一打开,就会飞出来。她是一只绣在屏幕上的鸟——一只在忧郁的紫色缎子屏幕上的金色云朵中的白鸟。时间长了,羽毛发黑,发霉,被虫子吃了,死在屏幕上。”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不过是“绣在屏风上的小鸟”。他们原本旺盛的生命力和求生意志在男权道德下一点一点耗尽,追求幸福的翅膀被所谓的“道德”斩断,难以自由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无论旧时代如何崩溃,封建家庭如何倾家荡产,都无法摆脱这样的阴影,终其一生抑郁。虽然曹最后带着孩子离开了江公馆独自生活,但悲剧已经形成,最终她和孩子的一生都毁了。

除了命运的不公和传统道德的压迫,这些女性也有自己难以逾越的弱点,成为她们难以逃离“银幕”的重要原因。比如曹对金钱的渴望和对逃离封建家庭、获得美满婚姻的渴望都是致命的。

小说中,旧的社会道德是困住女性的“屏风”,但也是囚禁男性的牢笼。长期生活在祖辈的阴影下,他们早就失去了独自追求价值的能力和动力。当时代的潮水滚滚而来,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浪把自己吞没,而无所作为。

在封建家族制度下,男性在追求自我价值失败后,只能通过继续挥霍和放纵来掩盖内心的迷茫和失落,最终走上不归路。

小说中男性形象的缺失是张爱玲小说人物的一大特点。在小说中的大家族里,这些大“府”里的男性父母大多不在,只剩下依然健在的年迈女性父母,延续着摇摇欲坠的家庭。

另一个特点是,小说文本中的男性形象都严重不足,早已脱离了“人无完人”的宽容,形成了一种“恶”。

比如《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父亲是个赌徒,家里几乎所有的财产都被他挥霍一空。更何况《金锁记》里的蒋氏兄弟什么都沉迷,而二少爷蒋中泽却天生残疾。

这些男人身体或精神都有残疾,所以很难独立生活。他们从来没有真正享受过生活的快乐,只是行尸走肉,永远无法逃脱时代的梦魇。

在人物关系的描写上,张爱玲延续了她一贯的风格,将悲剧融入其中。这些生活在大家庭里的人,不管是为了钱还是其他原因,都自私冷漠,互不关心。

父母不厚道,兄弟不友善,夫妻没感情。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算计着自己的得失,悲欢离合,个体之间的差距成了不可逾越的屏障。

《倾城之恋》写道:“她独自站在人行道上,盯着人看,人也盯着她看。透过被雨水浸透的窗户和层层看不见的玻璃罩,有无数的陌生人。每个人都被锁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她撞头都进不去。她好像惊呆了。”

这一段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刻差距。白流苏在被哥哥和嫂子诅咒后向母亲哭诉,但得到的却是母亲的冷漠。她甚至怀疑自己的母亲在某个时候被人替换了。

没落时代,人们认为既然没有办法生存,就只能和曾经辉煌的家族一起沉沦。他们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也没有活下去的能力,只能沉迷于鸦片、美色和美酒,用及时行乐来掩饰对未知的恐惧和怀疑,用算计和相互伤害来冲淡这一生的空虚和孤独。

张爱玲的“苍凉”意象深刻地体现了她的悲剧意识,她自身的悲剧是与她所书写的世界同步的。在这个世界上,人都是自私而孤独的,在人生的舞台上独自挣扎,却依然难以得到想要的结果,最终等待他们的是无尽的苦涩和绝望。

但是,经过深入研究,张爱玲有着超乎寻常的冷静。她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向我们呈现了时代的悲剧和人物生命的悲剧。

她为我们呈现了中西冲突,生活在城市里的封建老幼的悲哀与无奈,未来的虚无与灰暗,他们的生活最终随着一去不复返的旧时代而崩塌,从而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悲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