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雪,有哪些禁忌不能碰?

小雪节气注意事项∶

1、运动:这时的运动要以温和有氧为主,小雪节气也是降温的开始,在做运动的时候,也需要做稍微的调理,在冬天的时候人们的体络是属于肾脏的,而肾主骨生髓,很容易导致骨关节的病发,引起了疼痛,因此,要注意调理熏蒸,做好预防和治疗关节疾病。

2、起居:小雪节气阶段,天气也是阴冷晦暗的,因此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容易造成抑郁症,因此,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另外,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多晒太阳,起到温通经脉的功效,做好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3、饮食:冬天的饮食要以增加热量、健脑活血的食物为主,多吃温补性以及益肾的食物,如羊肉等,益肾的有腰果、山药熬粥等,除此之外,还有多吃黑色的食品,如黑木耳、黑豆等。还要提取高糖类以及脂肪的摄取量,因此,在冬天的日常饮食,也就是适当的增加些肥甘味厚的食物,如鸡蛋、乳类以及鱼类、豆类等。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每年11月22日或23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40°时为小雪,“小雪”表示开始降雪,雪量小。

出处

每年11月22日或23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40°时为小雪(Light Snow)。“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小雪节气虽然叫“小雪”,但和气象学意义上的小雪却没有必然关联。小雪节气反应了气候特征,期间寒潮和冷空气一般活动比较频繁,但不一定下雪。“小雪不耕地,大雪不行船”。立冬之后,气温逐渐降低,人们感受到丝丝寒意,纷纷添衣保暖。而小雪的到来,则意味着中国北方已开始进入寒冰封冻的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清代王士禛在《题<徐骑省集>后》有曰:“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新霜鬓上加。”

“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此时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黄河以北地区会出现初雪,提醒人们该御寒保暖了。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如1993年11月15~20日,北方一部分冬麦区就下了大到暴雪。

小雪节气中说的“小雪”与日常天气预报所说的“小雪”意义不同,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而天气预报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小的雪。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气象学上把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等于或大于1000米,地面积雪深度在3厘米以下,24小时降雪量在0.1-2.4毫米之间的降雪称为“小雪”。

小雪气候

小雪节气的特点:“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寒冷,小雪时节的降水形式变成了雪,但雪不太大。原因就是此时整个大地还没有彻底变冷,一些河流也没有彻底冻住,所以降雪量相对较小,节气的名字便取为“小雪”。进入该节气,寒冷的西北风频频光顾中国许多地区,气温下降。

下雪带来的低温还能冻死一些隐藏的病菌和害虫,来年便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更重要的是,积雪对大地反而会有保暖作用,在白雪的环抱中,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比较有利,使土地更加肥沃。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节气,东亚地区已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地区常有低压或低槽,东移时会有大规模的冷空气南下,中国东部会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强冷空气影响时,常伴有入冬第一次降雪。

小雪阶段比入冬阶段气温低。 到了小雪节气,意味着中国华北地区将有降雪。冷空气使中国北方大部地区气温逐步达到0℃以下。

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

南方地区北部开始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

小雪习俗

为了应对变冷的天气,过去,人们会储存大白菜,同时腌菜、做些腊肉以备冬季食用。要是赶上小雪节气正好下了雪,还有人会收集雪水,认为可以“败火”,治疗热毒。

在中国北方,小雪时节,一般得人家都要吃涮羊肉。一般的小雪节气里,天气阴冷晦暗光照较少,此时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这个季节宜吃的温补食品有羊肉、牛肉、鸡肉等;宜吃的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栗子、白果、核桃等。

窖冰,

又称敲冰、纳冰、藏冰,指冰天雪地的冬日时,将凝成柱状的冰雪敲碎后,藏纳在冰窖中,以备炎热夏日到来时消暑、降温、制作冷饮。

在周代,皇上会专门设置官员负责掌管冬日窖冰事宜,官名称之为“凌人”。不过,只流于宫廷贵族中。

清代顾禄在《清嘉录》中写:“土人置窖冰,街坊担卖,谓之凉水。”

腌制腊肉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

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相传,早在两千多年前,张鲁称汉宁王,兵败南下途经巴中,来到汉中红庙塘时,当地的百姓用腌制好的腊肉来招待他。

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难西安,陕南的地方官吏就曾将腊肉作为贡品,进献御用,慈禧品尝腊肉之后,赞不绝口。

在民间,亦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

人们用食盐,配上花椒、大茵、大料、桂皮、丁香等香料,把肉腌在缸里,7到15天之后,用棕叶或者竹蔑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再用柏树枝条树叶、甘蔗皮熏烤,最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制成腊肉。

腌白菜

过去,冬天也有一套土办法来储藏蔬菜。俗语说:“小雪铲白菜,大雪铲菠菜。”

且冬日蔬菜多采用土法贮存,或用地窖,或用土埋,以利食用。白菜深沟土埋储藏时,收获前十天左右即停止浇水,做好防冻工作,以利贮藏,尽量择晴天收获。收获后将白菜根部向阳晾晒3~4天,待白菜外叶发软后再进行储藏。沟深以白菜高度为准,储藏时白菜根部全部向下,依次并排沟中,天冷时多覆盖白菜叶和玉米杆防冻。而半成熟的白菜储藏时沟内放部分水,边放水边放土,放水土之深度以埋住根部为宜,待到食用时即生长成熟了。

冬天的新鲜蔬菜没有那么多,所以,小雪腌菜的习俗也是由来已久。人们选取腌制的蔬菜花样不少,除了一些青菜之外,“雪里红”等也颇受青睐。

腌好后,腌菜要搁置在通风处,隔一两天翻一次,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做好的腌菜鲜香可口,也有的人家会配上胡萝卜、大蒜叶等一起食用,也算是一道颇为美味的佐餐。

小雪更多的是一个表示气候的节气,在习俗上没什么特别之处,“北方就会开始储存大白菜,准备过冬了。”

小雪的诗歌

《小雪》(唐 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夜泊荆溪》(唐 陈羽)

小雪已晴芦叶暗,长波乍急鹤声嘶。

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头月落溪。

《沁园春》(宋 陈睦)

小雪初晴,画舫明月,强饮未眠。

念翠鬟双耸,舞衣半卷,琵琶催拍,促管危弦。

密意虽具,欢期难偶,遣我离情愁绪牵。

追思处,奈溪桥道窄,无计留连。

天天。莫是前缘。

自别後、深诚谁为传。

想玉篦偷付,珠囊暗解,两心长在,须合金钿。

浅淡精神,温柔情性,记我疏狂应痛怜。

空肠断,奈衾寒漏永,终夜如年。

《春近四绝句》(黄庭坚)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

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

《次韵张秘校喜雪三首》(黄庭坚)

满城楼观玉阑干,小雪晴时不***寒。

润到竹根肥腊笋,暖开蔬甲助春盘。

眼前多事观游少,胸次无忧酒量宽。

闻说压沙梨己动,会须鞭马蹋泥看。

《初寒》(宋 陆游)

久雨重阳後,清寒小雪前。

拾薪椎髻仆,卖菜掘头船。

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毡。

身犹付一歃,名字更须传?

《小雪日戏题绝句》?(唐·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唐·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小雪》(唐·李咸用)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

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

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小雪》(唐·无可)

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

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

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

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

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

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

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

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

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

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

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小雪》(宋·释善珍)

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蔌蔌洒窗扉。

最愁南北犬惊吠,兼恐北风鸿退飞。

梦锦尚堪裁好句,鬓丝那可织寒衣。

拥炉睡思难撑拄,起唤梅花为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