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STORY BEGINS
故事的开始是在2014年的夏天。我高一。
正是高考过后,我与好友一同蹲守在高三楼的垃圾桶旁,在堆积成山的书本试卷之中寻觅所需之物。“淘宝”活动已近尾声,我也意兴阑珊,站在那儿正发着呆。然后一个男生径直走来,把手中厚厚的一叠笔记本塞到垃圾桶旁的我的手里。
“这些本子还有很多没用,给你了。”大概是这么说的吧。我不免腹诽一阵:对文具向来挑剔的我怎么会用别人用过的本子?然后我打开一本,扉页上是他的名字:韩问滨。好看又整洁的字迹。然后我惊呼:“哇,学霸。”男生笑了笑,走开了。楼道的灯光昏暗,我也并没有看他长什么样。
我对我的条件反射感到惊讶。虽说那个时候“学霸”在同学间是句相当流行的口头禅,却也不至于在看到一个陌生人的名字时脱口而出。韩问滨?真是学霸?我在脑海中仔细搜索,却一无所获。我越想越奇妙,便开始在校园里搜索。一张张展报、光荣榜看过去,物理竞赛二等奖、数学竞赛一等奖、模拟考试第二......啧啧,真·学霸。
于是那一叠被我嫌弃的笔记本变成了我的宝贝,仿佛学霸的笔记本交到了我手里,学霸的分数就会加在我的卷子上似的。激动过度的我回到班上兴奋地讲述了这一神奇经过,于是一叠笔记本被一群都想借点分儿的同学瓜分,我只剩下一本。出于私心,我留了最厚的一本。
OUR STORY BEGINS.——本子的品牌。春的咏叹调。——本子的名字。从红色到黄色的渐变色,明亮的太阳一样的颜色。
后来,我的化学老师在课堂上提到那个名字,称赞他的英文书写整齐得像印刷体。后来,我在高考喜报中又见到那个名字,他已在北大。
那时北大早已成为我心中的一个梦想,第一个想要实现它的梦想。而那个幸存的笔记本,也有了不一般的意义。我一次又一次的翻看前面十几页那男生写过的内容。一句也看不懂,大约是物理竞赛的东西。可是字迹,排版,作图,以及各种颜色的笔的配色每一样都充满美感;一堆我看不懂的公式旁的感叹或者懊恼的批注,字里行间洋溢着少年的稚气与聪明劲儿,让我忍不住想象这是怎样一个人,让我忍不住向往:考上北大,把笔记本交给他,看他惊讶又感动的表情,与一些这样聪明又有趣的人做朋友。
高二很快来临。我开始用那个本子整理一些较难的数学题。为了让想象中未来的韩问滨看到我好看一点的笔记,我整个周末地待在图书馆,完成我的“艺术创作”。我开始成那个本子为“问滨”。我的计划本里也越来越多地出现“整理问滨”的字眼。当然我也没想到,那时纯粹为追求美感而整理的数学题,在后来高三的复习中,却如同一本武功秘籍,让我功力大增。
高二上期结束,学校组织了一次交流会,邀请考上清华北大的学长学姐传授经验,而韩问滨即是其中之一。前面几个学长讲的乱七八糟,我突然怕这个真实的韩问滨打破我的想象,额,影响我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并不,他比我想象的还要优秀。一开口气场满满的啊,偶尔还用方言开两句玩笑。一场高逼格的讲座下来,让期末考前两周还在追剧的我激动又内疚,以至泪流满面。
讲座上他讲了一堆听起来学霸气息浓厚的经验,大多已记不清。但他提到的“8小时(睡觉),30分钟(跑步)”却又让我有了一些改变。我开始跑步,并在坚持一个月后爱上跑步,此后两年至今,仍然坚持着。且一旦有焦虑、紧张或者悲伤的消极情绪,我便会在跑步中寻求治愈。
后来嘛。我开始在网上搜索这个名字,找到他的贴吧,默默潜水。不久后,在北大的招生群里,我又发现了这个名字,默默地加为好友。六月,高二已近尾声。借着咨询北大夏令营的机会,我一激动便把这个故事告诉了韩问滨。他表示了感动与惊讶——正如我想象的。只是一切通过网络,我看不到他的表情。
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2016年6月,我到北大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在我的威逼没有利诱之下,韩问滨请我吃了一顿饭,我如愿将这个承载着满满的梦想与奋斗的笔记本还给了他。学霸不高,不帅,但是讲起他的校园生活,讲起他的专业Computer Science,讲起他的人生规划的样子真是闪闪发光,言语间洋溢着少年的稚气与聪明劲儿——和笔记本中的他一模一样。我坐在燕园一角的咖啡馆里,看着笔记本里跳出的男生神采飞扬地讲着报告、实习、谷歌、硅谷,突然就很不舍,想要就此留在燕园。
我一直喜欢用“OUR STORY BEGINS.”的笔记本,只因为这个浪漫的名字。人生充满未知,每一个相遇、每一个生活的小插曲,都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我们的故事开始了,令人充满想象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一番模样?尽管生活总不乏悲伤痛苦,但我总是满怀感激地期待着下一块巧克力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