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概念适合谁读?哪个版本最好?

《古文观止》虽然是古书,但不是原著,而是从东周到明代的222篇优秀散文的古书。是清代两位老师写的。可以说这是一本清代的语文散文教材。但是,这本书不仅仅是散文,还有很多其他内容。但是,什么样的人适合看这种时间跨度这么大的古籍呢?

《古文观止》是康熙三十三年(1694)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选本。吴军,浙江绍兴人,长期是弟子。这本书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作为学院派的文学读本。这本书是学生的教材。

《中国古代文学管窥》收集了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总卷数12,以收集散文为主,兼取骈文。书名《观致》寓意本书所选书籍皆为佳作,是人们可以阅读的完美文章。

《中国古代文学管窥》为清代吴兴祚所撰。序言中说是“待教育,后学”,是当时读书人的启蒙读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正式印刷。

本书选取的古文以散文为主,韵文和骈文都接受。先秦时期《左传》入选最多,汉代《史记》和唐宋时期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入选最多。在文体上,本书选取了13首韵文,如《楚辞补句》、《陶渊明归词》、《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都是“美极而穷”的。虽然押韵也用于描写,但它与诗歌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经常与韵脚结合起来,以增强声音和情感的美感。散文就是记人或者记笔记,讲寓言等等。

作品不足

首先,对先秦诸子的全盘否定表明作者未能摆脱《文选》的束缚,其观念已落后于唐顺之。

二是对记叙文重视不够,历史系的论文多考议论文,可能是因为明清科举只考议论文,不考记叙文。

第三,南北朝时期只选了一篇,金元时期完全没有,导致一般历史文选中没有两段。前者可能是因为他们仍然鄙视平行体,后者可能是因为他们学术能力不足。

一般真正的书评文章都是看完整本书,形成完整的印象。可以通过对书的内容进行清晰有逻辑的概括来写,尤其是对于小说。但是,有一种书,几页就能写完,而且不违背书评的主旨。这种书是选集。

古文是面向编辑的书。今天,作者可能只看了不到三分之一。很多文章还是从小就在课本上背的。这样的书大概是要读一辈子的,值得读一辈子。

这就要说说《中国古代文学观》这本书的背景了。

编纂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是古文观止。所有收集的诗歌都是知名作品,包括各种风格。出版后经过300多年的检验,其影响力经久不衰,直到现在,还在再版中。

其实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以编者为主的书。名篇佳作源远流长,但同为清代的康熙年间编撰的《古文观止》和乾隆年间的《唐诗三百首》,其影响力和传播力却超过了历代许多文学选本。究其原因和渊源,也正是这两首选诗的伟大之处。

《南朝昭明文选》是现存最早的分类诗集,其次是断代集和名作集(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名作集)。《文选》虽然保存了大量作品,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学史料,但选文数量众多,长短不一,从全民阅读的角度来看,并不适合普通读者。而《古文观止》是一部经典之作,选书很长,适合普通读者阅读——且不说这些古文是什么写法,它们出版的时候,还是文言文的时代。

这本书的作者吴承权(字楚才)和吴大徵(字刁厚),是叔侄关系。他们当时都是乡村学校的老师,类似于我们今天仍然熟悉的私塾老师。他们以当学徒为生,两人都学识渊博。《中国古代文学管窥》之所以成为我国古籍编纂的经典,与他们的编纂工作是分不开的。他们选这本书的目的很明确:《古文杂选》本来就是为初学者设计的。”这反映了职业的敏感性。以前大多是文人选的,选的角度太多出于文艺方面的考虑。然而,教师的选择更多的是为了“适合教材”。果不其然,300多年来,这本书里的许多文章反复出现在我们的教科书里,如《颜郑伯克传》、之辩、《捕蛇者论》、《五人墓碑》、《陋室铭》等。,至今仍为人们所熟悉。我相信很多人初高中都要在这里背很多文章,这种记忆往往会持续一生。

虽然当时大部分人对古文非常担心,一度质疑这种朗诵的意义,但是过了十几二十年才最终领略到古典文学的美。这是今天无数爆款微信官方账号给不了你的文字洗礼。最后,我们不得不承认,世界上的好东西来之不易,廉文学的阅读也是如此。你不需要动脑子,也不需要翻字典去读破字,但水若流过沙滩,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真正的阅读是困难的,但它带给你的享受和持久的记忆也是得不到的。

在“古文”中,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最为重要。可想而知,作者的叔叔伯伯们是有文学品味和文学远见的。直到今天,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重要的。现在我们的散文不仅散,而且散。我们的议论文只能轻描淡写地得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结论。看一看唐宋散文。期间,你甚至无法通过《古代汉语词典》默读。这些文章必须大声读出来。唇齿之间,千百年过去了,文字之美无穷无尽。我们为什么不感谢前人的作文和他们的编撰?

吴承权曾说,“中国古代文学观”是古代著述的集合,是古今人的选择的集合,是对那些粗略者的详细描述,是对那些复杂者的简单描述,是对那些零散者的组合,是对那些错误者的确定,是对那些错误者的纠正。“这也是‘观止’的由来。”选美的都是有备无患,选错的都是对的。他们是古文总集的获奖者,观察结束!“两位作者对自己的作品和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眼光充满了信心。今天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管窥》并不是作者认为已经达到“管窥”境界的完美选本,但至少在我看来,它已经是一部完美的读本了。虽然作品的时限只到明末,但仍是三百年来最适合通识教育的古典诗词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