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留客译文及注释
山中留客译文: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注释:春晖:春光。莫:不要。轻阴:阴云。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山行留客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的诗作。此诗通过对春山美景的整体描绘和对客人欲离去想法的否定及劝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与希望同友人***赏美景的愿望,并蕴含着要欣赏最美景致就不能浅尝辄止的哲理。
篇幅虽短,却景、情、理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全诗语言质朴,虚实相间,跌宕自如,词浅意深,耐人寻味。这首诗的意境异常清幽,还表现在隽永的哲理启迪上。它告诉人们:事物是复杂的,不应片面地看问题,对待困难也是如此。
在人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莫为轻阴便拟归”;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赏心悦目,其乐无穷。正由于诗中含义丰富而深刻,所以,这首诗与同类登山春游诗相比就更别具一番悠然不尽的韵味。
张旭,唐代书法家、诗人。字伯高,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公元711年前后在世。曾为常熟尉、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工书,精通楷法,草书最为知名,相传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世呼为“张颠”。其诗存世六首,均为写景色绝句,以意境幽深、构思精巧见长。
文学赏析
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
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全诗正面描写山景只有这一句诗。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