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春运问题
春运问题,是关系亿万百姓的切身利益问题,每年春运,政府都如临大敌,受苦受累受埋怨,老百姓则受苦受罪又受气。十多年来,春运问题使社会无穷疲惫,也使一些人开始反应迟钝。今年春运还没结束,就有一种论调,说解决春运综合症(长时间排队、黄牛党猖獗和车站大混乱)的唯一办法是提高票价,限制农民工返家过年,至于票价提高到何种水平,当然是以适应正常运力为原则。春运解决的就是如何让农民工安全及时回家过年的问题,不是解决由春运带来的社会秩序问题,有些人本末倒置了,况且不让农民工回家绝对行不通。今年珠三角有十万农民工因买不到车票,骑摩托车回家,国道为之堵塞,由此带来社会成本不比坐火车汽车低,况且骑车走上千里路,比乘车危险系数更是高不知多少倍。看来还得想法让农民工返乡,有人说提高运力,多修铁路,美国、欧洲的人均铁路通车里程是中国的数倍,中国铁路通车里程人均不如一支香烟长,怎么够用?这么说似乎也有理,但美国欧洲没有春运,人家的客运量比较平均,如果他们也有像中国这样的春运,估计他们也承受不了。为什么这么说?春运是短时间大数量的固定路线运输,任凭你铁路系统发达,但很多路线用不上嘛。比如春节前夕地方车站到中心城市的车票就好买,春节后正好相反;非节假日,大多数客运线也非常冷清,你能说中国的铁路运输能力满足不了要求吗?春运是畸形问题,而且不单单是运输的问题,要想解决,必须先从整个社会发展的特点去探寻春运形成的原因。中国九十年代初,中国的城市经济开始飞速发展,使得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往城市转移成了必然,但由于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社会结构,使得农村劳动力能在城市打工但不能安家,可人们不能不回家,中国毕竟是一个乡土社会,平时不回家,过年过节就必须回,这就产生了春运问题。我认为,导致人口大规模周期性地迁徙有如下几个原因:一、优先发展城市经济。建国初期,政策制定者们就通过牺牲农业的方式发展最初的国民工业,也就是说,城乡划界,农村向城市输血。等初步建立的工业经济和城市体系,工业非但不反哺农业,又确立了优先繁荣城市的发展策略。这样,中国的农村又一次被边缘化,被牺牲掉了。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农民在当地创业变得非常艰难,而仅靠种地获得的收入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家庭开支,不得不到城里打工。二、拒绝给予农民普通公民待遇。按说亿万农民工在城市里打工,不但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更贡献了一点都不少于城市居民的税收,完完全全可以像城市居民那样生活,但是国家始终不给于农民普通公民的待遇。社会分配机制让农民的所得使他们如像一般市民生活变得不可能,非但如此,国家还制定严格的政策限制享受普通市民的社会待遇。因此他们无力把家安在城市,必须回家探望老小,但由于平时没有时间,而他们的收入和就业环境也不允许他们随便回家。因此,春节回家就成了必然。三、中国传统的乡土文化使得中国农民必须春节回家。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我们一直认为小农经济是郁闷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其实小农经济完全满足了人类生活的各种需求,是最自然最和谐一种经济形式。我们所追求的发达,实质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疯狂开采以生产各种名目的工业产品妄图是满足人类永远也满足不了的欲望。自然本真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商品经济摧毁了自然生态的小农经济,也摧毁了人类的价值道德体系。美国是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但是也是社会犯罪最猖獗的国家,大家都追逐个人享乐,道德观念日渐淡薄,亲子之间数年不见,由此就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不是这样,亿万坚固存在的家庭是维系社会安定的最结实的细胞,如果中国的家庭像美国那样,中国的社会也会出麻烦。当今,中国的农民虽然不以种地为主业,但中国乡土文化依然存在,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对父母的眷恋,对儿孙满堂,其乐融融的向往,使得亿万农民舍弃了金钱的诱惑、长途的磨难,必须回家过年。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畸形带来的问题当然不止春运,可是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结构问题,春运和其他问题只能越来越糟,最后变得不可收拾。至于怎么办?我想不复杂,一是,打破户口垄断,破除城乡界限,对工作稳定,长期居住城市里的农民,给予当地市民同样的待遇。二是加快小城镇的建设。大城市容量毕竟有限,无限扩张,工业设施及自然环境和生态压力承受不了,而且让所有的农民进入城市毕竟不现实,小城镇发展小工业,小规模经济,这样既避免了资源运输到中心城市造成的巨大成本浪费,又可以使当地居民当地就业。三是取消限制农村发展的条条框框,鼓励支持农村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政府一贯的政策不是掠夺农村的物质财富就是限制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民无路可走,只能到城市里打工,结果就是城市越来越繁荣,越来越拥挤,农村越来越穷,越来越落后,农民越来越没钱,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春运仅仅是一个表象。